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铜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炒茶机以及茶叶加工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57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炒茶机以及茶叶加工流水线,涉及茶叶生产领域。炒茶机包括外筒、内筒、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以及供风装置。内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封闭,第二端开放,外筒具有开放的第三端。内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中,第二端靠近第三端。内筒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内筒与外筒共同限定加热空间。内筒的外周面设置有气流流通部,气流流通部连通内筒限定的炒茶空间,外筒的外壁设置有进气部和排气部,进气部和排气部连通加热空间。驱动装置与第一端传动连接,加热装置设置于加热空间中,供风装置与进气部连接。其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

Tea frying machine and tea processing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a frying machine and a tea processing assembly line, relating to the tea production field. The tea frying machine comprises an outer barrel, an inner cylinder, a driving device, a heating device and an air supply device. The inner cylinder has a relative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is closed, the second end is opened, and the outer cylinder has an open third end. The inner cylinder is rotatably arranged in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end is near the third end. A gap exists betwee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jointly define the heating space. An air flow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airflow circulation par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ea frying space defined by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outer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part and an air exhaust part, wherein the air inlet part and the air outlet part a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ing space. The driv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and the he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heating space, and the air supply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inlet part.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clean the fresh tea leaves,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uniform separation and energy saving. The quality of the tea leaves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茶机以及茶叶加工流水线
本技术涉及茶叶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炒茶机以及茶叶加工流水线。
技术介绍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以及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绿灌木茶树的叶子。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植茶,如“菊花茶”;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源于中国,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茶叶的制作工序大致为:采摘、晒青、静置、摇青、杀青(炒青)、整形包揉、揉捻和焙火。其中,杀青(炒青)的本质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杀青过程还能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高温对茶香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炒茶机(杀青机)有着杀青不均匀、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杀青后的茶叶品质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茶机,其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流水线,其具有上述炒茶机,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炒茶机,炒茶机包括外筒、内筒、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以及供风装置。内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封闭,第二端开放,外筒具有开放的第三端。内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中,第二端靠近第三端。内筒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内筒与外筒共同限定加热空间。内筒的外周面设置有气流流通部,气流流通部连通内筒限定的炒茶空间,外筒的外壁设置有进气部和排气部,进气部和排气部连通加热空间。驱动装置与第一端传动连接,加热装置设置于加热空间中,供风装置与进气部连接。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上述炒茶机,其包括外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中的内筒、驱动内筒转动的驱动装置、对内筒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对炒茶机供风的供风装置。工作人员将新鲜茶叶从内筒开放的第二端放置内筒限定的炒茶空间中,启动驱动装置,使得内筒在外筒中转动。加热装置工作,对处于炒茶空间中的新鲜茶叶进行加热。供风装置通过设置于外筒的进风部对炒茶机供风,气流通过内筒与外筒共同限定的加热空间,进入设置于内筒外周面的气流流通部进入炒茶空间,炒茶空间内的新鲜茶叶由于风的作用,在炒茶空间内翻腾,气流最终通过设置于外筒的排气部排出。加热装置对新鲜茶叶的加热,高温破坏和钝化新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供风装置提供的气流使得新鲜茶叶在其中翻腾,且其提供的气流在加热装置的加热下,具有热量,亦加热了新鲜茶叶,并带走了新鲜茶叶由于加热蒸发的水分。通过气流的辅助,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加工,避免茶叶集中受热,加速了杀青的时间,节约了加热与驱动内筒旋转的工作时间。其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由于得到均匀的加热,以及水分有效的蒸发,使得其得到的茶叶品质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气流流通部为开设于内筒外周面的气流通孔,多个气流通孔均匀开设于内筒的外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气流流通部设置有滤网,滤网设置于气流通孔中,滤网靠近炒茶空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进气部位于排气部的下方。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外筒具有与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第四端封闭。进气部设置于第四端的端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端设置有转轴,第四端设置有轴承,转轴与轴承配合并贯穿第四端。转轴远离内筒的一端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驱动装置固定于第四端。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板状加热板,多个板状加热板均匀设置于加热空间中。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环形加热管,环形加热管设置于加热空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供风装置为风机,风机固定于外筒的外壁。一种茶叶加工流水线,茶叶加工流水线具有上述任意一项的炒茶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炒茶机,其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加工流水线,其具有上述炒茶机,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炒茶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炒茶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Ⅳ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炒茶机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茶叶加工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炒茶机;20-炒茶机;30-茶叶加工流水线;31-传送带;80-炒茶空间;90-加热空间;100-外筒;101-第三端;102-第四端;103-轴承;104-进气部;105-排气部;110-内筒;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转轴;114-气流流通部;120-驱动装置;130-加热装置;131-板状加热板;140-供风装置;230-加热装置;1140-气流通孔;1141-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炒茶机以及茶叶加工流水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机包括外筒、内筒、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以及供风装置;所述内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封闭,所述第二端开放,所述外筒具有开放的第三端;所述内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中,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三端;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共同限定加热空间;所述内筒的外周面设置有气流流通部,所述气流流通部连通所述内筒限定的炒茶空间,所述外筒的外壁设置有进气部和排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排气部连通所述加热空间;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加热空间中,所述供风装置与所述进气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机包括外筒、内筒、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以及供风装置;所述内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封闭,所述第二端开放,所述外筒具有开放的第三端;所述内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中,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三端;所述内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共同限定加热空间;所述内筒的外周面设置有气流流通部,所述气流流通部连通所述内筒限定的炒茶空间,所述外筒的外壁设置有进气部和排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排气部连通所述加热空间;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加热空间中,所述供风装置与所述进气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通部为开设于所述内筒外周面的气流通孔,多个所述气流通孔均匀开设于所述内筒的外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流通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气流通孔中,所述滤网靠近所述炒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沙朱仁威李建新李刚凤尹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