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开封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206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板和顶调节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处设有中心筒,所述内异形固定筒的内部右侧设有驱动螺纹杆,所述内合金筒的内部设有中心升降杆,所述中心升降杆的外侧设有螺纹套,所述顶调节支撑板的底端外侧安装有辅助伸缩杆,所述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侧固定筒。该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通过顶调节支撑板、中心升降杆和驱动螺纹杆的配合,驱动螺纹杆转动时通过与螺纹套的啮合带动中心升降杆旋转升降,中心升降杆带动顶调节支撑板上下升降,在顶调节支撑板上下升降过程中带动辅助伸缩杆移动于侧固定筒内,保证了顶调节支撑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支撑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

A new type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suppor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building support devic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top adjusting support plate, the center of the top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with center tube, right inside the inn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e shaped fixed threaded rod, wherein the inner can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rod center, outside the center of the lifting rod a screw sleeve, wherein the top adjustment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auxiliary telescopic rod, the top of the bottom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re installed on one side of the fixed cylinder. The new building supporting device, with top adjusting support plate, a lifting rod and a threaded rod center drive, the drive screw rod rotates by meshing with the threaded sleeve drives the center lifting rod rotating and lifting, the lifting rod drives the top center adjusting support plate in the top down regulation drives the auxiliary telescopic rod fixed on the side of mobile tube support plate lifting proces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top adjustment support plate moves up and down, improve the convenience of the supporting device when in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需要很多合子板,有用于梁上的,也有用于楼层板的,但现在的支撑装置其高度不可调节,其支撑时较为不便,例如申请号为201520871406.7的技术专利,包括钢模板,钢模板垂直顺次连接左贴合板、后贴合板、右贴合板、前贴合板,左贴合板与后贴合板均开有一组三角形插口,三角形插口连接三棱空心柱,三棱空心柱的底部连接三角形磁板,右贴合板与前贴合板均连接一组三棱插柱,该专利虽然能够任意组装,但在实际使用时并不能够对于高度进行调节,导致使用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板和顶调节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心处设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的底端外侧设有底稳定环槽,所述底稳定环槽通过固定螺栓与底板相连,所述中心筒的内部安装有内异形固定筒,所述内异形固定筒的内侧安装有内合金筒,所述内异形固定筒的内部右侧设有驱动螺纹杆,所述内合金筒的内部设有中心升降杆,所述中心升降杆的外侧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驱动螺纹杆相啮合,所述中心筒的顶端安装有顶密封盘,所述顶密封盘的内侧设有顶筒,所述顶调节支撑板与中心升降杆转动连接,所述顶调节支撑板的底端外侧安装有辅助伸缩杆,所述底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侧固定筒,所述辅助伸缩杆贯穿侧固定筒,所述侧固定筒的顶端安装有侧密封盖。优选的,所述顶调节支撑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调节板,所述侧调节板通过活动件与顶调节支撑板相连,所述顶调节支撑板的外侧设有侧凹槽,所述侧凹槽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侧调节板的底端外侧安装有上斜角板,所述底板的顶端配合连接有移动斜角块,所述移动斜角块与上斜角板相配合,所述侧凹槽的右端安装有侧密封盘,所述侧密封盘的内侧贯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安装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内侧安装有内旋转台,所述移动斜角块的外侧设有内开槽,所述内旋转台与内开槽相匹配,所述内开槽的外侧安装有加固环,所述移动斜角块的内侧安装有侧稳定杆,所述侧凹槽的内侧设有侧稳定槽,所述侧稳定杆贯穿侧稳定槽。优选的,所述侧固定筒与底板的连接处设有侧固定环。优选的,所述内合金筒的底端与底板的连接处设有底固定环。优选的,所述侧固定筒的内壁安装有滑动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通过顶调节支撑板、中心升降杆和驱动螺纹杆的配合,驱动螺纹杆转动时通过与螺纹套的啮合带动中心升降杆旋转升降,中心升降杆带动顶调节支撑板上下升降,同时通过内合金筒和内异形固定筒的配合提高了对驱动螺纹杆和中心升降杆的保护效果,在顶调节支撑板上下升降过程中带动辅助伸缩杆移动于侧固定筒内,保证了顶调节支撑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了支撑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移动斜角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旋转台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调节板,2、活动件,3、顶密封盘,4、顶筒,5、螺纹套,6、中心筒,7、顶调节支撑板,8、侧凹槽,9、辅助伸缩杆,10、侧密封盖,11、滑动套,12、侧固定筒,13、侧固定环,14、固定螺栓,15、底稳定环槽,16、底板,17、底固定环,18、中心升降杆,19、内合金筒,20、驱动螺纹杆,21、内异形固定筒,22、上斜角板,23、侧稳定槽,24、侧稳定杆,25、底板,26、移动斜角块,27、螺纹杆,28、侧密封盘,29、把手,30、内开槽,31、内旋转台,32、加固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6和顶调节支撑板7,底板16的顶端中心处设有中心筒6,中心筒6的底端外侧设有底稳定环槽15,底稳定环槽15通过固定螺栓14与底板16相连,通过底稳定环槽15将中心筒6固定于底板16上,中心筒6的内部安装有内异形固定筒21,内异形固定筒21的内侧安装有内合金筒19,内合金筒19的底端与底板16的连接处设有底固定环17,内合金筒19的右侧设有与驱动螺纹杆20相匹配的凹槽,内异形固定筒21的内部右侧设有驱动螺纹杆20,驱动螺纹杆20的外侧连接伺服电机或手轮,用于带动驱动螺纹杆20转动,内合金筒19的内部设有中心升降杆18,中心升降杆18的外侧设有螺纹套5,螺纹套5与驱动螺纹杆20相啮合,驱动螺纹杆20转动时通过与螺纹套5的啮合带动中心升降杆18旋转升降,中心筒6的顶端安装有顶密封盘3,顶密封盘3的内侧设有顶筒4,顶调节支撑板7与中心升降杆18转动连接,顶调节支撑板7与中心升降杆18的连接处设有旋转轴环,进而中心升降杆18带动顶调节支撑板7上下升降,顶调节支撑板7的底端外侧安装有辅助伸缩杆9,底板16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侧固定筒12,侧固定筒12与底板16的连接处设有侧固定环13,辅助伸缩杆9贯穿侧固定筒12,侧固定筒12的顶端安装有侧密封盖10,在顶调节支撑板7上下升降过程中带动辅助伸缩杆9移动于侧固定筒12内,保证了顶调节支撑板7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侧固定筒12的内壁安装有滑动套11,顶调节支撑板7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调节板1,侧调节板1通过活动件2与顶调节支撑板7相连,顶调节支撑板7的外侧设有侧凹槽8,侧凹槽8的内部底端安装有底板25,侧调节板1的底端外侧安装有上斜角板22,底板25的顶端配合连接有移动斜角块26,移动斜角块26与上斜角板22相配合,侧凹槽8的右端安装有侧密封盘28,侧密封盘28的内侧贯穿连接有螺纹杆27,螺纹杆27的外侧安装有把手29,螺纹杆27的内侧安装有内旋转台31,移动斜角块26的外侧设有内开槽30,内旋转台31与内开槽30相匹配,内开槽30的外侧安装有加固环32,移动斜角块26的内侧安装有侧稳定杆24,侧凹槽8的内侧设有侧稳定槽23,侧稳定杆24贯穿侧稳定槽23,手动转动把手29,带动螺纹杆27和内旋转台31转动于移动斜角块26内的内开槽30内,螺纹杆27正转,顶动移动斜角块26向内侧移动,移动斜角块26与上斜角板22的斜面配合,顶动上斜角板22和侧调节板1通过活动件2向上微量调节角度,同时带动侧稳定杆24移动于侧稳定槽23内,保证了移动斜角块26在底板25上移动时的稳定性。驱动螺纹杆20转动时,通过与螺纹套5的啮合带动中心升降杆18旋转升降,中心升降杆18带动顶调节支撑板7上下升降,同时通过内合金筒19和内异形固定筒21的配合提高了对驱动螺纹杆20和中心升降杆18的保护效果,在顶调节支撑板7上下升降过程中带动辅助伸缩杆9移动于侧固定筒12内,保证了顶调节支撑板7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6)和顶调节支撑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6)的顶端中心处设有中心筒(6),所述中心筒(6)的底端外侧设有底稳定环槽(15),所述底稳定环槽(15)通过固定螺栓(14)与底板(16)相连,所述中心筒(6)的内部安装有内异形固定筒(21),所述内异形固定筒(21)的内侧安装有内合金筒(19),所述内异形固定筒(21)的内部右侧设有驱动螺纹杆(20),所述内合金筒(19)的内部设有中心升降杆(18),所述中心升降杆(18)的外侧设有螺纹套(5),所述螺纹套(5)与驱动螺纹杆(20)相啮合,所述中心筒(6)的顶端安装有顶密封盘(3),所述顶密封盘(3)的内侧设有顶筒(4),所述顶调节支撑板(7)与中心升降杆(18)转动连接,所述顶调节支撑板(7)的底端外侧安装有辅助伸缩杆(9),所述底板(16)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侧固定筒(12),所述辅助伸缩杆(9)贯穿侧固定筒(12),所述侧固定筒(12)的顶端安装有侧密封盖(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6)和顶调节支撑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6)的顶端中心处设有中心筒(6),所述中心筒(6)的底端外侧设有底稳定环槽(15),所述底稳定环槽(15)通过固定螺栓(14)与底板(16)相连,所述中心筒(6)的内部安装有内异形固定筒(21),所述内异形固定筒(21)的内侧安装有内合金筒(19),所述内异形固定筒(21)的内部右侧设有驱动螺纹杆(20),所述内合金筒(19)的内部设有中心升降杆(18),所述中心升降杆(18)的外侧设有螺纹套(5),所述螺纹套(5)与驱动螺纹杆(20)相啮合,所述中心筒(6)的顶端安装有顶密封盘(3),所述顶密封盘(3)的内侧设有顶筒(4),所述顶调节支撑板(7)与中心升降杆(18)转动连接,所述顶调节支撑板(7)的底端外侧安装有辅助伸缩杆(9),所述底板(16)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侧固定筒(12),所述辅助伸缩杆(9)贯穿侧固定筒(12),所述侧固定筒(12)的顶端安装有侧密封盖(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调节支撑板(7)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侧调节板(1),所述侧调节板(1)通过活动件(2)与顶调节支撑板(7)相连,所述顶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丽梁波赵书锋李君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