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属鞋面编织
技术介绍
全针织鞋面其具有轻薄透气、花色多变等优点,受到市场的欢迎。如申请公布号CN105747351A,名称为“一种一体成型3D飞织鞋面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3D飞织鞋面,采用低熔丝和色纱为原料,在双向提花双面移圈电脑横编机上织造边缘交织在一起的上下两层双面提花鞋面,网眼提花组织为基本组织,结合鞋面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再经热压定型制得一体成型3D飞织鞋面,所述的双面提花鞋面包含通过纱线线圈交织在一起的色纱层和低熔丝层,所述的一体成型3D飞织鞋面由两层双面提花鞋面按照色纱层、低熔丝层、低熔丝层和色纱层的组织结构通过上下两层低熔丝层热压熔融粘合复合而成。再如,申请公布号CN106560103A,名称为“立体飞织鞋面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的鞋”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立体飞织鞋,包括鞋底和鞋面,鞋面包括内层与外层,所述内层与外层可有不同颜色的面料织制,所述鞋面和鞋底粘结连接。上述的飞织鞋的鞋面均采用双层结构,其整体透气性相对较差,影 ...
【技术保护点】
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采用至少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进行筒状鞋面的编织,筒状鞋面由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围成,第一片体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第二片体由后针床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筒状鞋面为单层结构,筒状鞋面具有供人体足部伸入的鞋面口、与足部的脚趾对应的鞋面头部以及形成在鞋面口与鞋面头部之间的鞋面主体,编织过程中,鞋面口、鞋面主体以及鞋面头部依次一体编织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采用至少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进行筒状鞋面的编织,筒状鞋面由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围成,第一片体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第二片体由后针床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筒状鞋面为单层结构,筒状鞋面具有供人体足部伸入的鞋面口、与足部的脚趾对应的鞋面头部以及形成在鞋面口与鞋面头部之间的鞋面主体,编织过程中,鞋面口、鞋面主体以及鞋面头部依次一体编织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鞋面口的编织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所述前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后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编织的过程中,采用以如下方式进行循环编织:步骤1,横编机的纱嘴编织在前针床的A和后针床的d,前针床的针和后针床的针均以一针隔三针的方式从左向右依次循环编织下去;步骤2,将前针床的A、E、B1以及F1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后针床的a、e、b1以及f1;步骤3,纱嘴编织在前针床的E1和后针床的g1,前针床的针和后针床的针均以一针隔三针的方式从右向左依次循环编织;步骤4,将后针床上的g1、c1、f以及b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前针床的G1、CI、F以及B上;步骤5,将后针床的a、e、b1以及f1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前针床的A、E、B1以及F1,接着依次重复一次步骤1和步骤2的动作;步骤6,将前针床的G1、CI、F以及B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后针床的g1、c1、f以及b,接着依次重复一次步骤3和步骤4的动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头部以如下方式进行编织:前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后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编织的过程中,采用至少一把纱嘴编织,包括以如下步骤:步骤11,前针床D、F、A1、C1为空针,纱嘴从左至右依次编织前针床E、G、B1、D1;步骤12,后针床c1、a1、f、d为空针,纱嘴从右至左依次编织后针床的d1、b1、g、e;步骤13,将前针床E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后针床f,再将后针床f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前针床G,将前针床D1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后针床c1,再将后针床c1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B1,将后针床e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泰,蔡立志,蔡金为,陈儒泽,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