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224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采用至少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进行筒状鞋面的编织,筒状鞋面由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围成,第一片体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第二片体由后针床编织而成,该筒状鞋面为单层结构,筒状鞋面具有供人体足部伸入的鞋面口、与足部的脚趾对应的鞋面头部以及形成在鞋面口与鞋面头部之间的鞋面主体,编织过程中,编织鞋面口、鞋面主体以及鞋面头部依次一体编织成型。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整个筒状鞋面为单层结构,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筒状鞋面编织过程中,编织鞋面口、鞋面主体以及鞋面头部依次由横编机一体编织成型,能够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属鞋面编织

技术介绍
全针织鞋面其具有轻薄透气、花色多变等优点,受到市场的欢迎。如申请公布号CN105747351A,名称为“一种一体成型3D飞织鞋面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3D飞织鞋面,采用低熔丝和色纱为原料,在双向提花双面移圈电脑横编机上织造边缘交织在一起的上下两层双面提花鞋面,网眼提花组织为基本组织,结合鞋面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再经热压定型制得一体成型3D飞织鞋面,所述的双面提花鞋面包含通过纱线线圈交织在一起的色纱层和低熔丝层,所述的一体成型3D飞织鞋面由两层双面提花鞋面按照色纱层、低熔丝层、低熔丝层和色纱层的组织结构通过上下两层低熔丝层热压熔融粘合复合而成。再如,申请公布号CN106560103A,名称为“立体飞织鞋面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的鞋”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立体飞织鞋,包括鞋底和鞋面,鞋面包括内层与外层,所述内层与外层可有不同颜色的面料织制,所述鞋面和鞋底粘结连接。上述的飞织鞋的鞋面均采用双层结构,其整体透气性相对较差,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同时整体鞋子的加工工艺也相对复杂,加工效率较低。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效率更高、加工的鞋面的透气性更好的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采用至少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进行筒状鞋面的编织,筒状鞋面由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围成,第一片体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第二片体由后针床编织而成,该筒状鞋面为单层结构,筒状鞋面具有供人体足部伸入的鞋面口、与足部的脚趾对应的鞋面头部以及形成在鞋面口与鞋面头部之间的鞋面主体,编织过程中,鞋面口、鞋面主体以及鞋面头部依次一体编织成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鞋面口的编织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所述前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后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编织的过程中,采用以如下方式进行循环编织:步骤1,横编机的纱嘴编织在前针床的A和后针床的d,前针床的针和后针床的针均以一针隔三针的方式从左向右依次循环编织下去;步骤2,将前针床的A、E、B1以及F1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后针床的a、e、b1以及f1;步骤3,纱嘴编织在前针床的E1和后针床的g1,前针床的针和后针床的针均以一针隔三针的方式从右向左依次循环编织;步骤4,将后针床上的g1、c1、f以及b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前针床的G1、CI、F以及B上;步骤5,将后针床的a、e、b1以及f1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前针床的A、E、B1以及F1,接着依次重复一次步骤1和步骤2的动作;步骤6,将前针床的G1、CI、F以及B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后针床的g1、c1、f以及b,接着依次重复一次步骤3和步骤4的动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面头部以如下方式进行编织:前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后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编织的过程中,采用至少一把纱嘴编织,包括以如下步骤:步骤11,前针床D、F、A1、C1为空针,纱嘴从左至右依次编织前针床E、G、B1、D1;步骤12,后针床c1、a1、f、d为空针,纱嘴从右至左依次编织后针床的d1、b1、g、e;步骤13,将前针床E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后针床f,再将后针床f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前针床G,将前针床D1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后针床c1,再将后针床c1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B1,将后针床e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前针床的F,再将前针床F上的编织线圈以编织方式转移至后针床g,将后针床d1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前针床C1,再将前针床C1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后针床b1;步骤14,前针床F、A1为空针,纱嘴从左至右依次编织前针床G、B1;步骤15,后针床c1、a1为空针,纱嘴从右至左依次编织后针床b1、g;步骤16,将前针床G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后针床a1,再将后针床a1上的编织线圈转移至前针床B1,将后针床g上的编织线圈转移至前针床A1,再将前针床A1上的编织线圈转移至后针床上b1;步骤17,纱嘴编织在前针床的B1和b1,完成收针。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整个筒状鞋面为单层结构,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筒状鞋面编织过程中,编织鞋面口、鞋面主体以及鞋面头部依次由横编机一体编织成型,能够提高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挑孔编织工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编织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编织线圈位于第一勾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编织线圈位于第一导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0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0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0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挑孔编织工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编织过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筒状编织物的结构简图;图9本专利技术中鞋面口本体的结构简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鞋面口结构编织过程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鼓波编织过程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色纱翻纱编织过程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鞋面头部的编织过程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鞋面主体的编织过程示意图;图中:1-第一片体2-第二片体3-通孔4-凸条5-鞋面口本体51-第一凸起部52-第二凸起部53-透气通道54-自由端55-连接端60-第一织针61-第一勾部62-第一活动爪621-第一自由端622-第一铰接端63-第一导针部631-第一抵靠端632-第一固定端70-第二织针71-第二勾部72-第二活动爪721-第二自由端722-第二铰接端73-第二导针部731-第二抵靠端732-第二固定端80-编织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在附图中,k,t代表纱嘴,“←”代表纱嘴从右向左运动进行编织,“→”代表纱嘴从左向右运动编织。表示空针;表示编织线圈在前针床;表示编织线圈在后针床;表示编织线圈在前针床;表示编织线圈在后针床;“↑”表示编织线圈从前针床的织针向正后方转移至对应的后针床的织针;“↓”表示编织线圈从后针床的织针向正前方转移至对应的前针床的织针;“↗”表示编织线圈从前针床的织针向右后方转移至对应的后针床;“↘”表示编织线圈从后针床的织针向右前方转移至对应的前针床;“↙”表示编织线圈从后针床的织针向左前方转移至对应的前针床;“↖”表示编织线圈从前针床的织针向左后方转移至对应的前针床的织针;参照图1至图14,针织一体鞋面的挑孔编织工艺,采用至少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进行筒状物编织,筒状物由横编机一体编织,筒状物由第一片体1和第二片体2围成,第一片体1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第二片体2由后针床编织而成,在编织第一片体1时使用前针床的奇数针或者偶数针,在编织第二片体2时使用后针床的奇数针或者偶数针,编织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

【技术保护点】
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采用至少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进行筒状鞋面的编织,筒状鞋面由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围成,第一片体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第二片体由后针床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筒状鞋面为单层结构,筒状鞋面具有供人体足部伸入的鞋面口、与足部的脚趾对应的鞋面头部以及形成在鞋面口与鞋面头部之间的鞋面主体,编织过程中,鞋面口、鞋面主体以及鞋面头部依次一体编织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采用至少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机进行筒状鞋面的编织,筒状鞋面由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围成,第一片体由前针床编织而成,第二片体由后针床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筒状鞋面为单层结构,筒状鞋面具有供人体足部伸入的鞋面口、与足部的脚趾对应的鞋面头部以及形成在鞋面口与鞋面头部之间的鞋面主体,编织过程中,鞋面口、鞋面主体以及鞋面头部依次一体编织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鞋面口的编织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所述前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后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编织的过程中,采用以如下方式进行循环编织:步骤1,横编机的纱嘴编织在前针床的A和后针床的d,前针床的针和后针床的针均以一针隔三针的方式从左向右依次循环编织下去;步骤2,将前针床的A、E、B1以及F1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后针床的a、e、b1以及f1;步骤3,纱嘴编织在前针床的E1和后针床的g1,前针床的针和后针床的针均以一针隔三针的方式从右向左依次循环编织;步骤4,将后针床上的g1、c1、f以及b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前针床的G1、CI、F以及B上;步骤5,将后针床的a、e、b1以及f1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前针床的A、E、B1以及F1,接着依次重复一次步骤1和步骤2的动作;步骤6,将前针床的G1、CI、F以及B的编织线圈以翻针的方式对应转移至后针床的g1、c1、f以及b,接着依次重复一次步骤3和步骤4的动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层针织一体鞋面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头部以如下方式进行编织:前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后针床上的针自左向右命名为a,b,c,d,e,f,g,a1,b1,c1,d1,e1,f1,g1,编织的过程中,采用至少一把纱嘴编织,包括以如下步骤:步骤11,前针床D、F、A1、C1为空针,纱嘴从左至右依次编织前针床E、G、B1、D1;步骤12,后针床c1、a1、f、d为空针,纱嘴从右至左依次编织后针床的d1、b1、g、e;步骤13,将前针床E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后针床f,再将后针床f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前针床G,将前针床D1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后针床c1,再将后针床c1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式转移至B1,将后针床e上的编织线圈以翻针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泰蔡立志蔡金为陈儒泽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