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形成用分散液、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制造方法、远红外线反射玻璃及窗户技术

技术编号:1630749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7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性、膜强度及面状优异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形成用分散液、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制造方法、远红外线反射玻璃及窗户,该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具有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上的含纤维状银粒子层,且含纤维状银粒子层包含:纤维状银粒子;及溶胶‑凝胶固化物,对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进水解及缩聚而得到。

Far infrared reflective film, dispersion liquid for forming far-infrared ray reflecting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far infrared ray reflecting film, far infrared ray reflecting glass and window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 insulation film, surface strength and excellent infrared reflection film, infrared reflective film formed by dispersion, far infrared reflectiv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far infrared reflective glass and windows, the far infrared reflection film has a support body and a set of fibrous layers containing silver particles on the support body. The fibrous and fibrous layer contains particles of silver: silver particles; sol gel and cured, and the coupling agent and metal alkoxide compound having a functional group with fibrous silver particle interactions in the hydrolysis and polycondens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形成用分散液、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制造方法、远红外线反射玻璃及窗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形成用分散液、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制造方法、远红外线反射玻璃及窗户。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隔热性、膜强度及面状优异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该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制造方法、使用了该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远红外线反射玻璃及使用了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窗户、以及能够提供一种隔热性、膜强度及面状优异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并且分散液的稳定性优异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形成用分散液。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用于削减二氧化碳的节能措施之一而要求环境负载较少的产品、所谓的环保产品,且要求针对汽车和建筑物的窗户的窗户用日照调整薄膜。作为这种产品,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备受瞩目。远红外线反射薄膜是指通过贴合于窗户等而反射从屋内侧向屋外侧辐射的远红外线,使屋内侧与屋外侧的热交换变得缓慢的隔热薄膜,通过使用该远红外线反射薄膜来减少冷暖气的使用量,能够期待省电。隔热的程度可通过传热系数来定义。“由国家等进行的与环境物品等的采购的推进等相关的法律(所谓的绿色采购法)”中的窗户用日照调整薄膜的采购基准中,针对隔热性,以使用了JIS(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IndustrialStandards))A5759“建筑窗户玻璃用薄膜”的测量方法来测定时,要求传热系数小于5.9W/(m2·K),该数字越小热的移动越慢,且隔热性越高。根据JISA5759,能够根据波长5μm~50μm的远红外线的反射光谱求出传热系数。即,为了降低传热系数,优选提高波长5μm~50μm的远红外线的反射率。作为发挥隔热性的热射线屏蔽薄膜的材料,已知有纤维状银粒子。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热射线屏蔽薄膜,其包含透明薄膜及设置在其表面的热射线反射层,所述热射线屏蔽薄膜中,热射线反射层包括金属纳米纤维。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从发挥隔热性的观点考虑,层叠有将导电性高分子作为粘合剂的材料而选择的第1热射线反射层和将聚乙烯醇用作粘合剂而使金属纳米纤维分散的第2热射线反射层。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有如下:由于热射线屏蔽薄膜的热射线反射层包含金属纳米纤维,因此对从屋内辐射的暖气等热射线进行反射而不使其流失,且不向屋内导入外部气体的热的隔热性优异等。还已知有纤维状银粒子被用作导电部件的材料。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导电部件,其包括基材和设置在基材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部件中,导电层含有(i)平均短轴长度为150nm以下的金属纳米线及(ii)粘结剂,且粘合剂包括三维交联结构,该三维交联结构包括由下述通式(Ia)表示的部分结构和由下述通式(IIa)或通式(IIb)表示的部分结构。[化学式1](式中,M1及M2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包括Si、Ti及Zr组成的组中的元素,且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烃基)并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导电部件,其在基材上具备导电层,该导电层包含短轴直径为150nm以下的导电性纤维,并且含有包含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键的三维交联键而构成,所述导电部件中,在基材与导电层之间还具有至少一层中间层。-M1-O-M1-(I)(通式(I)中,M1表示选自包括Si、Ti、Zr及Al组成的组中的元素。)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21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2546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385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将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将热射线屏蔽膜用作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而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的结果,得知作为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而所需要的物理强度不够充分,且膜强度不够充分。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将专利文献2及3中所记载的导电部件用作用途不同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而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的结果,得知专利文献2及3中所记载的导电部件得不到充分的隔热效果。本专利技术人从对专利文献2及3中所记载的导电部件进行改良的观点考虑,在将纤维状银粒子的含量增加至可充分得到隔热性能的程度的结果,得知包含纤维状银粒子和醇盐化合物的分散液(溶胶-凝胶涂布液)的稳定性降低而增粘,从而得不到良好的面状涂布膜。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性、膜强度及面状优异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得知在专利文献2及3中出于改善膜强度、耐磨性、耐弯曲性的目的而添加在与包含纤维状银粒子的导电层不同的中间层的利用在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中选择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先与纤维状银粒子水分散液混合之后与醇盐化合物一起水解及缩聚的方法等,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的方法的本专利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如以下。[1]一种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具有支撑体和设置在支撑体上的含纤维状银粒子层,含纤维状银粒子层包含:纤维状银粒子;及溶胶-凝胶固化物,对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进行水解及缩聚而得到。[2]根据[1]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选自包括酰胺基、氨基、巯基、磷酸基、膦酸基、异氰酸酯基、羧酸基及磺酸基以及这些基团的盐组成的组。[3]根据[1]或[2]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选自氨基、巯基及异氰酸酯基。[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中的能够与所述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与金属偶联剂的中心金属元素之间的原子连接链数满足3~6。[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金属偶联剂及所述醇盐化合物各自独立地为包含选自包括Si、Ti、Zr及Al组成的组中的元素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分别为包含Si元素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含纤维状银粒子层的纤维状银粒子的含量的质量比为0.0005/1~0.05/1。[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构成含纤维状银粒子层的纤维状银粒子的每单位面积的含量为0.036~0.150g/m2。[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纤维状银粒子的平均长轴长度为5~30μm。[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在支撑体与含纤维状银粒子层之间具有包含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中间层,包含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中间层与含纤维状银粒子层直接接触。[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优选含纤维状银粒子层配置在屋内侧的最外层。[12]一种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形成用分散液,其包括纤维状银粒子、具有能够与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13]一种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对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远红外线反射薄膜、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形成用分散液、远红外线反射薄膜的制造方法、远红外线反射玻璃及窗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具有支撑体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含纤维状银粒子层,所述含纤维状银粒子层包含:纤维状银粒子;及溶胶‑凝胶固化物,对具有能够与所述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进行水解及缩聚而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25 JP 2015-0620991.一种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具有支撑体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含纤维状银粒子层,所述含纤维状银粒子层包含:纤维状银粒子;及溶胶-凝胶固化物,对具有能够与所述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进行水解及缩聚而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能够与所述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选自包括酰胺基、氨基、巯基、磷酸基、膦酸基、异氰酸酯基、羧酸基及磺酸基以及这些基团的盐组成的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能够与所述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选自氨基、巯基及异氰酸酯基。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具有能够与所述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中的能够与所述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与所述金属偶联剂的中心金属元素之间的原子连接链数满足3~6。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所述金属偶联剂及所述醇盐化合物各自独立地为包含选自包括Si、Ti、Zr及Al组成的组中的元素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所述金属偶联剂及所述醇盐化合物分别为包含Si元素的金属偶联剂及醇盐化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远红外线反射薄膜,其中,具有能够与所述纤维状银粒子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金属偶联剂的含量相对于构成所述含纤维状银粒子层的所述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优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