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2448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煤粉和空气的均匀分配,各支管的煤粉流量和空气流量可以分别调节,基本互不干扰。本发明专利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将煤粉气流直接分割分配的原理,取消传统的节流孔板结构,减少系统上不必要的阻力部件;在运行中可调,通过将分配器上的浓相调节机构和稀相调节机构调整到恰当位置就能达到均匀分配的效果;实现将煤粉和空气的反配偏差控制在±10%以下;通过采取防磨措施,在易磨损的部位敷设有耐磨陶瓷,使用寿命延长,维护工作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粉分配器领域,具体涉及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
技术介绍
现在大量容量燃煤锅炉普遍应用直吹式制粉系统,吹式制粉系统各燃烧器一次风粉分配均匀与否是决定锅炉燃烧工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配置各燃烧器的一次风速和煤粉浓度是保证锅炉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低Nox燃烧技术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各燃烧器间的风粉分配不均,将直接影响燃烧器出口煤粉气流的着火及稳燃,造成火焰偏斜、冲刷炉墙、炉膛热负荷和气温偏差,Nox排放量增加,还可能引起一次风水平管道内煤粉沉淀,导致堵管,引起相应的燃烧器烧坏,甚至引起局部还原气氛强而产生受热面局部高温腐蚀或结焦、爆管等问题,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一次风粉分配不均而造成锅炉不能正常运行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机组承担调峰任务且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风粉分配均匀性问题尤显重要。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煤粉制备系统设计标准和计算方法》(DL/T5154-2002)第8.1条中明文规定,对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同层燃烧器各一次风管之间的煤粉和空气应均匀分配,其风量偏差不大于±8%,煤粉分配偏差不大于±10%。煤粉分配器是将煤粉气流均匀地分配至若干支管的装置,在国外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应用,国内最早应用的是淮南电厂七十年代引进的120MW机组E70磨煤机采用的扩散型煤粉分配器;八十年代,陡河电厂、姚孟电厂和朝阳电厂引进机组或改造过程中采用了扩散型、格栅型和德国BABCOCK的煤粉分配器。九十年代,由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研制开发的格栅型煤粉分配器陆续在首阳山、山东龙口、江西丰城等电厂的200-300MW机组上成功应用。现有的格栅煤粉分配器是所有类型分配器中性能最好的,格栅煤粉分配器通过格栅将煤粉气流分割为若干狭缝流,再引入两个支管。其固有分配偏差为±10%-±15%,加上阻力特性引起的附加偏差,总的分配偏差会更大,不能满足大容量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解决风粉分配偏差问题的关键是在分配器内使得进入各支管的风量和粉量得到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大大改善了直吹式制粉系统一次风粉分配特性,基本消除大容量燃煤锅炉与一次风粉分配特性有关的各种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包括壳体、稀相调节机构、浓相调节机构、检修门;浓相调节机构包括浓相调节手柄、浓相挡板、第一轴,浓相调节手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固定环,第一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圆孔,第一固定环为圆弧形,第一固定环上沿圆弧设有若干小孔,第一固定环固定在壳体上;第一支架位于第一固定环上,第一支架通过第一圆孔与第一固定环相固定;第一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孔上,另一端与浓相挡板相连;浓相挡板为圆弧形;稀相调节机构包括稀相调节手柄、稀相挡板、第二轴,稀相调节手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固定环,第二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圆孔;第二固定环为圆弧形,第二固定环上沿圆弧设有若干小孔,第二固定环固定在壳体上;第二支架位于第二固定环上,第二支架通过第二圆孔与第二固定环相固定;第二轴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孔上,另一端与稀相挡板相连;稀相挡板为圆弧形;检修门包括透视窗、外框,外框为矩形,透视窗通过螺母固定在外框中;壳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一板与第二板左右对称,第三板与第四板前后对称,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内部设有分流区、工作区,分流区位于壳体下部,工作区位于壳体上部,第一隔板将工作区纵向分为浓相工作区、稀相工作区,第二隔板将稀相工作区分为第一稀相工作区、第二稀相工作区,两块稀相挡板分别位于第一稀相工作区、第二稀相工作区,分别通过第二支承、第三支承定位,第二支承、第三支承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一隔板上,浓相挡板位于浓相工作区,通过第一支承定位,第一支承通过第一固定座固定在壳体上;壳体底部分流区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格栅板组、第二格栅板组、导向板,第一格栅板组包括两块第一格栅板,两块第一格栅板分别倾斜固定在第一板、第二板上,两块第一格栅板镜像放置成外“八”字形,第一格栅板与水平面夹角为45°;第二格栅板组包括两块第二格栅板,两块第二格栅板分别倾斜固定在第一板、第二板上,两块第二格栅板镜像放置成内“八”字形,第一格栅板与水平面夹角为45;导向板截面呈三角形,导向板位于壳体内部,导向板固定在第三板上;第一格栅板与第二格栅板结构、尺寸均相同,采用微分集成化结构;第三板外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浓相安装区、稀相安装区,浓相调节机构位于在浓相安装区,浓相调节手柄固定在第三板上,2个稀相调节机构对称分布在稀相安装区,2个稀相调节手柄固定在第三板上;检修门位于稀相安装区下部,检修门固定在第三板上,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顶端分别设有一个吊装环。所述壳体、第一格栅板、第二格栅板均采用16Mn材料制造。所述壳体内壁、第一格栅板、第二格栅板表面均衬有陶瓷层。所述壳体厚度不小于10mm。所述壳体内壁陶瓷层厚度不小于12mm。所述检修门与壳体的密封采用直径为10mm的石棉绳。所述浓相调节机构与壳体的密封采用浸油石棉绳密封。所述稀相调节机构与壳体的密封采用浸油石棉绳密封。本专利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煤粉和空气的均匀分配,各支管的煤粉流量和空气流量可以分别调节,基本互不干扰。本专利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将煤粉气流直接分割分配的原理,取消传统的节流孔板结构,减少系统上不必要的阻力部件;在运行中可调,通过将分配器上的浓相调节机构和稀相调节机构调整到恰当位置就能达到均匀分配的效果;实现将煤粉和空气的反配偏差控制在±10%以下;通过采取防磨措施,在易磨损的部位敷设有耐磨陶瓷,使用寿命延长,维护工作量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格栅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条纹格栅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格子格栅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三角格栅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浓相调节机构,3-稀相调节机构,4-吊装环,5-检修门,6-浓相调节手柄,7-浓相挡板,8-第一轴,10-第一支架,11-第一固定环,12-第一安装孔,13-第一圆孔,14-稀相调节手柄,15-稀相挡板,16-第二轴,18-第二支架,19-第二固定环,20-第二安装孔,21-第二圆孔,23-外框,24-透视窗,25-第一格栅板,26-第二格栅板,27-条纹格栅板,28-格子格栅板,29-三角格栅板,30-长方形框架,31-分隔板,32-第一横板,33-第一竖板,34-第二横板,35-第二竖板,36-隔板,37-第一板,38-第二板,39-第三板,40-第四板,41-分流区,42-工作区,43-浓相工作区,44-第一稀相工作区,45-第二稀相工作区,46-第一隔板,47-第二隔板,48-第一支承,49-第一固定座,50-第一格栅板组,51-第二格栅板组,52-导向板,53-浓相安装区,54-稀相安装区,55-第二支承,56-第二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

【技术保护点】
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稀相调节机构、浓相调节机构、检修门;浓相调节机构包括浓相调节手柄、浓相挡板、第一轴;浓相调节手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固定环,第一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圆孔,第一固定环为圆弧形,第一固定环上沿圆弧设有若干小孔,第一固定环固定在壳体上;第一支架位于第一固定环上,第一支架通过第一圆孔与第一固定环相固定;第一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孔上,另一端与浓相挡板相连;浓相挡板为圆弧形;稀相调节机构包括稀相调节手柄、稀相挡板、第二轴,稀相调节手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固定环,第二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圆孔,第二固定环为圆弧形,第二固定环上沿圆弧设有若干小孔,第二固定环固定在壳体上;第二支架位于第二固定环上,第二支架通过第二圆孔与第二固定环相固定;第二轴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孔上,另一端与稀相挡板相连;稀相挡板为圆弧形;检修门包括透视窗、外框,外框为矩形,透视窗通过螺母固定在外框中;壳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一板与第二板左右对称,第三板与第四板前后对称,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内部设有分流区、工作区,分流区位于壳体下部,工作区位于壳体上部,第一隔板将工作区纵向分为浓相工作区、稀相工作区,第二隔板将稀相工作区分为第一稀相工作区、第二稀相工作区,两块稀相挡板分别位于第一稀相工作区、第二稀相工作区,分别通过第二支承、第三支承定位,第二支承、第三支承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一隔板上,浓相挡板位于浓相工作区,通过第一支承定位,第一支承通过第一固定座固定在壳体上;壳体底部分流区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格栅板组、第二格栅板组、导向板,第一格栅板组包括两块第一格栅板,两块第一格栅板分别倾斜固定在第一板、第二板上,两块第一格栅板镜像放置成外“八”字形,第一格栅板与水平面夹角为45°;第二格栅板组包括两块第二格栅板,两块第二格栅板分别倾斜固定在第一板、第二板上,两块第二格栅板镜像放置成内“八”字形,第一格栅板与水平面夹角为45;导向板截面呈三角形,导向板位于壳体内部,导向板固定在第三板上;第一格栅板与第二格栅板结构、尺寸均相同,采用微分集成化结构;第三板外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浓相安装区、稀相安装区,浓相调节机构位于在浓相安装区,浓相调节手柄固定在第三板上,2个稀相调节机构对称分布在稀相安装区,2个稀相调节手柄固定在第三板上;检修门位于稀相安装区下部,检修门固定在第三板上,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顶端分别设有一个吊装环。...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1000MW锅炉机组煤粉管道的可调型煤粉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稀相调节机构、浓相调节机构、检修门;浓相调节机构包括浓相调节手柄、浓相挡板、第一轴;浓相调节手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固定环,第一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圆孔,第一固定环为圆弧形,第一固定环上沿圆弧设有若干小孔,第一固定环固定在壳体上;第一支架位于第一固定环上,第一支架通过第一圆孔与第一固定环相固定;第一轴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孔上,另一端与浓相挡板相连;浓相挡板为圆弧形;稀相调节机构包括稀相调节手柄、稀相挡板、第二轴,稀相调节手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固定环,第二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圆孔,第二固定环为圆弧形,第二固定环上沿圆弧设有若干小孔,第二固定环固定在壳体上;第二支架位于第二固定环上,第二支架通过第二圆孔与第二固定环相固定;第二轴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孔上,另一端与稀相挡板相连;稀相挡板为圆弧形;检修门包括透视窗、外框,外框为矩形,透视窗通过螺母固定在外框中;壳体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第四板,第一板与第二板左右对称,第三板与第四板前后对称,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内部设有分流区、工作区,分流区位于壳体下部,工作区位于壳体上部,第一隔板将工作区纵向分为浓相工作区、稀相工作区,第二隔板将稀相工作区分为第一稀相工作区、第二稀相工作区,两块稀相挡板分别位于第一稀相工作区、第二稀相工作区,分别通过第二支承、第三支承定位,第二支承、第三支承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座固定在第一隔板上,浓相挡板位于浓相工作区,通过第一支承定位,第一支承通过第一固定座固定在壳体上;壳体底部分流区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格栅板组、第二格栅板组、导向板,第一格栅板组包括两块第一格栅板,两块第一格栅板分别倾斜固定在第一板、第二板上,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为平徐明厚陈太文陈克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