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的制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等离子表面引发烯系单体聚合制备复合 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在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真空技术等学 科交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等离子体作为物质存在的第四态早己被人们所 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等离子体技术也巳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所谓等离子体是指 在特定条件下使气体部分电离而产生的非凝聚体系,是由中性原子或分子、激发态的原子 或分子、自由基、电子或负离子、正离子及辐射光子组成,且整体上表现为近似电中性的 电离气体。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也随着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并且有比较广泛的应 用。聚合物、无机非金属、金属材料经过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反应活性都会有所提高, 表现为阻燃、抗油污、亲水等性能的提高,关于等离子体处理后进行表面接枝的文献也有 所报道,不过具体的应用也是局限于单一材料表面性能的改善,并且没有与反应加工过程 结合起来。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几种材料的复合往往优于单一材料的性能, 二三十年以来,关于复合材料的研究一直是航天、制造行业的热点,但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表面引发烯系单体聚合而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完成: 1)将金属粉末或无机非金属颗粒置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接通电源,调整放电功率,在气体介质的流量为20-80毫升/分钟,放电时间为1-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表面处理; 2)步骤1)得到的物质在大气条件下放置1-5分钟; 3)将步骤2)所得产物与烯系单体混合,在60-200℃的温度下,氩气保护,冷凝回流,反应15分钟到6小时; 4)密炼机中将步骤3)得到的预聚体系在190℃-220℃的条件下混炼10-15分钟,即得到复合材料; 所述的金属或无机非金属颗粒与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1-9∶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桂秋,翟锦江,盛京,李景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