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62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包括柱管和转向轴,所述的转向轴外套有柱管,所述的柱管内壁的两侧端与转向轴间分别设有钢球角接触轴承,左侧端的钢球角接触轴承的外壁设有压紧弹簧,所述的压紧弹簧与转向轴间、右侧端的钢球角接触轴承与转向轴分别通过限位环相定位,所述的限位环通过弹簧钢丝挡圈与转向轴相定位。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结构紧凑,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转向管柱在使用时,存在转向轴的径向和轴向间隙,造成使用性能隆。中国专利201120097593.X,公开一种转向管柱轴承的轴向固定装置,在其轴承的一端顶住与焊接锁套的轴肩,轴承的另一端设置一波形卡簧,将轴承固定,该卡簧再顶住转向管轴,波形卡簧的卡簧体为带有5°?10°弧度的波形卡簧,波形卡簧的卡簧凸出端顶住转向管轴。此结构无法解决现有问题,使用性能相对较低。中国专利201520717349.7,公开一种转向管柱上轴承固定结构,包括柱管、上轴承和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与所述上轴承过盈配合,所述柱管的内壁沿着所述上轴承的安装方向顺次设置有第一配合段、第二配合段和第三配合段,其中,所述第一配合段与所述上轴承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配合段与所述上轴承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段和所述第三配合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台阶面,所述上轴承的一端面与所述台阶面相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可完全消除转向轴的径向和轴向间隙的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包括柱管和转向轴,所述的转向轴外套有柱管,所述的柱管内壁的两侧端与转向轴间分别设有钢球角接触轴承,左侧端的钢球角接触轴承的外壁设有压紧弹簧,所述的压紧弹簧与转向轴间、右侧端的钢球角接触轴承与转向轴分别通过限位环相定位,所述的限位环通过弹簧钢丝挡圈与转向轴相定位。工作原理:柱管和转向轴之间上下各用一个钢球角接触轴承连接,转向轴上设计有沟槽,先行装配有弹簧钢丝挡圈,然后用压紧弹簧及限位环将转向轴在轴向固定,固定后限位环、压紧弹簧和弹簧钢丝挡圈之间形成自锁,可将转向轴轴向间隙消除,压紧钢球角接触轴承后,使转向轴径向间隙也得到消除,该结构即消除了径向和轴向间隙,同时也加大了转向管柱的径向和轴向刚性。因此,本技术的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结构紧凑,提尚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包括柱管I和转向轴7,所述的转向轴7外套有柱管I,所述的柱管I内壁的两侧端与转向轴7间分别设有钢球角接触轴承3,左侧端的钢球角接触轴承3的外壁设有压紧弹簧4,所述的压紧弹簧4与转向轴7间、右侧端的钢球角接触轴承3与转向轴7分别通过限位环5相定位,所述的限位环5通过弹簧钢丝挡圈6与转向轴7相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双角接触轴承的转向管柱转向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管(I)和转向轴(7),所述的转向轴(7)外套有柱管(1),所述的柱管(I)内壁的两侧端与转向轴(7)间分别设有钢球角接触轴承(3),左侧端的钢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定凯陈晓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达汽车方向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