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端梁及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80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机端梁及小车。起重机端梁,包括梁主体及设置在梁主体下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梁主体下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容置槽用于安置主动车轮和从动车轮;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梁主体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用于调节梁主体的高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端梁的高度不能够调整的技术问题。

Crane end beam and ca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oist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crane end beam and a trolley. The crane end beam, including the beam body and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groove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main beam; the holding groov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main beam of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containing groove for the placement of the driving wheel and the driven wheel; a telescopic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groove and the beam the main body, the telescopic mechanism for adjusting the beam height of main body.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height of the end beam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can not be adjus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端梁及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机端梁及小车。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空前繁荣,建筑、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兴盛,对安装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起重机械的工作本质,桅杆式、运行式起重机常被用来进行安装工作,桅杆起重机,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起重量大、对施工场地的要求低,应用非常广泛,诸如汽车式、轮胎式、履带式等运行式的起重机由于其机动性好,工作起来灵活方便,近年来发展迅速。起重机广泛应用于各种重工业的生产中,是生产产地必不可少的起吊设备,然而在一些工厂厂房内的起重机,由于端梁的支撑梁的高度通常都是固定的高度,其高低无法进行调整,导致了主梁在垂直方向上位置相对固定,不能充分利用厂房内空间,无法起吊一些超高的重物,使传统起重机的使用范围得到了限制,并且,部分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经常会有杂物散落在端梁支撑梁上,影响端梁的前后平移,容易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起重机端梁,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端梁的高度不能够调整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包括:梁主体及设置在梁主体下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梁主体下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容置槽用于安置主动车轮和从动车轮;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梁主体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用于调节梁主体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梁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圆柱形缓冲器;所述圆柱形缓冲器用于减缓端梁受到的冲击力。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上还设置有扫轨板,所述扫轨板活动连接在所述容置槽的外侧,以用于清理轨道上的杂质。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容置槽内还设置有限位部,两个所述限位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侧壁上,所述限位部用于限位主动车轮或从动车轮相对于导轨偏移。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转轮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置槽的侧板的内侧,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转轮能够相对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驱动部和伸缩部;所述驱动部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槽的顶端,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部的伸缩,所述伸缩部的顶端与所述梁主体的底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置有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通过齿轮与所述主动车轮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梁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镗孔,与梁主体连接的中间梁上设置有与第一镗孔配合连接的第二镗孔,所述第一镗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镗孔的直径。一种小车,具有上述的起重机端梁,还包括车架、起升机构和吊钩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端梁及设置在端梁之间安装架,所述起升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起升机构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带动所述吊钩组件的升降。进一步地,所述起升机构包括:起升电机、减速器和提升卷筒;所述起升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制动器,所述起升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提升卷筒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提升卷筒的另一端设置有起升高度限位器,所述起升高度限位器用于限制提升卷筒的转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包括梁主体及设置在梁主体下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梁主体下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容置槽用于安置主动车轮和从动车轮;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梁主体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用于调节梁主体的高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端梁的高度不能够调整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的容置槽上设置有扫轨板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的容置槽上设置有限位部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的容置槽的俯视图。图标:100-梁主体;200-容置槽;300-伸缩机构;400-圆柱形缓冲器;500-主动车轮;600-行走电机;700-限位部;800-扫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包括:梁主体100及设置在梁主体100下部的容置槽200;所述容置槽200分别设置在所述梁主体100下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容置槽200用于安置主动车轮500和从动车轮;所述容置槽200与所述梁主体100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300,所述伸缩机构300用于调节梁主体100的高度。其中,伸缩机构300的动力提供可以有多种,例如:气动、液压和电动等等。其中,容置槽200优选为倒U型。本实施例中,梁主体100及设置在梁主体100下部的容置槽200;容置槽200分别设置在所述梁主体100下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容置槽200用于安置主动车轮500和从动车轮;容置槽200与所述梁主体100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300,所述伸缩机构300用于调节梁主体100的高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起升的物体需要的起升高度很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伸缩机构300的伸缩,使梁主体100的高度得到调节,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端梁的高度不能够调整的技术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梁主体100的两端均设置有圆柱形缓冲器400;所述圆柱形缓冲器400用于减缓端梁受到的冲击力。其中,圆柱形缓冲器400可以包括弹性组件和防冲击头,防冲击头呈圆柱形,弹性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梁主体100上,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防冲击头连接,从而可以减小梁主体100受到的冲击力。防冲击头的材质优选为橡胶材质,防冲击头呈弧形设置,以进一步的减小冲击力。本实施例中,在梁主体100的两端设置有圆柱形缓冲器400,从而可以减小端梁受到的冲击力,以提高端梁的是使用寿命。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起重机端梁的容置槽上设置有扫轨板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200上还设置有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起重机端梁及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主体(100)及设置在梁主体(100)下部的容置槽(200);所述容置槽(200)分别设置在所述梁主体(100)下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容置槽(200)用于安置主动车轮(500)和从动车轮;所述容置槽(200)与所述梁主体(100)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300),所述伸缩机构(300)用于调节梁主体(100)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梁主体(100)及设置在梁主体(100)下部的容置槽(200);所述容置槽(200)分别设置在所述梁主体(100)下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容置槽(200)用于安置主动车轮(500)和从动车轮;所述容置槽(200)与所述梁主体(100)之间设置有伸缩机构(300),所述伸缩机构(300)用于调节梁主体(100)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主体(100)的两端均设置有圆柱形缓冲器(400);所述圆柱形缓冲器(400)用于减缓端梁受到的冲击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200)上还设置有扫轨板(800),所述扫轨板(800)活动连接在所述容置槽(200)的外侧,以用于清理轨道上的杂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容置槽(200)内还设置有限位部(700),两个所述限位部(700)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槽(200)内侧壁上,所述限位部(700)用于限位主动车轮(500)或从动车轮相对于导轨偏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端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700)包括转轮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置槽(200)的侧板的内侧,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轮转动连接,以使所述转轮能够相对连接部的另一端转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娟崔丽范武军王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科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