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122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包括上模、模芯和下模,模芯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上模的上端面固定有浇口套固定板,浇口套固定板中安装有浇口套,沿着浇口套伸向上模下端面设置有连通浇口套的总流道,围绕总流道的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模芯的上端面与上模的下端面贴合,在模芯的上端面伸向模芯下端面设置有多条分流道,模芯的下端面是型芯,型芯的形状与待注塑成型的制品形状一致,下模中设置有型腔,模芯中的型芯与下模中的型腔配合形成待注塑成型的制品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补救由于上模、模芯和下模因温度的不同而影响模具充填的速度或是影响塑料熔融度而使得注塑过程制品成型不均匀或是流道阻塞等问题。

Injection mould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l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core and the die core is arranged in,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die, die is fixed on the top end of the sprue bush fixing plate, sprue fixed plate is installed in the gate, the gate set into the upper die along the end face is arranged under the general channel the gate set, around the total peripheral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device, the core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upper die under end fitting, upper end surface of the core to cor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hunt, the lower end of the core is the core, the core and the shape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to the same shape set, a mold cavity lower die, core and cavity in the die core and the lower die in the receiving space is formed for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medy the mold, the mold core and the die due to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the influence of die filling speed or melting degree and the effect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molding or uneven flow blockage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本技术属于注塑膜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是将高温熔融塑料挤压到模腔中成型的一种方法,其也是塑料的主要成型方法,特点是生产效率高,对各种塑料的加工适应性强,能成型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注塑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其生产过程为:先将粒状(或粉状)的固态塑料塑化成具有均匀的密度、粘度和组成的可塑性良好的塑料熔体,再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该种塑料熔体具备一定流速而注射进入成型模具的型腔中,塑料熔体冷却定型后,便可得到和模具型腔形状一致的塑料制品。但是由于模具的充填速度较慢,动模、定模的温度不一致,往往影响制品注塑成型效果。例如流道设置的过长而又加上温度的前后变化,塑料熔体通过流道时会影响塑料熔体溶解度和流动性,严重时可能塑料熔体温度达不到而滞留在流道内硬化进而阻塞流道的流通性能,进而影响注塑制品的进一步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结构的,包括上模、模芯和下模,所述模芯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上模的上端面固定有浇口套固定板,所述浇口套固定板中安装有浇口套,沿着浇口套伸向上模下端面设置有连通浇口套的总流道,围绕总流道的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模芯的上端面与上模的下端面贴合,在模芯的上端面伸向模芯下端面设置有多条分流道,所述上模内的总流道与模芯中的分流道贯通,所述模芯的下端面是型芯,所述型芯的形状与待注塑成型的制品形状一致,所述下模中设置有型腔,所述模芯中的型芯与下模中的型腔配合形成待注塑成型的制品的容纳空间,所述上模、模芯和下模依次从上往下相应摆放并通过定位柱的导向和定位配合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从下模的下端往上端设置有插入到型腔底部的推板,对应位于推板的正下方在底座上设置有推料孔,所述底座中对应推料孔下方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推杆穿过推料孔进而推动推板向上运动顶出型腔中的制品。所述气缸固定于气缸固定座上,所述气缸固定座相对底座固定。所述底座通过支撑柱与下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模的下端面通过支撑腿支撑。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所述总流道外侧一周设置有盲底环形槽,所述加热丝环绕总流道外侧一周均匀设置在盲底环形槽中。所述总流道的长度大于任一分流道的长度。所述总流道的长度为平均分流道的长度的2倍。所述总流道的径向尺寸上下端口一致,所述分流道的径向尺寸上下端口附近呈漏斗形,而中间过渡端径向尺寸一致。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结构,其工作原理为:合模时,在注射机螺杆搅拌的作用下,高温熔融塑料由上模上端的浇口套依次进入的总流道,再经分流道由分流道浇口注入型腔,进入型腔内的熔融塑料经一段时间的保压固化成型;开模时先依次拧开各相应位置处的螺栓,然后依次移开上模和模芯,此时可取出流道内的流道废料,便于下一次注塑成型;然后开始取制品,气缸推杆向上运动进而向上推动推板也向上运动,进而推板将位于型腔内的成型制品顶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结构,通过在在围绕总流道的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保持高温熔融的塑料通过浇口套进入总流道后依然保持相应的温度,其可补救由于上模、模芯和下模因温度的不同而影响模具充填的速度或是影响塑料熔融度而使得注塑过程制品成型不均匀或是流道阻塞等问题,具有改进制品成型性能的稳定性;另外,将总流的长度设置为大于任一分流道的长度,此处主要考虑总流道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可相对没有额外设置加热装置的分流道来说保温效果更好,这样在注塑成型的时候,高温熔融的塑料的温度可在长的总流道内继续得到保温,当高温熔融的塑料流道分流道,由于分流道相对路径短可使高温熔融的塑料很快进入型腔而不至于使温度损失太多进而影响注塑制品的成型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模具结构的分模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模具结构的合模状态示意图。其中:1.上模,2.模芯,21.型芯,22.分流道,3.下模,31.型腔,4.推板,5.底座,51.支撑柱,52.推料孔,6.气缸固定板,7.气缸,8.支撑腿,9.螺栓,10.定位柱,11.浇口套,12.浇口套固定座,13.总流道,14.电热丝,15.流道废料,21.成型制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结构的分模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结构的合模状态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包括上模1、模芯2和下模3,模芯2位于上模1和下模3之间,且上模1的上端面固定有浇口套固定板12,而浇口套固定板12中安装有浇口套11,沿着浇口套11伸向上模下端面设置有连通浇口套11的总流道13,其中围绕总流道13的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保持高温熔融的塑料通过浇口套11进入总流道12后依然保持相应的温度,其可补救由于上模1、模芯2和下模3因温度的不同而影响模具充填的速度或是影响塑料熔融度而使得注塑过程制品成型不均匀或是流道阻塞问题,而模芯2的上端面与上模1的下端面贴合,且在模芯2的上端面伸向模芯下端面设置有多条分流道22,且上模1内的总流道13与模芯1中的分流道22贯通,模芯1的下端面是型芯21,且型芯21的形状与待注塑成型的制品形状一致,下模3中设置有型腔31,模芯2中的型芯21与下模3中的型腔31配合形成待注塑成型的制品的容纳空间,上模1、模芯2和下模3依次从上往下相应摆放并通过定位柱10的导向和定位配合后通过螺栓9连接固定,而从下模3的下端往上端设置有可插入到型腔31底部的推板4,对应位于推板4的正下方在底座5上设置有推料孔52,而底座5中对应推料孔52下方设置有气缸7,气缸7的推杆可穿过推料孔52进而推动推板4向上运动顶出型腔31中的制品。优选地,气缸7固定于气缸固定座6上,而气缸固定座6相对底座5固定,在此底座5通过支撑柱51与下模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而下模3的下端面通过又支撑腿8支撑于地面上。优选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14,总流道13外侧一周设置有盲底环形槽,加热丝14环绕总流道13外侧一周均匀设置在盲底环形槽中。优选地,总流道13的长度大于任一分流道22的长度,此处主要考虑总流道13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可相对没有额外设置加热装置的分流道22来说保温效果更好,这样在注塑成型的时候,高温熔融的塑料的温度可在长的总流道13内继续得到保温,当高温熔融的塑料流道分流道22,由于分流道22相对路径短可使高温熔融的塑料很快进入型腔31而不至于使温度损失太多进而影响注塑制品的成型效果。优选地,总流道13的长度为平均分流道22的长度的2倍。优选地,总流道13的径向尺寸上下端口一致,分流道22的径向尺寸上下端口附近呈漏斗形,而中间过渡端径向尺寸一致。具体地,分流道22的径向尺寸上端口附近呈比较大的漏斗形且其上端与总流道13的下端口过度衔接,分流道22的径向尺寸下端口附近呈比较小的漏斗形且其下端与型腔31连通衔接。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结构,其工作原理为:图2为模具的合模状态,在注射机螺杆搅拌的作用下,高温熔融塑料由上模1上端的浇口套11依次进入的总流道13,再经分流道22由分流道浇口注入型腔31,进入型腔31内的熔融塑料经一段时间的保压固化成型;图1为模具的开模状态,开模时先依次拧开各相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上模、模芯和下模,所述模芯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上模的上端面固定有浇口套固定板,所述浇口套固定板中安装有浇口套,沿着浇口套伸向上模下端面设置有连通浇口套的总流道,围绕总流道的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模芯的上端面与上模的下端面贴合,在模芯的上端面伸向模芯下端面设置有多条分流道,所述上模内的总流道与模芯中的分流道贯通,所述模芯的下端面是型芯,所述型芯的形状与待注塑成型的制品形状一致,所述下模中设置有型腔,所述模芯中的型芯与下模中的型腔配合形成待注塑成型的制品的容纳空间,所述上模、模芯和下模依次从上往下相应摆放并通过定位柱的导向和定位配合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从下模的下端往上端设置有插入到型腔底部的推板,对应位于推板的正下方在底座上设置有推料孔,所述底座中对应推料孔下方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推杆穿过推料孔进而推动推板向上运动顶出型腔中的制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上模、模芯和下模,所述模芯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上模的上端面固定有浇口套固定板,所述浇口套固定板中安装有浇口套,沿着浇口套伸向上模下端面设置有连通浇口套的总流道,围绕总流道的外周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模芯的上端面与上模的下端面贴合,在模芯的上端面伸向模芯下端面设置有多条分流道,所述上模内的总流道与模芯中的分流道贯通,所述模芯的下端面是型芯,所述型芯的形状与待注塑成型的制品形状一致,所述下模中设置有型腔,所述模芯中的型芯与下模中的型腔配合形成待注塑成型的制品的容纳空间,所述上模、模芯和下模依次从上往下相应摆放并通过定位柱的导向和定位配合后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从下模的下端往上端设置有插入到型腔底部的推板,对应位于推板的正下方在底座上设置有推料孔,所述底座中对应推料孔下方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推杆穿过推料孔进而推动推板向上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中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科精密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