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877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属于举升机的技术领域。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包括顶板、起步杆组件、底座、上车板以及气缸组件,顶板底面设置有顶板加强板,起步杆组件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顶板铰接,气缸组件一端铰接于起步杆组件上,另一端铰接于顶板的底面,上车板通过插销连接于底座上,插销与上车板为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顶板底面设置顶板加强板,将油缸的活塞杆直接铰接于顶板上,利于对初始高度的优化;将上车板与插销铰接,插销配合插入底座上的连接管,使上车板拆装方便,便于后期维护,上车板可翻折收起,更节约空间,防止绊倒工作人员;在起步杆组件上设置圆钢弯曲而成的圆管槽,便于布管,防止油管磨损,安全性更高。

Ultra thin motorcycle lif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ultra-thin motorcycle lifting machin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lifting machine. An ultra-thin motorcycle lifting machine comprises a top plate, starting rod component, base, car plate and cylinder assembly, with reinforcement plate set roof bottom, starting rod assembly one end hinged with the sea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roof, the cylinder assembly is hinged to the initial rod component and the other end is hinged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in the roof of the car. Plate connected to the base through the bolt, and the bolt is hinged with the car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the roof bottom reinforcement plate, the piston rod of the oil cylinder is hinged on the roof, conduciv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itial height; on board and bolt will hinge, bolt with insert connecting pipe on the base, the car board for easy disassembly, maintenance, car plate can be folded up, more space saving, prevent trip staff; round steel bent round rod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beginn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pipe distribution, oil pipe wear prevention and high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
本技术涉及举升机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
技术介绍
举升机在车辆生产和维修作业中运用程度较高,而摩托车作为车辆中结构较特殊的一种,相应的举升机的结构也比较特殊。目前的摩托车举升机一般都存在较高的初始高度,并设置有上车板,但由于高度较高,摩托车在上升的过程中需要发动摩托车才能开上举升机,过程太复杂,操作效率不高;并且,由于目前的摩托车举升机上的上车板拆卸不方便,导致摩托车举升机会占用较大的装配空间,给工作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目前的摩托车举升机由于油管布置的不合理,导致油管容易磨损,造成漏油或漏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以在举升机顶板下端设置顶板加强板,并将油缸的活塞杆直接连接于顶板上,有效减薄了顶板的厚度,同时,还将上车板以插销和铰接的形式连接于底座上,便于上车板的拆装和收起,节约了装配空间,还设置油管转接和圆钢油管槽来布管,防止油管磨损,安全性更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顶板、底座、起步杆组件、油缸组件、油管槽以及上车板,底座上铰接有起步杆组件,起步杆组件包括外连杆和内连杆,外连杆中部和内连杆中部铰接,外连杆背离底座的一端连接有顶板,顶板平行于底座设置,内连杆的中部靠近底座的区域连接有油缸组件,内连杆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油管槽,底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上设置有两连接管,上车板上铰接有两插销,且两插销分别插入两连接管中;油缸组件包括油缸和油管转接,油缸的缸底铰接于内连杆的中部靠近底座的区域,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顶板上,油缸的外壁上焊接有油管转接。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还包括气动轮夹,气动轮夹设置于顶板的顶面上,且气动轮夹为双气缸结构。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顶板底面焊接有相互垂直的两组顶板加强板,且每组顶板加强板均包括两平行设置的顶板加强板。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起步杆组件远离油缸的一端设置有轴承,且轴承为深沟球轴承。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内连杆中部靠近底座的区域上设置有焊接套,且焊接套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焊接套加强板,且焊接套加强板焊接于内连杆上。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油管槽为圆钢弯折而成。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底座内壁上且位于底座靠近上车板的一侧设置有一滚轮压条,且滚轮压条沿底座长度方向设置,滚轮压条背离上车板的一侧焊接有滚轮限位板;底座内壁上背离上车板的一端设置有内连杆支耳,且内连杆支耳与内连杆铰接,同时,底座内壁上靠近内连杆支耳的区域开设有若干走线孔位。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外连杆上且位于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解锁电磁铁,且解锁电磁铁设置于底座上。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底座上靠近滚轮限位板一侧且底座背离外连杆一侧设置有上限位开关,同时,上限位开关与滚轮中心处于等高位置。上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中,还包括电控箱,电控箱内设置有控制盒和动力单元,电控箱的电控箱盖通过螺丝锁紧。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顶板上设置双气缸结构的气动轮夹,使对车轮的锁紧过程更加安全;2、顶板下端设置有两组相互垂直的顶板加强板,有效增加了顶板的支撑强度,并且顶板加强板占用空间更小,利于降低举升机的初始高度,同时还能与起步杆组件的轴承接触,避免顶板与轴承直接接触造成摩擦损坏;3、将油缸的活塞杆直接与顶板铰接,提高了油缸输出力的利用率,资源利用更合理;4、油缸外壁上焊接有油管转接,保证了油管能平稳圆滑的弯曲,使液压油在流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冲击;5、于焊接套外壁上对称设置两焊接套加强板,提升了焊接套的支撑强度,保证了油缸输出的平稳性;6、内连杆上设置若干油管槽,且油管槽均为圆管弯曲而成,保证了与油管的柔和接触,避免油管的磨损;7、设置解锁电磁铁,不仅体积小,还可更加快速的且精确的完成动作;8、滚轮压条上设置有滚轮限位板,并与底座上的上限位开关共同保护举升机,双重保证滚轮不超出底座上的滚轮压条,保证举升机安全工作;9、上车板与底座之间采用插销连接,方便了对上车板的拆装,同时插销与上车板之间为铰接,可使上车板翻折收起,节约空间,防止工作人员被绊倒;10、底座上还设置有走线孔位,便于电线走线布局;11、控制盒和动力单元均设置于电控箱中,防止污渍弄脏或损坏部件,且电控箱盖为螺丝锁紧,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顶板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车板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举升最高位时滚轮、滚轮限位板以及上限位开关的分布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车板的展开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车板的收起状态图;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动轮夹的初始状态图;图8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动轮夹的夹紧状态图。附图中:1、底座;10、上限位开关;11、滚轮压条;12、滚轮;13、滚轮限位板;15、连接管;16、内连杆支耳;17、走线孔位;2、顶板;21、气动轮夹;22、顶板加强板;3、上车板;31、插销;4、起步杆组件;41、外连杆;42、内连杆;43、油管槽;5、焊接套;51、焊接套加强板;6、缸底;61、活塞杆;62、油管转接;7、电控箱;8、脚踏开关盒组件;9、气阀踏板组件;14、解锁电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顶板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车板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举升最高位时滚轮、滚轮限位板以及上限位开关的分布图。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包括:底座1、上限位开关10、滚轮压条11、滚轮12、滚轮限位板13、连接管15、内连杆支耳16、走线孔位17、顶板2、气动轮夹21、顶板加强板22、上车板3、插销31、起步杆组件4、外连杆41、内连杆42、油管槽43、焊接套5、焊接套加强板51、缸底6、活塞杆61、油管转接62、电控箱7、脚踏开关盒组件8、气阀踏板组件9以及解锁电磁铁14。具体的,底座1和顶板2均呈矩形设置,且底座1与顶板2相互平行,同时,顶板2设置于底座1的上部。具体的,底座1为框架结构,底座1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两连接管15,且两连接管15对称分布,两连接管15的设置方向竖直向上,方便上车板3的拆装。具体的,上车板3可拆卸的设置于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管15的一端,且上车板3靠近底座1的一侧边上铰接有两插销31,且两插销31之间的距离与两连接管15之间的距离相同,保证了两插销31能顺利插入两连接管15中,实现将上车板3在底座1上的安装或拆卸。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车板的展开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车板的收起状态图。如图5和图6所示,上车板3在初始状态时,上车板3翻折并紧贴顶板2的顶面,节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座、起步杆组件、油缸组件、油管槽以及上车板,所述底座上铰接有所述起步杆组件,所述起步杆组件包括外连杆和内连杆,所述外连杆中部和所述内连杆中部铰接,所述外连杆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板平行于所述底座设置,所述内连杆的中部靠近所述底座的区域连接有所述油缸组件,所述内连杆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所述油管槽,所述底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上设置有两连接管,所述上车板上铰接有两插销,且两所述插销分别插入两所述连接管中;所述油缸组件包括油缸和油管转接,所述油缸的缸底铰接于所述内连杆的中部靠近所述底座的区域,所述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油缸的外壁上焊接有所述油管转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座、起步杆组件、油缸组件、油管槽以及上车板,所述底座上铰接有所述起步杆组件,所述起步杆组件包括外连杆和内连杆,所述外连杆中部和所述内连杆中部铰接,所述外连杆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连接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板平行于所述底座设置,所述内连杆的中部靠近所述底座的区域连接有所述油缸组件,所述内连杆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所述油管槽,所述底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上设置有两连接管,所述上车板上铰接有两插销,且两所述插销分别插入两所述连接管中;所述油缸组件包括油缸和油管转接,所述油缸的缸底铰接于所述内连杆的中部靠近所述底座的区域,所述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油缸的外壁上焊接有所述油管转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动轮夹,所述气动轮夹设置于所述顶板的顶面上,且所述气动轮夹为双气缸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底面焊接有相互垂直的两组顶板加强板,且每组所述顶板加强板均包括两平行设置的顶板加强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摩托车举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步杆组件远离所述油缸的一端设置有轴承,且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喜林张远辉王满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巴兰仕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