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238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摆动叶片泵,定子、驱动轴、叶片和配流盘,以定子为中心,并在定子轴向两侧分别依次装置泵套和端盖,由此围合而成泵室,叶片、配流盘和驱动轴都设置在泵室内,配流盘装置在驱动轴轴向两侧,与驱动轴连接并可随驱动轴转动,配流盘与驱动轴外圆柱面之间形成环形槽,叶片一端铰接在定子内壁上,另一端卡装在环形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叶片结构、在转子表面设置滚动轴承,将叶片沿转子槽的滑动转变为叶片绕圆柱铰的摆动,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由于环形槽的限制将叶片的一端抵接在滚动轴承外表面,改善了叶片受力情况,避免了传统叶片泵叶片沿径向槽滑动导致的磨损大和卡死现象,提高了驱动轴的强度、泵的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动叶片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叶片泵
,尤其涉及一种摆动叶片泵。
技术介绍
传统的单作用叶片泵是将叶片装在转子槽内,利用转子和定子的偏心配置,在转子旋转时,依靠离心力使叶片沿转子槽滑动并甩出压紧在定子内壁,从而形成若干可变密封容腔来实现吸液和排液。传统叶片泵结构使得叶片与转子槽间存在滑动摩擦,叶片上端与定子内表面受离心力作用也存在较大摩擦力,加剧了叶片磨损,降低了叶片泵使用寿命,且当叶片所受的哥氏惯性力、叶片与定子间摩擦力及叶片离心力的合力方向与叶片槽倾斜方向不一致时,将产生侧向力导致叶片卡死,影响泵的可靠性和工作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传统的单作用叶片泵叶片磨损大、易卡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摆动叶片泵,将叶片沿转子槽的滑动转变为叶片一端与定子铰接另一端绕圆铰接处摆动,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有效减小了叶片的磨损和易卡死问题,提高了叶片泵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摆动叶片泵,包括:定子,具有筒状空腔;驱动轴,可自由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定子的筒状空腔内;所述驱动轴包括转轴和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转子,所述转轴与所述定子的筒状空腔同轴,所述转子的轴线与所述定子筒状空腔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偏心距一,所述转子由所述转轴驱动而转动;配流盘,为圆盘状,所述配流盘的端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一,所述圆形凹槽一的轴线与所述配流盘外圆柱面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偏心距二,所述偏心距二与所述偏心距一相等,所述配流盘外圆柱面与所述圆形凹槽一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贯通于所述配流盘两端面的用于吸液或排液的窗口,所述配流盘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配流盘的圆形凹槽一槽口相对地装置在所述转子沿轴向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圆形凹槽一的底面分别与所述转子的两个端面贴合,两个所述配流盘在所述驱动轴的转动下随所述转子同步转动,所述圆形凹槽一的内侧壁与所述转子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圆形凹槽一与所述转子同轴,所述配流盘的外圆柱面与所述转轴同轴,装置在吸液通道一侧的配流盘上的窗口为吸液窗口,所述吸液窗口与吸液区连通,装置在排液通道一侧的配流盘上的窗口为排液窗口,所述排液窗口与排液区连通;多个叶片,其一端铰接在所述定子的内壁上,可相对所述定子转动,另一端设置有圆柱形耳轴,所述耳轴插入所述环形槽;两相邻叶片、定子的内壁、转子的外圆柱面和两个配流盘间形成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体积随着转子的转动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且其体积由小变大时,所述工作腔与所述吸液窗口连通同时与所述排液窗口不连通,体积由大变小时,所述工作腔与所述排液窗口连通同时与所述吸液窗口不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的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圆柱槽,所述叶片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圆柱槽相配合的圆柱铰,所述圆柱铰插装在圆柱槽内,使所述叶片与所述定子形成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的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圆柱铰,所述叶片的一端设置有与圆柱铰相配合的圆柱槽,所述圆柱铰插装在圆柱槽内,使所述叶片与所述定子形成铰接。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配流盘中至少有一个的端面上开设有轴孔一,所述转轴插装在所述轴孔一内。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轴孔一之间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连接,或采用键连接或花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外部装置有滚动轴承,所述叶片抵接在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上。进一步地,所述滚动轴承为滚针轴承。进一步地,所述配流盘的外圆柱面部分或全部置于所述定子的筒状空腔内,并且与所述定子的内壁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部分置于两个所述配流盘之间,所述配流盘相对安装的两个端面分别与所述定子轴向的两个侧面滑动配合。进一步地,还包括泵套和端盖,以所述定子为中心,其轴向两侧分别依次装置有泵套和端盖,所述泵套为圆环状,所述端盖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或后端盖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转轴相配合的轴孔二;所述转轴从所述轴孔二穿出后与动力机构相接,在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排液通道和吸液通道,所述吸液窗口通过吸液通道与吸液区连通,所述排液窗口通过排液通道与排液区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改变叶片结构,在转子表面设置滚动轴承,将叶片沿转子槽的滑动转变为叶片绕圆柱铰的摆动,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同时卡套与滚动轴承之间的环形槽将叶片的一端抵接在滚动轴承外表面,改善了叶片受力情况,避免了传统叶片泵叶片沿径向槽滑动导致的磨损大和卡死现象,提高了驱动轴的强度、泵的机械效率和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紧凑,加工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叶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前配流盘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前配流盘背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后配流盘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后配流盘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泵套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前端盖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后端盖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中前配流盘与后配流盘相对安装位置的示意图1.后端盖;2.泵套;3.后配流盘;4.定子;5.转子;6.前配流盘;7.前端盖;8.滚动轴承;9.叶片;10.转轴;11.吸液口;12低压油腔;31.吸液窗口;32.圆形凹槽一;41.圆柱槽;91.圆柱铰;92.耳轴;61.排液窗口;62.轴孔一;71.排液口;72.高压油腔;73.轴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请参照图1-2,图1-2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中摆动叶片泵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包括:定子、驱动轴、叶片9和配流盘,以定子4为中心,并在定子4轴向两侧分别依次装置泵套2和端盖,由此围合而成泵室,叶片9、配流盘和驱动轴都设置在泵室内,配流盘装置在驱动轴轴向两侧,与驱动轴连接并可随驱动轴转动,配流盘与驱动轴外圆柱面之间形成环形槽,叶片9一端铰接在定子4内壁上,另一端卡装在环形槽内。参见图3,定子4为圆柱状并具有同轴的筒状空腔,其内壁上沿轴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圆柱槽41,用于与叶片9铰接;在本实施例中,圆柱槽41设置为9个。如图10所示,泵套2为圆环状,泵套2设置为两个,并分别安装在定子4轴向两侧。如图11-12示意性地示出了端盖的结构,端盖包括前端盖7(如图11)和后端盖1(如图12),前端盖7中心处还开设有轴孔二73。前端盖7上开设有排液通道,排液通道包括相连通的排液口71和高压油腔72,排液口71为开设在前端盖7径向上的通孔,高压油腔72为开设在前端盖7轴向端面上的环形槽;后端盖1上开设有吸液通道,吸液通道包括相连通的吸液口11和低压油腔,吸液口11为开设在后端盖1径向上的通孔,低压油腔为开设在后端盖1轴向端面上的环形槽。一般来说,为了加工制造方便,吸液口11与排液口71均设计为圆孔状,并且孔径相同,但是为了减小吸液口处的阻力,确保吸油通畅,可以将吸液口11的孔径加大,使其通流截面积大于排液口71的通流截面积。驱动轴可自由旋转的设置在定子4的筒状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摆动叶片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4),具有筒状空腔;驱动轴,可自由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定子(4)的筒状空腔内;所述驱动轴包括转轴(10)和设于所述转轴(10)上的转子(5),所述转轴(10)与所述定子(4)的筒状空腔同轴,所述转子(5)的轴线与所述定子(4)筒状空腔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偏心距一,所述转子(5)由所述转轴(10)驱动而转动;配流盘,为圆盘状,所述配流盘的端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一(32),所述圆形凹槽一(32)的轴线与所述配流盘外圆柱面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偏心距二,所述偏心距二与所述偏心距一相等,所述配流盘外圆柱面与所述圆形凹槽一(32)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贯通于所述配流盘两端面的用于吸液或排液的窗口,所述配流盘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配流盘的圆形凹槽一(32)槽口相对地装置在所述转子(5)沿轴向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圆形凹槽一(32)的底面分别与所述转子(5)的两个端面贴合,两个所述配流盘在所述驱动轴的转动下随所述转子(5)同步转动,所述圆形凹槽一(32)的内侧壁与所述转子(5)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圆形凹槽一(32)与所述转子(5)同轴,所述配流盘的外圆柱面与所述转轴(10)同轴,装置在吸液通道一侧的配流盘上的窗口为吸液窗口(31),所述吸液窗口(31)与吸液区连通,装置在排液通道一侧的配流盘上的窗口为排液窗口(61),所述排液窗口(61)与排液区连通;多个叶片(9),其一端铰接在所述定子(4)的内壁上,可相对所述定子(4)转动,另一端设置有圆柱形耳轴(92),所述耳轴(92)插入所述环形槽内;两相邻叶片(9)、定子(4)的内壁、转子(5)的外圆柱面和两个配流盘间形成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体积随着转子(5)的转动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且其体积由小变大时,所述工作腔与所述吸液窗口(31)连通同时与所述排液窗口(61)不连通,体积由大变小时,所述工作腔与所述排液窗口(61)连通同时与所述吸液窗口(31)不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4),具有筒状空腔;驱动轴,可自由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定子(4)的筒状空腔内;所述驱动轴包括转轴(10)和设于所述转轴(10)上的转子(5),所述转轴(10)与所述定子(4)的筒状空腔同轴,所述转子(5)的轴线与所述定子(4)筒状空腔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偏心距一,所述转子(5)由所述转轴(10)驱动而转动;配流盘,为圆盘状,所述配流盘的端面上开设有圆形凹槽一(32),所述圆形凹槽一(32)的轴线与所述配流盘外圆柱面的轴线平行而不重合,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偏心距二,所述偏心距二与所述偏心距一相等,所述配流盘外圆柱面与所述圆形凹槽一(32)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贯通于所述配流盘两端面的用于吸液或排液的窗口,所述配流盘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配流盘的圆形凹槽一(32)槽口相对地装置在所述转子(5)沿轴向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圆形凹槽一(32)的底面分别与所述转子(5)的两个端面贴合,两个所述配流盘在所述驱动轴的转动下随所述转子(5)同步转动,所述圆形凹槽一(32)的内侧壁与所述转子(5)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圆形凹槽一(32)与所述转子(5)同轴,所述配流盘的外圆柱面与所述转轴(10)同轴,装置在吸液通道一侧的配流盘上的窗口为吸液窗口(31),所述吸液窗口(31)与吸液区连通,装置在排液通道一侧的配流盘上的窗口为排液窗口(61),所述排液窗口(61)与排液区连通;多个叶片(9),其一端铰接在所述定子(4)的内壁上,可相对所述定子(4)转动,另一端设置有圆柱形耳轴(92),所述耳轴(92)插入所述环形槽内;两相邻叶片(9)、定子(4)的内壁、转子(5)的外圆柱面和两个配流盘间形成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体积随着转子(5)的转动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且其体积由小变大时,所述工作腔与所述吸液窗口(31)连通同时与所述排液窗口(61)不连通,体积由大变小时,所述工作腔与所述排液窗口(61)连通同时与所述吸液窗口(31)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4)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永红刘志奇安高成李永堂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