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采茶机夹持端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1131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09:37
一种高效采茶机夹持端传动装置,由电机、联轴器、齿轮箱、十二根转动臂、四个传动杆、四个轴承座、机箱和两个夹持块组成;其中,所述齿轮箱由齿轮A、齿轮B、齿轮C和三根方轴组成,其焊接于所述机箱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一根方轴,用于带动所述齿轮箱中的齿轮转动;所述十二根转动臂中的四根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二、第三根方轴的两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四个传动杆顶端旋转连接;所述机箱由五面铁板组成,底面空缺,其左右侧面各旋转连接有四根转动臂,其前后面内侧各固定有两个轴承座;所述两个夹持块与所述四个传动杆的底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前端安装有斜坡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动稳定,效率高。

An efficient picking machine clamping end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clamping end transmission device of a high efficient tea picking machine which is composed of motor, coupling, gear box, twelve rotating arm, four drive rod, four bearing seat, chassis and two clamping blocks; wherein, the gear box is composed of a gear A and gear B and gear C and three square shafts and the welding on the chassis top, the motor through the coupling of the square root of the first shaft in the gear box, the gear box is used to drive the gear to rotate; the twelve rotating arm in four rotating arm has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gear box second, third square root of both ends of the axis symmetrical rigid connection,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drive rod top four rotating connection; the chassis is composed of five surface iron plate,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gap, rotating connected with four rotation arm, the front and rear inner side of the fixed bearing seat by two; The two clamping blocks are rigidly and symme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four transmission rods,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clamp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slope baff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transmission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采茶机夹持端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采茶机夹持端传动装置,尤其是适合采摘茶垄表面茶叶嫩芽的高效采茶机夹持端的可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具有传动稳定、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消费、出口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茶叶的采摘分为人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人工采摘能够对芽叶大小、茶叶嫩芽进行准确判断,但劳动强度大、采摘效率低,而机械采摘主要通过一刀切方式采摘,这样使嫩芽与老叶混杂,嫩芽完整度差,只适合大宗茶的采摘,不适合名优茶的采摘。根据嫩芽的生长特性,要实现机械对茶垄内部的嫩芽进行采摘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设计一种传动稳定、适用于采摘茶垄表面茶叶嫩芽的高效采摘机夹持端的可往复运动的传动装置就显得很是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采茶机夹持端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机、联轴器、齿轮箱、十二根转动臂、四个传动杆、两个夹持块、机箱和四个轴承座组成;其中,所述齿轮箱由齿轮A、齿轮B、齿轮C和三根方轴组成,其焊接于所述机箱顶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一根方轴,用于带动所述齿轮箱中的所有齿轮转动;所述十二根转动臂中的四根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二、第三根方轴的两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四个传动杆的顶端旋转连接;所述机箱由五面铁板组成,底面空缺,其左右侧面各旋转连接有四根转动臂用于稳定所述传动杆的传动动作,其前后面内侧则各固定有两个轴承座;所述两个夹持块与所述四个传动杆的底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前端安装有斜坡挡板。本技术有传动稳定,效率高等特点。所述齿轮箱中,所述齿轮B由半径不同的双层齿轮组成,所述齿轮A位于齿轮B的正上方且与其半径较小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B中的半径较大的齿轮与所述齿轮C的半径相同,两者相互啮合且在同一水平线;所述齿轮A通过所述第一根方轴和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相连接并作为主动轮,所述齿轮B和所述齿轮C的方形孔分别被所述第二根方轴和第三根方轴穿过并作为从动轮。所述十二根转动臂中,其中,有四根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二、第三根方轴的两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四个传动杆的顶端旋转连接;有四根转动臂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机箱的左侧面,其另一端两两旋转连接于其中的两个所述传动杆的中段;剩余四根转动臂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机箱的右侧面,其另一端两两旋转连接于另外两个所述传动杆的中段,且机箱左右侧面的转动臂位置对称,用于稳定所述传动杆的传动动作。所述四个传动杆的顶端铰接有所述四个转动臂,每两根传动杆的底端刚性连接一个夹持块,所述两个夹持块与第二、第三根方轴平行,通过所述转动臂、传动杆即可将所述齿轮的转动传递到所述夹持块上,使得夹持块完成了对茶叶嫩芽的夹断动作;所述两个夹持块的前端斜坡挡板,用于防止夹断后的茶叶嫩芽掉落。所述四个轴承座的顶端对称嵌套在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二、第三根方轴两端伸出齿轮箱的所在段中间,其中,两个轴承座的底端连接机箱前立面的内侧,另外两个轴承座的底端连接机箱后立面的内侧,为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二根方轴和第三根方轴的稳定转动提供支撑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运动状态图。在图1和图2中,1.电机、2.联轴器、3.齿轮箱、4.转动臂、5.传动杆、6.机箱、7.夹持块、8.轴承座、3-1.齿轮A、3-2.第一方轴、3-3.齿轮B、3-4.第二方轴、3-5.齿轮C、3-6.第三方轴。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由电机1、联轴器2、齿轮箱3、十二根转动臂4、四个传动杆5、机箱6、两个夹持块7和四个轴承座8组成;其中,所述齿轮箱3由齿轮A、齿轮B、齿轮C和三根方轴组成,其焊接于所述机箱6顶部,所述电机1通过所述联轴器2连接所述齿轮箱3中的第一根方轴3-2,用于带动所述齿轮箱3中的所有齿轮转动;所述十二根转动臂4中的四根转动臂4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3中的第二根方轴3-4、第三根方轴3-6的两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四个传动杆5的顶端旋转连接;所述机箱6由五面铁板组成,底面空缺,其左右侧面各旋转连接有四根转动臂4用于稳定所述传动杆5的传动动作,其前后面内侧则各固定有两个轴承座8;所述两个夹持块7与所述四个传动杆5的底端刚性对称连接。所述齿轮箱3中,所述齿轮B3-3由半径不同的双层齿轮组成,所述齿轮A3-1位于齿轮B3-3的正上方且与其半径较小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B3-3中的半径较大的齿轮与所述齿轮C3-5的半径相同,两者相互啮合且在同一水平线;所述齿轮A3-1通过所述第一根方轴3-2和所述联轴器2与所述电机1相连接并作为主动轮,所述齿轮B3-3和所述齿轮C3-5的方形孔分别被所述第二根方轴3-4和第三根方轴3-6穿过并作为从动轮。所述十二根转动臂4中,其中,有四根转动臂4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3中的第二根方轴3-4、第三根方轴3-6的两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四个传动杆5的顶端旋转连接;有四根转动臂4的一端旋转连接机箱6的左侧面,其另一端两两旋转连接其中的两个所述传动杆5的中段;剩余四根转动臂4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机箱6的右侧面,其另一端两两旋转连接于另外两个所述传动杆5的中段,且机箱6左右侧面的转动臂4位置对称,用于稳定所述四个传动杆5的传动动作。所述四个传动杆5的顶端铰接有所述四个转动臂4,每两根传动杆5的底端刚性连接一个夹持块7,所述两个夹持块7与第二根方轴3-4、第三根方轴3-6平行,通过转动臂4、传动杆5即可将所述齿轮的转动传递到所述两个夹持块7上;所述两个夹持块7的前端斜坡挡板,用于防止夹断后的茶叶嫩芽掉落。所述四个轴承座8的顶端对称嵌套在所述齿轮箱3中的第二根方轴3-4、第三根方轴3-6两端伸出齿轮箱3的所在段中间,其中,两个轴承座8的底端连接机箱6前立面的内侧,另外两个轴承座8的底端连接机箱6后立面的内侧,为所述齿轮箱3中的第二根方轴3-4和第三根方轴3-6的稳定转动提供支撑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电机1转动通过联轴器2和第一方轴3-2则带动齿轮A3-1转动,齿轮A3-1转动通过齿轮B3-3带动齿轮C3-5转动,且齿轮B3-3与齿轮C3-5转动方向相反;齿轮B3-3、齿轮C3-5的转动将带动所述齿轮箱3中的第二方轴3-4和第三方轴3-6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刚性连接的转动臂4转动,转动臂4的转动将带动传动杆5的运动,最终使得四个传动杆5下端的两个夹持块7完成对茶叶嫩芽的夹断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采茶机夹持端传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采茶机夹持端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机、联轴器、齿轮箱、十二根转动臂、四个传动杆、两个夹持块、机箱和四个轴承座组成;其中,所述齿轮箱由齿轮A、齿轮B、齿轮C和三根方轴组成,其焊接于所述机箱顶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一根方轴,用于带动所述齿轮箱中的所有齿轮转动;所述十二根转动臂中的四根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二、第三根方轴的两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四个传动杆的顶端旋转连接;所述机箱由五面铁板组成,底面空缺,其左右侧面各旋转连接有四根转动臂,其前后面内侧则各固定有两个轴承座;所述两个夹持块与所述四个传动杆的底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前端安装有斜坡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采茶机夹持端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机、联轴器、齿轮箱、十二根转动臂、四个传动杆、两个夹持块、机箱和四个轴承座组成;其中,所述齿轮箱由齿轮A、齿轮B、齿轮C和三根方轴组成,其焊接于所述机箱顶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一根方轴,用于带动所述齿轮箱中的所有齿轮转动;所述十二根转动臂中的四根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箱中的第二、第三根方轴的两端刚性对称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四个传动杆的顶端旋转连接;所述机箱由五面铁板组成,底面空缺,其左右侧面各旋转连接有四根转动臂,其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丽佳高源许多吕代维奇毛嘉威郑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