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591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其中使用的抗原为灭活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弱毒株WF株,其于2017年3月7日保藏于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708。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自然筛选别获得的疫苗侯选株WF株作为抗原来制备疫苗,经疫苗免疫动物后发现,制备的疫苗能有效的诱导产生中和抗体,能抵抗强毒力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侵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
本专利技术属于疫苗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技术背景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对养禽业的危害极大,曾经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病。ND于1926年首先被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同年发现于英国的纽卡斯尔城,此后迅速向世界各地传播。目前ND已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四次大流行,并且宿主范围不断扩大。刘秀梵等对1985‐2003年分离自江苏浙江地区的29株新城疫病毒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有17株属于基因VII型,其中10株分离自发病鹅群。刘华雷等对2005年分离自中国大陆地区的83株新城疫病毒进行分析显示,其中64株属于基因VII型。Lien等对2003‐2006年间分离自台湾地区的20株新城疫病毒均为基因VII型。此外同阶段中国周边的韩国和日本流行的NDV也大都为基因VII型。我们对本实验室近年分离的部分NDV毒株也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70%以上的毒株为基因VII型。由此看出,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在中国禽群中广泛流行,是目前的绝对优势基因型。当前市场上对新城疫病毒的防控主要使用IV系疫苗株Lasota、clone30和II系疫苗株B1等基因II型的毒株,它们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但是不能完全阻止新城疫病毒的传播、扩散,特别是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流行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都是强毒,因此大多数毒株不适合作为疫苗株使用,除非是自然弱毒株或是基因工程手段人工致弱的毒株。获得弱毒株是生产疫苗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其中使用的抗原为灭活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弱毒株WF株,其于2017年3月7日保藏于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V201708;所述的WF株的P蛋白的第237位和第240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其中第237位为苏氨酸(T),第240位为异亮氨酸(I)。所述的疫苗,其中WF株用甲醛进行了灭活。本专利技术通过自然筛选别获得的疫苗侯选株WF株作为抗原来制备疫苗,经疫苗免疫动物后发现,制备的疫苗能有效的诱导产生中和抗体,能抵抗强毒力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侵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新城疫F基因片段PCR鉴定图;图2:NDV毒株(WF株、SL株)基于F基因片段的系统发生树;图3:新城疫9个基因片段PCR鉴定结果图;图4:全基因组分段构建PCR鉴定结果图;图5:NP、P、L辅助质粒酶切鉴定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临床分离的两株基因VII型NDV进行研究,发现一株为中等偏弱毒力毒株(WF株),一株为强毒株(SL株);通过对它们的基因组测序,并与NCBI公布的基因VII型NDV的P基因进行大量比对,发现WF株在P蛋白的第237位和第240位氨基酸与其它毒株不同,推测其可能与新城疫的毒力有关。按照WF株的P蛋白的序列对SL株的P基因进行改造,结果获得了一株高度致弱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侯选株。分别研究WF株和改造后的SL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分别做成灭活苗免疫动物后,能提供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从而促成了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基因VII型NDV野毒株的筛选及序列分析从临床发病鸡中分离到两株疑似NDV毒株,接种鸡胚收取尿囊液,测定HA效价。根据NCBI公布的NDV的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鉴定新城疫毒株。上游引物:NDVF‐F:ATGGGCTCCAAACCTTCTACCAG;下游引物:NDVF‐R:AAACTGCTGCATCTTCCCAACCG。取收取的尿囊液250uL按常规方法提取RNA,反转录。以NDVF‐F/NDVF‐R为引物扩增F基因的部分片段,片段大小约500bp。核酸电泳后,切取阳性条带,回收,连接T载体测序。取F基因47nt‐420nt之间的序列绘制基因进化树,分析分离毒株的基因型。用于试验分析的毒株GenBank登录号为:1‐2(AY935499)、1‐2(AY935500)、18719‐03(GQ288385)、B1(NC_002617)、HB92(AY225110)、Herts(AY741404)、Italien(EU293914)、JS‐07(FJ766527)、Lasota(AF077761)、NA‐1(DQ659677)、paramyxovirus‐1(AJ880277)、ZJ1(AF431744)、Mukteswar(EF201805)。结果显示,两株分离毒株为新城疫病毒,F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特征,进一步的基因进化分析显示它们为基因VII型毒株。HA效价测定显示,两株病毒鸡胚尿囊液的效价分别稳定在29和27‐28。分离的NDV毒株分别命名为WF株和SL株。其中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弱毒株WF株,其于2017年3月7日保藏于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V201708。实施例2新城疫SL株和WF株MDT、ICPI的测定MDT是指最小致死量所能使鸡胚死亡的平均时间,MDT低于60h为强毒力NDV毒株;MDT值在60h‐90h之间为中等毒力毒株;MDT大于90h的为弱毒株。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新鲜收获的含毒尿囊液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6、10‐7、10‐8和10‐94个稀释度,分别接种10日龄鸡胚,每个稀释度接种5枚,每胚尿囊腔内注射0.1mL。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照胚一次,记录每一鸡胚的死亡时间,连续观察7日。(结果见表1)MDT计算公式为:ICPI是指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取1日龄SPF雏鸡15只,各脑内注射10‐1稀释的新鲜含毒尿囊液0.05mL。另取5只以同样方法注射相同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各0.05mL作为对照。接种后,每日在相应接种的时间观察,记录雏鸡的情况,分正常(活动灵活,行动无共济失调现象)、发病(包括麻痹、卧地不起,但不包括只表现迟钝的鸡)和死亡。观察8日,计算正常、发病、死亡鸡的总数,根据不同的权值(正常为0,发病为1,死亡为2)累计总分数。ICPI为累计总分除以正常、发病和死亡动物的累计总数的平均值(结果见表1)。表1:WF株和SL株MDT、ICPI的测定上述结果显示,SL株符合强毒株的特征,与F基因裂解位点的强毒株特性一致;而WF株的F基因裂解位点虽然也符合强毒株的特征,但表1结果表明WF株属于中等偏弱毒株,证明新城疫的毒力不仅仅与F蛋白有关,推测可能还与其它蛋白如P蛋白等有关。实施例3:新城疫WF株、SL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为了确定是否p蛋白也产生了变异,根据NCBI公布的NDV基因序列,设计9对引物,相邻扩增片段之间有部分核酸序列相互重叠。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序列见表2。表2扩增NDVSL株全基因组的引物序列常规方法提取病毒RNA,反转录,上述引物进行PCR扩增,连接PMD19‐T载体测序,测的的序列在NCBI网站比对,用Lasergene软件拼接,获得WF株和SL株全基因序列。结果显示,WF株和SL株基因组全长15192bp,与Lasota等毒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因VII型新城疫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中使用的抗原为灭活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70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因VII型新城疫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疫苗中使用的抗原为灭活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其保藏编号为CCTCCNO:V20170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毒株的P蛋白的第237位和第240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蛋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义孙化露金红岩李思菲于泽坤毕云英刘阳单学强栾志舫马礼照李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信得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