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018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包括位于中间的主船体和位于两侧对称设置的辅助船体,辅助船体与主船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臂和缓冲装置,以连接主船体和辅助船体。主船体上设置有升降装置,包括具有驱动器和包括升降端的升降机构,升降端上沿主船体的长度方向安装有动力船桨,通过升降船桨的高度来调节船桨的吃水深度。当船桨吃水深度大时,适合重载航行,当船桨吃水深度小时,适合高速航行。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目的。

ship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hip, including the main hull and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oth sides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uxiliary hull connecting arm and a buffer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uxiliary hull and hull, to connect the main hull and auxiliary ship.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device, including drive and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end of the lifting en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main hull mounted power paddle, draught by lifting the oar to regulate the height of the oars. When the paddle draught is large, suitable for heavy sailing, when the oar draught hours, suitable for high speed sailing.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and achieve energy saving purpo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船舶技术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性能船只。三体船是一种新颖的船型,其中间为主船体,尺度约占排水体积的90%,两侧并肩各有一个大小相同的辅助船体,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和耐波性,而且每个船体都可以做的比较细长,这样可以得到有较大的长宽比,利于降低高速航行时的兴波阻力。三体船型是英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中高速阻力性能优于单体船和双体船,适航性优于单体船,稳定性好。由于两个辅助船体展开在主船体的两侧,从而三体船的整体宽度较大,在航行时,两侧的辅助船体可能会因为大浪、高航速产生较大的颠簸,导致震动和船体倾斜,甚至剧烈的震动会迫使辅助船体脱离水面,造成三体船航行的不稳定,从而使三体船的操纵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纵性能有所改善的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船包括主船体和设置在主船体上的动力装置。主船体上还安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具有升降端的升降机构和驱动升降端升降的驱动器,升降端上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桨,且第一桨能在第一吃水深度和第二吃水深度之间升降。由以上方案可见,桨作为动力来源设置在主船体上,且桨的高度可以调节。当桨吃水深度大时,适合重载航行,当桨吃水深度小时,适合高速航行。这样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目的。较具体的方案为,当第一桨位于第一吃水深度时,处于半浸状态,当第一桨位于第二吃水深度时,处于全浸状态。优选地,在主船体上安装有可选装第二桨,处于半浸状态。第二桨的直径大于第一桨的直径,当第一桨处于半浸状态时与第二桨共轴线布置,当第一桨处于全浸状态时,第一桨与第二桨的旋转轴线的法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由以上方案可见,共轴线设置的第一桨和第二桨节约了船体体积,有利于船在航行时避障,且双桨的动力比单桨动力大,进一步提高了船的机动性和负载能力。优选地,第一桨位于靠近主船体的船头的一侧,第二桨位于靠近主船体的船尾一侧。显然的,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第二桨位于靠近主船体的船头的一侧,第一桨位于靠近主船体的船尾一侧。另一较为具体的方案为,主船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桨和第二桨,且主船体两侧的两组桨对称地布置在主船体两侧。由以上方案可见,主船体对称布置的两组桨相比单组桨驱动力更大且具有更好的平衡性。较具体的方案为,辅助船体,包括沿船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主船体两侧的第一辅助船体和第二辅助船体。滑轨,包括沿主船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主船体两侧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块,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和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靠近主船体的一侧连接在第一滑块上,靠近第一辅助船体的一侧连接在第一辅助船体上;第二连接臂的靠近主船体的一侧连接在第二滑块上,靠近第二辅助船体的一侧连接在第二辅助船体上。驱动装置,安装在主船体上,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主船体长度方向滑动,第一辅助船体和第二辅助船体能够在主船体的船头的第一位置和靠近主船体的船尾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更进一步的方案为,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滑块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第一连接臂与第一辅助船体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第二连接臂与第二滑块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第二连接臂与第二辅助船体通过铰接方式连接。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两端的铰接轴沿所述主船体长度方向设置。优选地,连接臂包括相互独立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分别通过其铰接轴与主船体及辅助船体铰接。更进一步地,上连接臂为板状结构,下连接臂包括两个以上的连接杆。由以上方案可见,主船体与辅助船体通过与二者铰接的连接臂而连接,从而主船体与辅助船体之间的水平位置可以灵活调节,从而辅助船体的吃水深度可调节,进一步提高船的操纵性能。优选地,辅助船体的底部邻近设置有外翼板,外翼板的两端固定在辅助船体上,中间部分与辅助船体之间具有沿船行进方向设置的间隙。由以上方案可见,辅助船体底部的外翼板不仅起到保护船体的作用,其中间部分与辅助船体之间的间隙有导流的作用,减小船在航行时的阻力。较为具体的方案为,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主船体与第一辅助船体之间并连接主船体与第一辅助船体的第二辅助船体的第二缓冲装置。更为具体的方案为,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减震器、第一三角状悬架和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辅助船体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三角状悬架的第一个角铰接;第一减震器的第一端与主船体铰接,第一减震器的第二端与第一三角状悬架的第二个角铰接;第一三角状悬架的第三个角与主船体铰接;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减震器、第二三角状悬架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辅助船体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三角状悬架的第一个角铰接,第二减震器的第一端与主船体铰接,第二减震器的第二端与第二三角状悬架的第二个角铰接;第二三角状悬架的第三个角与主船体铰接;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的长度方向沿主船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由以上方案可见,两个辅助船体与主船体之间均设置有缓冲装置,在船航行时,缓冲装置可以起到减震作用,使辅助船体不脱离水面,减弱主船体的倾斜幅度和震动幅度保证平稳行驶,操纵性能较好,提高高速航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更为具体的方案为,连接臂包括相互独立的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上连接臂和下连接臂分别通过其铰接轴与主船体及辅助船体连接。更为具体的方案为,辅助船体的底部邻近设置有外翼板,外翼板的两端固定辅助船体上,中间部分与辅助船体之间具有沿船行进方向设置的间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运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船的前后方向即船的长度方向,也是主船体的长度方向,也是辅助船体的长度方向;船的宽度方向是主船体的宽度方向,也是辅助船体的宽度方向;船的高度方向是主船体的高度方向,也是辅助船体的高度方向。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船10包括主船体1和位于主船体1两侧与其平行且对称设置的辅助船体2,其中两辅助船体2细长,横截面的底部呈尖角形,在航行时阻力小,进而使船整体上具有较大的长宽比,利于降低高速航行时的兴波阻力。主船体的两侧设置有滑轨11,滑块3可滑动地设置在滑轨11上,控制滑块3在滑轨11上滑动及固定的控制装置设置在主船体1上。主船体1与辅助船体2之间通过连接臂而相连接,连接臂包括上方的上连接臂4和下方的下连接臂7。连接臂与主船体1相连的一端设置在滑块3上,上连接臂4的一端通过铰接轴43与滑块3铰接,下连接臂7通过铰接轴71与滑块3铰接。上连接臂4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44与辅助船体2铰接,下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72与辅助船体2铰接。各铰接轴43、44、71、72基本平行于主船体的长度方向,且各铰接轴之间相互平行,优选地,各连接臂的长度即其两端的铰接轴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相同,且位于主船体1的铰接轴43、71之间的距离与位于辅助船体2的铰接轴44、7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相同。每个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船

【技术保护点】
船,包括主船体和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主船体上,具有包含升降端的升降机构和驱动所述升降端升降的驱动器;第一桨,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升降端上,能在第一吃水深度和第二吃水深度之间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船,包括主船体和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上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主船体上,具有包含升降端的升降机构和驱动所述升降端升降的驱动器;第一桨,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升降端上,能在第一吃水深度和第二吃水深度之间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位于所述第一吃水深度时,处于半浸状态;所述第一桨位于所述第二吃水深度时,处于全浸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第二桨,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主船体上,处于半浸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桨的直径;所述第一桨处于半浸状态时与所述第二桨共轴线布置;所述第一桨处于全浸状态时,所述第一桨与所述第二桨在旋转轴线的法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桨的直径;所述第一桨处于半浸状态时与所述第二桨共轴线布置;所述第一桨处于全浸状态时,所述第一桨与所述第二桨在旋转轴线的法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位于靠近所述主船体的船头的一侧,所述第二桨位于靠近所述主船体的船尾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桨位于靠近所述主船体的船头的一侧,所述第一桨位于靠近所述主船体的船尾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第一桨和所述第二桨;所述第一桨和所述第二桨分别对称地布置在所述主船体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辅助船体,包括沿所述船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两侧的第一辅助船体和第二辅助船体;滑轨,包括沿所述主船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主船体两侧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块,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和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靠近所述主船体的一侧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靠近所述第一辅助船体的一侧连接在所述第一辅助船体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靠近所述主船体的一侧连接在所述第二滑块上,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旺陈林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磐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