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印染工业用荧光染料合成方法
,特别是属于二苯乙烯型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一般二苯乙烯型荧光染料即1,4-双(邻氰基苯乙烯基)苯,具有很强的荧光强度,对涤纶纤维具有很好的亲和性。最初,合成上述荧光染料必须合成相应的中间体,例如,邻氰基苄基氯、亚磷酸三乙酯、对苯二甲醛等,合成工艺较复杂,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在合成该荧光染料的工艺过程中,存在步骤烦琐、反应工艺和处理工序不合理、操作不安全等缺点。美国专利4,380,514、德国专利2,929,599及3,001,065、中国专利85104346.0都提出过该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例如,CN 85104346.0提出的合成方法,首先从邻氰基甲苯作为起始原料,经氯化--缩合(1)--缩合(2)三步,其反应途径如下1.氯化 2.缩合(1) 3.缩合(2) 按照上述合成方法,在处理中间体(III)工艺过程中较为复杂,投料方式以(I)和(II)直接混合。由于这一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大量的热会随着气态氯乙烷(C2H5Cl)的逸出而带走部分(I)和(II),使中间体(III)的转化率降低,为了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邻氰基苄基氯(Ⅰ)加入一带有冷凝回流和深度冷凝尾气回收装置的反应器中,搅拌,升温加热,然后以分批分次在60℃-160℃下,在3-4小时内加完亚磷酸三乙酯(Ⅱ),其用量与邻氰基苄基氯的用量摩尔比为1∶1,继续搅拌,反应时间1-3小时,气态氯乙烷(C↓[2]H↓[5]Cl)在冷凝器内以低温(低于-10℃)冷凝除尽后,反应液冷至室温,加入与邻氰基苄基氯(Ⅰ)或亚磷酸三乙酯(Ⅱ)摩尔比为1∶0.5的对苯二甲醛(Ⅳ)和作为溶剂的与邻氰基苄基氯(Ⅰ)或亚磷酸三乙酯(Ⅱ)摩尔比为1∶1.5的二甲基甲酰胺(DMF),剧烈搅拌,在1-3小时内滴加完与邻氰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麟华,雷义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