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祯辉专利>正文

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738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包括一加热管组、一内管、一上端盖、以及一下端盖。加热管组,包含一石英管、一设于石英管外侧面之纳米超导涂层、及二个设于石英管外周缘的电极。内管容设于石英管内,并与石英管共同界定出一流道。上端盖封设于石英管与内管顶端,具有复数出水孔与上锁孔。下端盖封设于石英管与内管底端,具有复数入水孔与下锁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电的纳米超导涂层能快速产生高温,以对流经流道内的流体进行瞬时加热,达成快速加热的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
本技术关于一种加热器的
,特别是一种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热水供应装置(例如热水器或锅炉)已经广泛被一般家庭或工业所使用,并作为热水提供。常见的热水供应装置,以能源区分;大致可分为电能或石化能。其中,电能是利用电阻热管产生热量,使水温提高,如常见的电热水器。而石化能则是利用加热室燃烧石化原料,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引水管,使引水管内的水温提高。然而,上述两种加热方式,都存在加热效率低,能源损耗大等缺失。此外,电热水器利用电驱加热器与水直接接触加热,故一但保养不当或有故障时,常有漏电的风险,造成使用者用水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即通过结构的设计隔离水、电,提供使用者一种安全且瞬时饿加热器,满足使用者对快速加热的需求。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其包括:一加热管组,包含一石英管、一纳米超导涂层、及二电极;该纳米超导涂层设置于石英管外表面,用以通电而快速产生高温;电极分别设置于石英管二端外周缘,并与纳米超导涂层抵接;—内管,为中空管状体,容设于该石英管内,内管外侧面与该石英管内侧面,共同界定出一流道;—上端盖,匹配石英管与内管顶端开口设置,具有复数出水孔与复数上锁孔;各出水孔对应该流道顶、底贯穿上端盖形成,连通流道与外部;上锁孔系顶、底贯穿上端盖形成,并对应石英管外侧;—下端盖,配该石英管与内管底端开口设置,具有复数入水孔与复数下锁孔;各入水孔系对应该流道,顶、底贯穿下端盖形成,以连通流道与外部;各该下锁孔匹配各该上锁孔顶、底贯穿该下端盖形成。较佳的,各该电极为环状金属片。较佳的,该加热管组外周缘进一步套设有一外罩管,且该外罩管顶、底端分别与该上端盖及该下端盖抵接。进一步的改进,纳米超导涂层为碳材料。进一步的改进,上端盖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上电气透孔,上电气透孔系顶、底贯穿上端盖形成,并位于石英管外侧。进一步的改进,下端盖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下电气透孔,下电气透孔系顶、底贯穿下端盖形成,并位于石英管外侧。【附图说明】图1是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示意图O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实施方式二的意图。图6是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实施方式三的示意图。图7是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实施方式四的示意图。其中:100、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10、加热管组;12、石英管;14、纳米超导涂层;18、流道;162、电极;164、电极;20、内管;30、外罩管;30’、外罩;40、上端盖;40’、上端盖;42、出水孔;44、上锁孔;46、上电气透孔;50、下端盖;50 ’、下端盖;52、入水孔;54、下锁孔;56、下电气透孔;A、外部电源;B、传感器;C、锁栓;Dl、盘管;D2、供油回路;Wl、储水槽;W2、进水管线;W3、供水管线;W4、泄水口;W6、热水回路;P1、栗;P2、压力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请参照相关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实施例。为便于理解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相同零件均采用相同符号标示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100,包含一加热管组10、一内管20、一外罩管30、一上端盖40、及一下端盖50,其中;所述加热管组10包括一石英管12、一纳米超导涂层14、及二电极162、164。石英管12为一中空管状体。纳米超导涂层14设置于石英管12外表面,用以通电而快速产生高温;实施时,纳米超导涂层14为碳材料。电极162、164分别设置石英管12 二端外周缘,并与纳米超导涂层14抵接,提供外部电源A(电源线)连接,桥接外部电源A至纳米超导涂层14。当然电极162、164还可以采用环状金属片形态,用以防止产生电弧之风险。所述内管20为中空管状体,容设于石英管12内,且内管20外侧面与石英管12内侧面,共同界定出一流道18。透过流道18限缩石英管12之管径,用以匹配纳米超导涂层14之效能,限缩流体流经石英管12内之流量。所述外罩管30套衔于石英管12外周缘,用以防护石英管12、纳米超导涂层14及各电极162、164等构件,并可隔绝纳米超导涂层14产生之热源外溢。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外罩管30还可依需求省略。所述上端盖40匹配石英管12、内管20、外罩管30顶端开口,用以密封石英管12、内管20、外罩管30之顶端开口截面。上端盖40具有复数出水孔42、上锁孔44、及上电气透孔46。各出水孔42对应流道18位置(介于石英管12与内管20之间),顶、底贯穿上端盖40形成,连通流道18与外部。各上锁孔44及各上电气透孔46,顶、底贯穿上端盖40形成,其位置介于石英管12与外罩管30之间。实施时,各上电气透孔46系提供外部电源A(电源线)或传感器B穿伸,亦可根据需要选择性的省略。所述下端盖50匹配石英管12、内管20、外罩管30底端开口锁设,用以密封石英管12、内管20、外罩管30底端开口之截面。下端盖5具有复数入水孔52、下锁孔54、及下电气透孔56。各入水孔52对应流道18位置(介于石英管12与内管20之间),顶、底贯穿下端盖50形成,以连通流道18与外部。各下锁孔54及各下电气透孔56系顶、底贯穿下端盖50形成,其位置介于石英管12与外罩管30之间。实施时,各下电气透孔56提供外部电源A(电源线)或传感器B穿伸,亦可选择性的省略。另外,各上、下锁孔44、54匹配,并提供锁栓C穿伸,锁固上、下端盖40、50。上述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的各部构件及组装方式的介绍,下面再将本技术的实施例作动特点介绍如下。首先,外部电源A(电源线)可经由上(或下)电气透孔46(56)穿伸,进入外罩管30内,并与各电极162、164连接,而各出、入水孔42、52分别与供液管线连接,让供液管线中的液体流经加热管组10之流道18。透过电流驱动设置于石英管12外的纳米超导涂层14,使其快速产生高温,并对石英管12内流经的液体进行加热,达成快速加热液体之目的。由上述作动说明可知,本技术的加热管组10,由石英管12分隔水、电,以杜绝漏电等重大安全隐忧。并且透过纳米超导涂层14做为石英管12外表面的电热材料,具有极佳的发热效率。由实验信息可知,一公升的水可在耗能3500W(瓦)下,在90秒内加热至沸点。参阅图5,本技术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第二实施例,将技术方案实施于热水供应系统,其包括复数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100、至少一储水槽Wl、一盘管Dl、一供油回路D2、一进水管线W2、供水管线W3、一泄水口W4,以及一栗Pl,其中;本方案中各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100、盘管D1、及栗Pl,依设计需求逐一串接于供油回路D2上,并使盘管Dl容置于储水槽Wl中,而储水槽Wl则再分别与进水管线W2、供水管线W3及泄水口 W4连接。上述栗Pl驱动供油回路D2中循环油料流动,依序流经本方案各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100,通过各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100逐一加热方式,梯次加热供油回路D2中的循环油料,使加热后的循环油料流经盘管Dl时,可与储水槽Wl内的储水进行热交换,而加热储水槽Wl中的储水,藉以产生所需的热水,并透过供水管线W3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速节能加热装置,其包括: 一加热管组,包含一石英管、一纳米超导涂层、及二电极;该纳米超导涂层设置在该石英管外表面,用以通电而快速产生高温;各电极分别设置于石英管二端外周缘,并与纳米超导涂层抵接; 一内管,为中空管状体,容设于石英管内,且内管外侧面与石英管内侧面,共同界定出一流道; 一上端盖,匹配石英管与内管顶端开口设置,具有复数出水孔与复数上锁孔;各出水孔是对应该流道顶、底贯穿上端盖形成,连通流道与外部;各上锁孔是顶、底贯穿该上端盖形成,并对应该石英管外侧; 一下端盖,匹配石英管与内管底端开口设置,具有复数入水孔与复数下锁孔;各入水孔是对应该流道,顶、底贯穿该下端盖形成,以连通流道与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祯辉
申请(专利权)人:谢祯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