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6478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包括供油泵泵体和安装在供油泵中的凸轮轴、滚轮部件、柱塞泵、稳压阀部件、进油螺钉,在柱塞泵的泵体上安装有电磁阀部件和出油阀部件,其还包括输油泵并在供油泵泵体上安装有蓄压器,输油泵由凸轮轴驱动工作,蓄压器中的进油接头通过高压油管与出油阀部件连通,在蓄压器上设置有出油接头;凸轮轴转动,一方面通过滚轮部件驱动柱塞泵中的柱塞上下运动形成高压油,另一方面带动输油泵工作,向柱塞泵中的燃油腔供油,柱塞泵形成的高压燃油通过出油阀部件、高压油管、进油接头进入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进行蓄压,蓄压器的容积腔中经过蓄压后的高压燃油通过所述蓄压器中的出油接头、高压油分配管分配至各个喷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供油泵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37KW及以下小功率的轻型柴油机,可满足国四、国五排放要求的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
技术介绍
随着柴油发动机国三、国四、国五或更高排放标准的推进,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已经成为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主流技术。而主流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由共轨供油泵、高压油轨、共轨喷油器、ECU和传感器等组成。在该系统中,共轨供油泵整体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并且共轨供油泵和高压油轨是单独、分别安装在柴油机的不同部位上,占用空间大。尤其对中小型柴油机而言,结构尺寸尤为重要。同时,目前国内中小型柴油机市场上仍然大量使用着传统的机械式燃油系统,急需进行升级换代,以满足国三及以上排放要求。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无法用于中小型柴油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于37KW及以下小功率的轻型柴油机,可满足国四、国五排放要求的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包括供油泵泵体和安装在所述供油泵中的凸轮轴、滚轮部件、柱塞泵、稳压阀部件、进油螺钉,在所述柱塞泵的泵体上安装有电磁阀部件和出油阀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输油泵并在所述供油泵泵体上安装有一蓄压器,所述输油泵由所述凸轮轴驱动工作,所述蓄压器中的进油接头通过高压油管与所述出油阀部件连通,在所述蓄压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油接头;所述凸轮轴转动,一方面通过所述滚轮部件驱动所述柱塞泵中的柱塞上下运动形成高压油,另一方面带动输油泵工作,向柱塞泵中的燃油腔供油,所述柱塞泵形成的高压燃油通过所述出油阀部件、高压油管、进油接头进入到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进行蓄压,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经过蓄压后的高压燃油通过所述蓄压器中的出油接头、高压油分配管分配至各个喷油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为十字交叉状,在所述蓄压器上设置有四个出油接头,每个出油接头均与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的体积≤10cm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输油泵为叶片式输油泵。在所述蓄压器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头深入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以检测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的压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供油泵泵体总长L1为138mm。缸心距L为32mm,柱塞泵中的柱塞直径d为6mm,凸轮轴上的凸轮升程H为9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供油泵泵体内设置有凸轮轴安装腔、柱塞泵安装腔、稳压阀安装腔、环形进油槽、第一进油道、回油孔、进油螺钉安装孔、输油泵安装腔;所述进油螺钉安装孔与所述环形进油槽连通,所述输油泵安装腔与所述环形进油槽连通,所述环形进油槽与所述第一进油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回油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阀安装腔连通;所述凸轮轴安装腔的轴线与所述柱塞泵安装腔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稳压阀安装腔的轴线与所述柱塞泵安装腔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凸轮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轴承端盖安装在所述凸轮轴安装腔内,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凸轮轴安装腔内,其中第一轴承用以支撑凸轮轴的内端,第二轴承支撑在所述凸轮轴的外端,所述轴承端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供油泵泵体上并压在所述第二轴承上;在所述凸轮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驱动凸轮;所述滚轮部件安装在所述凸轮轴安装腔与柱塞泵安装腔之间,所述滚轮部件通过一旋在所述供油泵泵体上的锁紧螺钉进行轴向导向和周向限定;在所述滚轮部件上设置有一与所述驱动凸轮驱动接触的滚轮;安装在所述进油螺钉安装孔中的进油螺钉,所述进油螺钉通过进油管与燃油箱连通;;所述输油泵安装在所述输油泵安装腔内,所述输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环形进油槽连通,所述输油泵的进油口通过所述进油螺钉安装孔与所述进油螺钉连通;所述柱塞泵安装在所述柱塞泵安装腔中,所述柱塞泵包括柱塞泵体、柱塞、柱塞弹簧,在所述柱塞泵体的外周与所述柱塞泵安装腔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一环形油腔,并在所述柱塞本体中设置有一柱塞安装腔、回油腔、第一回油道、燃油腔、第二进油道、第二回油道、电磁阀安装腔、控制阀芯孔、挡块及压紧螺母安装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其中所述柱塞安装腔、燃油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位于同一轴线上并相互连通,所述燃油腔位于所述柱塞安装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两者之间,所述出油阀部件安装腔位于所述燃油腔的上方;所述电磁阀安装腔、控制阀芯孔、挡块及压紧螺母安装腔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与所述柱塞安装腔、燃油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所在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电磁阀安装腔、所述控制阀芯孔与所述挡块及压紧螺母安装腔分别位于所述柱塞安装腔、燃油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所在的轴线的两侧,所述电磁阀安装腔通过控制阀芯孔与所述燃油腔连通,所述挡块及压紧螺母安装腔与所述燃油腔连通;所述回油腔位于所述柱塞安装腔的周面上并位于所述燃油腔的下方;所述环形油腔与所述第一进油道的第二端连通并与所述第二进油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油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电磁阀安装腔中的过油腔连通,所述回油腔一方面与所述第二回油道的第一端连通,另一方面与所述第一回油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油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环形油腔连通;所述柱塞的中上部由所述柱塞安装腔的底部插入所述柱塞安装腔内,所述柱塞弹簧套在所述柱塞的下部,其中所述柱塞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柱塞泵体的底部接触,所述柱塞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柱塞弹簧座接触,所述柱塞弹簧座套在所述柱塞的下端上,并与所述滚轮部件中的滚轮体接触;所述稳压阀部件安装在所述稳压阀安装腔中,所述稳压阀部件中的入口与所述回油孔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稳压阀部件中的出口通过油管与所述燃油箱连通;所述电磁阀部件安装在所述电磁阀安装腔中,所述电磁阀部件包括电磁铁、电磁阀紧帽、衔铁、控制阀芯、衔铁导向套、阀座、电磁阀弹簧和电磁阀弹簧座,所述控制阀芯中间一部分滑动安装在所述控制阀芯孔内,该控制阀芯内端具有一阀芯控制端,所述阀芯控制端延伸进所述燃油腔中,所述控制阀芯的外端延伸进所述电磁阀安装腔内并与所述衔铁连接;所述电磁铁的内端位于所述电磁阀安装腔中并通过电磁阀紧帽固定在所述柱塞泵体上,所述电磁铁的内端与所述衔铁接触并将所述衔铁导向套压状在所述电磁阀安装腔内,所述衔铁位于所述衔铁导向套内并由所述衔铁导向套导向运动;所述电磁阀弹簧通过阀座和电磁阀弹簧座套装在所述控制阀芯的外端上,所述阀座通过所述衔铁导向套压装在所述电磁阀安装腔内,所述阀座通过所述衔铁导向套和所述电磁阀安装腔的腔底进行轴向位置限定;所述电磁阀弹簧座与所述控制阀芯一起运动;在所述控制阀芯孔内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锥形密封面,在所述控制阀芯的阀芯控制端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锥形密封面;在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衔铁被所述电磁铁吸引向外运动,所述衔铁带动所述控制阀芯向外运动,使所述第一锥形密封面与所述第二锥形密封面密封配合,将所述控制阀芯孔与所述燃油腔密封隔离;在所述电磁铁不通电时,所述控制阀芯在电磁阀弹簧驱动下向内运动,使所述第一锥形密封面与所述第二锥形密封面分离,将所述控制阀芯孔与所述燃油腔密封导通;在所述控制阀芯的周面上设置有一环形过油腔,所述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包括供油泵泵体和安装在所述供油泵中的凸轮轴、滚轮部件、柱塞泵、稳压阀部件、进油螺钉,在所述柱塞泵的泵体上安装有电磁阀部件和出油阀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输油泵并在所述供油泵泵体上安装有一蓄压器,所述输油泵由所述凸轮轴驱动工作,所述蓄压器中的进油接头通过高压油管与所述出油阀部件连通,在所述蓄压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油接头;所述凸轮轴转动,一方面通过所述滚轮部件驱动所述柱塞泵中的柱塞上下运动形成高压油,另一方面带动输油泵工作,向柱塞泵中的燃油腔供油,所述柱塞泵形成的高压燃油通过所述出油阀部件、高压油管、进油接头进入到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进行蓄压,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经过蓄压后的高压燃油通过所述蓄压器中的出油接头、高压油分配管分配至各个喷油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包括供油泵泵体和安装在所述供油泵中的凸轮轴、滚轮部件、柱塞泵、稳压阀部件、进油螺钉,在所述柱塞泵的泵体上安装有电磁阀部件和出油阀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输油泵并在所述供油泵泵体上安装有一蓄压器,所述输油泵由所述凸轮轴驱动工作,所述蓄压器中的进油接头通过高压油管与所述出油阀部件连通,在所述蓄压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油接头;所述凸轮轴转动,一方面通过所述滚轮部件驱动所述柱塞泵中的柱塞上下运动形成高压油,另一方面带动输油泵工作,向柱塞泵中的燃油腔供油,所述柱塞泵形成的高压燃油通过所述出油阀部件、高压油管、进油接头进入到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进行蓄压,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经过蓄压后的高压燃油通过所述蓄压器中的出油接头、高压油分配管分配至各个喷油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为十字交叉状,在所述蓄压器上设置有四个出油接头,每个出油接头均与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连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的体积≤10cm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压器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头深入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以检测所述蓄压器的容积腔中的压力。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泵为叶片式输油泵。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泵体总长L1为138mm。缸心距L为32mm,柱塞泵中的柱塞直径d为6mm,凸轮轴上的凸轮升程H为9mm。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泵、轨集成式共轨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泵泵体内设置有凸轮轴安装腔、柱塞泵安装腔、稳压阀安装腔、环形进油槽、第一进油道、回油孔、进油螺钉安装孔、输油泵安装腔;所述进油螺钉安装孔与所述环形进油槽连通,所述输油泵安装腔与所述环形进油槽连通,所述环形进油槽与所述第一进油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回油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阀安装腔连通;所述凸轮轴安装腔的轴线与所述柱塞泵安装腔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稳压阀安装腔的轴线与所述柱塞泵安装腔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凸轮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轴承端盖安装在所述凸轮轴安装腔内,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凸轮轴安装腔内,其中第一轴承用以支撑凸轮轴的内端,第二轴承支撑在所述凸轮轴的外端,所述轴承端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供油泵泵体上并压在所述第二轴承上;在所述凸轮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驱动凸轮;所述滚轮部件安装在所述凸轮轴安装腔与柱塞泵安装腔之间,所述滚轮部件通过一旋在所述供油泵泵体上的锁紧螺钉进行轴向导向和周向限定;在所述滚轮部件上设置有一与所述驱动凸轮驱动接触的滚轮;安装在所述进油螺钉安装孔中的进油螺钉,所述进油螺钉通过进油管与燃油箱连通;;所述输油泵安装在所述输油泵安装腔内,所述输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环形进油槽连通,所述输油泵的进油口通过所述进油螺钉安装孔与所述进油螺钉连通;所述柱塞泵安装在所述柱塞泵安装腔中,所述柱塞泵包括柱塞泵体、柱塞、柱塞弹簧,在所述柱塞泵体的外周与所述柱塞泵安装腔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一环形油腔,并在所述柱塞本体中设置有一柱塞安装腔、回油腔、第一回油道、燃油腔、第二进油道、第二回油道、电磁阀安装腔、控制阀芯孔、挡块及压紧螺母安装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其中所述柱塞安装腔、燃油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位于同一轴线上并相互连通,所述燃油腔位于所述柱塞安装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两者之间,所述出油阀部件安装腔位于所述燃油腔的上方;所述电磁阀安装腔、控制阀芯孔、挡块及压紧螺母安装腔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与所述柱塞安装腔、燃油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所在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电磁阀安装腔、所述控制阀芯孔与所述挡块及压紧螺母安装腔分别位于所述柱塞安装腔、燃油腔、出油阀部件安装腔所在的轴线的两侧,所述电磁阀安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民备邓飞欧阳玲湘梁文谭四喜邓秋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