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以及筒管准备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0487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3:16
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和筒管准备系统,该装置具备空气喷射装置以及引导体(33)。空气喷射装置从喷嘴喷射空气。在引导体(33)上形成有引导孔部(36)、间隙(38)、以及切口部(37)。引导孔部(36)沿着上述喷嘴的朝向贯通。间隙(38)与引导孔部(36)连通,并与引导孔部(36)的中心线(36c)正交。引导孔部(36)通过将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部(34a)的多个引导板(34)按照其第一开口部(34a)的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配置而构成。离喷嘴较远一侧的引导板(34)的第一开口部(34a)的面积小于相反侧的引导板(34)的第一开口部(34a)的面积。

Supply bobbin and bobbin yarn guide device preparation system

Supply bobbin yarn guide device and bobbin preparation system, the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air injection device and a guide body (33). The air jet sprays air from the nozzle. A guide hole portion (36), a gap (38), and an incision portion (37) are formed on the guide body (33). The guide hole portion (36) pass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nozzle. The gap (38)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guide hole portion (36) and is orthogonal to the center line (36C) of the guide hole portion (36). The guide hole portion (36) is formed by arranging a plurality of guide plates (34) each having a first opening portion (34a) in order of order from large to small according to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opening portion (34a). The area of the first opening portion (34a) of the guide plate (34) far from the nozzle is smaller than the area of the first opening portion (34a) of the guide plate (34) on the opposite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以及筒管准备系统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能够将供纱筒管的纱头向该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插入。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将供纱筒管设置于搬送托盘而进行搬送的构成中,已知将所搬送的供纱筒管的纱头向该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插入的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作为这种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的纱头引线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纱头引线装置中,在搬送托盘的下方配置有吸引管,并且在搬送托盘上形成有流体通路。并且,专利文献1的纱头引线装置具备用于从供纱筒管的上方喷射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喷射喷嘴。专利文献1通过以上的构成,从供纱筒管的下方使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产生吸引作用,并且从供纱筒管的上方朝向供纱筒管的顶孔喷射压缩空气,由此能够不使纱头产生扭结而向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插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纱线穿通装置,虽然不是对供纱筒管的纱头进行引导的装置,但是在纺纱装置中,使用压缩空气使纱线状体从直径较大的入口穿通到直径较小的出口。该纱线穿通装置具有以规定间隔并列设置并在中央部形成有通过孔的多个引导板部,该通过孔朝向下游侧而逐渐成为小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6-655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383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将用于对纱头进行引导的吸引管配置在搬送托盘的下方的构成中,由于使搬送托盘能够移动的关系,难以使搬送托盘(流体通路)与吸引管的吸引口紧贴,因此难以使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产生强力的负压。并且,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较细的情况也较多,因此在顶孔附近形成较强的吸引流相当困难。因此,当要将纱头向顶孔的内部可靠地吸引时,需要能力较高的负压源,在能量效率的方面存在课题。另一方面,仅通过朝向供纱筒管的顶孔喷射压缩空气,容易产生气流的紊乱,因此难以可靠地使纱头进入顶孔内部。此外,专利文献2的纱线插通装置构成为,使用压缩空气使纱线从直径较大的入口插通到直径较小的出口。然而,该专利文献2的纱线插通装置,是用于在规定的位置将通过纺纱生成的纱线向规定的纱线通路穿通的装置,之后不需要使纱线从纱线通路脱离,在这一点上,对比文件2与引导供纱筒管的纱头的事由大为不同。因此,难以将专利文献2公开的纱线插通装置的构成用于将供纱筒管的纱头向该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插入。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构成的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通过吹动供纱筒管的纱头能够将该纱头向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插入。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以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那样,接着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以及其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提供以下构成的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即,该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具备气体喷射装置以及引导部。上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气体。上述引导部在上述气体喷射装置的喷射口所朝向的方向上位于上述喷射口的下游侧,对从供纱筒管拉出的纱头进行引导,并且,对由上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气体进行引导。在上述引导部设置有引导孔、气体排出部、切口部以及多个壁部。上述引导孔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贯通。上述气体排出部与上述引导孔连通,并与上述引导孔的中心线正交。上述切口部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贯通,从上述引导部的侧缘切口到上述引导孔。上述壁部遮挡由上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气体。在各个上述壁部上形成有开口部。通过将上述多个壁部的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排列配置,由此构成上述引导孔。配置在离上述喷射口较远一侧的上述壁部的开口部,形成得小于配置在离上述喷射口较近一侧的上述壁部的开口部。由此,能够经由切口部使从供纱筒管捕捉的纱头容易地进入引导孔。然后,在从喷射口朝向引导孔喷吹气体时,能够使具有与喷射口的朝向垂直的流动成分的气体经由气体排出部逃逸。因此,能够从引导孔的下游端将用于输送纱头的气体流动以与喷射口的朝向正确地一致的朝向向供纱筒管侧喷吹,因此能够抑制气体的紊乱。其结果,能够将被该气体吹动的纱头向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插入。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的构成。即,上述引导部由作为上述壁部的至少3张引导板构成。上述引导板以其厚度方向与上述喷射口的朝向一致的方式,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来构成引导部。并且,能够将在引导板之间形成的间隔作为气体排出部进行利用,能够使气体中的与喷射口的朝向一致的流动成分以外的成分逃逸。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为,上述引导板以等间隔排列配置。由此,能够使引导部的构成进一步简化。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为,上述引导板彼此之间的间隔为1mm以上、10mm以下。由此,能够兼顾能够将被气体吹动的纱头向供纱筒管侧良好地进行引导、以及减少引导板的张数而使成本降低。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为,在上述引导部中离上述喷射口最远一侧的上述开口部,小于上述供纱筒管的芯管的轴向一端部的开口。由此,由引导孔引导来的纱头被限制在小于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开口(顶孔)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将该纱头容易地向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插入。并且,能够以不与供纱筒管的芯管的管壁抵碰的方式向芯管的内部喷吹气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气体的紊乱。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为,上述开口部的形状为圆状。由此,能够将纱头良好地向供纱筒管的芯管所具有的圆状的顶孔进行引导。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的构成。即,在上述多个壁部上分别形成有第二开口部。上述切口部通过将上述多个壁部的上述第二开口部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排列配置而构成。在各个上述壁部,上述第二开口部与圆状的上述开口部连通的部分的宽度,形成为小于圆状的上述开口部的直径。由此,引导孔的引导作用难以被切口部损坏,因此能够将纱头向供纱筒管的芯管的顶孔良好地引导。并且,能够使被导入引导孔的内部的纱头难以从引导孔脱离。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为,上述切口部为,随着从上述引导部的侧缘接近于上述引导孔而宽度逐渐变小。由此,能够将从供纱筒管捕捉的纱头进一步容易地向引导孔内导入。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为,上述气体喷射装置以及上述引导部中的至少任一方被配置为,高度能够调整。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应不同长度的供纱筒管。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为,具备能够对穿过上述引导孔而被拉出的纱头进行检测的纱线检测部。由此,能够简单地检测向引导孔内导入了纱头的情况。在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中优选成为以下的构成。即,该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具备对从上述供纱筒管拉出的纱头进行捕捉的纱线捕捉装置。上述纱线捕捉装置捕捉的纱头经由上述切口部向上述引导孔导入。由此,能够构成为具备从供纱筒管捕捉纱头的功能、以及将所捕捉的纱头向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插入的功能这两方的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提供以下构成的筒管准备系统。即,该筒管准备系统具备纱头拉出装置以及上述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上述纱头拉出装置从上述供纱筒管拉出纱头。由此,通过将供纱筒管的纱头拉出并通过气体进行吹动,由此能够构成将纱头朝向该供纱筒管的芯管的内部良好地引导的筒管准备系统。上述筒管准备系统优选为,对于沿着上述供纱筒管的搬送通路搬送的搬送托盘上所载放的上述供纱筒管,准备纱头。由此,能够在搬送通路上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以及筒管准备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装置;以及引导部,在上述气体喷射装置的喷射口所朝向的方向上位于上述喷射口的下游侧,对从供纱筒管拉出的纱头进行引导,并且对由上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气体进行引导,在上述引导部设置有:引导孔,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贯通;气体排出部,与上述引导孔连通,并与上述引导孔的中心线正交;切口部,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贯通,从上述引导部的侧缘切口到上述引导孔;以及多个壁部,遮挡由上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气体,在各个上述壁部形成有开口部,上述引导孔通过将上述多个壁部的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排列配置而构成,配置在离上述喷射口远的一侧的上述壁部的开口部,形成得小于配置在离上述喷射口近的一侧的上述壁部的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06 JP 2015-0775481.一种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装置;以及引导部,在上述气体喷射装置的喷射口所朝向的方向上位于上述喷射口的下游侧,对从供纱筒管拉出的纱头进行引导,并且对由上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气体进行引导,在上述引导部设置有:引导孔,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贯通;气体排出部,与上述引导孔连通,并与上述引导孔的中心线正交;切口部,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贯通,从上述引导部的侧缘切口到上述引导孔;以及多个壁部,遮挡由上述气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气体,在各个上述壁部形成有开口部,上述引导孔通过将上述多个壁部的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排列配置而构成,配置在离上述喷射口远的一侧的上述壁部的开口部,形成得小于配置在离上述喷射口近的一侧的上述壁部的开口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由作为上述壁部的至少3张引导板构成,上述引导板以其厚度方向与上述喷射口的朝向一致的方式,沿着上述喷射口的朝向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板以等间隔排列配置。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板彼此之间的间隔为1mm以上、10mm以下。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纱筒管纱头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引导部中,离上述喷射口最远一侧的上述开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元直孝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