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炮口振动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幕武器炮口振动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炮口振动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突防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对精确制导武器进行有效的防御,用于精确制导武器近程防御的弹幕武器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比较著名的有美国雷神公司的MK-15“密集阵”、荷兰的“守门员”、澳大利亚的“金属风暴”、俄罗斯的“CADS-N-1”、“卡什坦”,以及我国的“632”、“732”、“1132”、“陆盾”等多管小口径火炮近程低空防御武器系统,在舰船防空、车载机动防空以及地面的重要固定目标对空防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1]。为有效的履行近程防空拦截作战任务,对弹幕武器的射弹散布要求与常规武器有所区别。与传统火炮要求射击弹着点集中相反,而是要求弹丸散布成一定面积的弹幕,具有一定面积的弹幕有利于覆盖来袭目标可能的弹道轨迹;其次为避免出现被拦截的导弹虽穿过弹幕但仍未被有效拦截的情况,要求具有一定的散布密度,即弹幕武器的弹丸在射击范围内相对均匀散布,才能保证拦截成功概率[2]。弹幕武器的射弹散布情况是影响其拦截能力的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炮口振动测试系统,具体包括下方测量光路系统(12)、侧方测量光路系统(13)和双线阵CCD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23),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下方测量光路系统(12)包括第一线激光器(14)、第一柱面透镜(15)、第一平面反射镜(18)、第一滤光片(19)、第一成像系统(20)、第一线阵CCD(21);下方测量光路系统(12)布置在待测身管(1)正下方,在靠近炮口(2)一侧安装第一线激光器(14),在第一线激光器(14)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柱面透镜(15),第一线激光器(14)发射的激光经过第一柱面透镜(15)后形成第一线激光面(16),并照射到待测身管(1)上,形成第一线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炮口振动测试系统,具体包括下方测量光路系统(12)、侧方测量光路系统(13)和双线阵CCD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23),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下方测量光路系统(12)包括第一线激光器(14)、第一柱面透镜(15)、第一平面反射镜(18)、第一滤光片(19)、第一成像系统(20)、第一线阵CCD(21);下方测量光路系统(12)布置在待测身管(1)正下方,在靠近炮口(2)一侧安装第一线激光器(14),在第一线激光器(14)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柱面透镜(15),第一线激光器(14)发射的激光经过第一柱面透镜(15)后形成第一线激光面(16),并照射到待测身管(1)上,形成第一线激光投影(17),在这个过程中线激光束的光平面应当垂直于身管的径向垂直截面,接着安装第一平面反射镜(18),用于反射光束投影;第一平面反射镜(18)被安装在第一线激光器(14)的右侧,同时第一平面反射镜(18)与待测身管(1)成一定角度,使得反射后的像能够传递到第一成像系统(20);第一滤光片(19)放置在第一平面反射镜(18)和第一成像系统(20)的镜头间;接着在第一滤光片(19)的后方依次安装第一成像系统(20)和第一线阵CCD(21),第一线阵CCD(21)要与待测身管(1)成一定角度α;第一线阵CCD(21)上连接线路,使第一线阵CCD(21)与双线阵CCD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23)连接进行测得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同时侧方测量光路系统(13)测得的数据也通过传输到了双线阵CCD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23)上,侧方测量光路系统(13)包括:第二线激光器(24)、第二柱面透镜(25)、第二平面反射镜(28)、第二滤光片(29)、第二成像系统(30)、第二线阵CCD(31);其中:在靠近炮口(2)一侧安装第二线激光器(24),在第二线激光器(24)的后方安装第二柱面透镜(25),第二线激光器(24)发射的激光穿过第二柱面透镜(25)后形成第二线激光面(26),并照射到待测身管(1)上,形成第二线激光投影(27),在这个过程中线激光束的光平面应当垂直于身管的轴向水平截面,接着安装第二平面反射镜(28),用于反射光束投影;第二平面反射镜(28)被安装在第二线激光器(24)右侧,同时第二平面反射镜(28)与待测身管(1)成一定角度,使得反射后的像能够传递到第二成像系统(30),第二滤光片(29)放置在第二平面反射镜(28)和第二成像系统(30)的镜头间,用于滤除自然光线,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接着在第二滤光片(29)的后方依次安装第二成像系统(30)和第二线阵CCD(31),第二线阵CCD(31)要与待测身管(1)成一定角度α;第二线阵CCD(31)上连接线路,使其与双线阵CCD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23)连接,进行测得信号的采集与处理,进而实现炮口(2)振动的测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炮口振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电路(22),其作用就是在待测身管(1)受到激励发生振动时,使下方测量光路系统(12)和侧方测量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达,何凯平,罗建华,李华,钟孟春,姚鎏,高源,焦庆龙,李闯,李洋,罗业,范文博,郑乃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