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料粉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662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料粉碎机,该粉碎机的前研磨筒上的研磨齿和后研磨筒的研磨齿相啮合,前研磨筒和后研磨筒分别设在前研磨筒主轴和后研磨筒主轴上,前研磨筒主轴和后研磨筒主轴分别通过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连接在机架上;在机架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在机架中且在前研磨筒和后研磨筒的上部设有进料斗,在机架中且在前研磨筒和后研磨筒的下部设有出料斗;在前研磨筒主轴和后研磨筒主轴的一端上均设有拉紧螺栓;在前轴承座的前端或后轴承座的后端设有调节顶杆。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机械方式将大块硅料粉碎成一定直径大小的颗粒状碎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既安全又快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娃料粉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料粉碎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直拉单晶和多晶铸锭前,为了提高单炉装料量及产量,通常情况下,通过手工敲砸的方法将大块硅料粉碎成一定直径大小的颗粒状碎料,产生的粉尘既影响生态环境,工作时又不安全,且增加了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提高效率,且安全、快捷的一种硅料粉碎机。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料粉碎机,其特征在于前研磨筒上的研磨齿和后研磨筒的研磨齿相啮合,前研磨筒和后研磨筒分别设在前研磨筒主轴和后研磨筒主轴上,前研磨筒主轴和后研磨筒主轴分别通过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连接在机架上;在机架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在机架中且在前研磨筒和后研磨筒的上部设有进料斗,在机架中且在前研磨筒和后研磨筒的下部设有出料斗。所述的一种硅料粉碎机,其特征在于在前研磨筒主轴和后研磨筒主轴的一端上均设有拉紧螺栓。所述的一种硅料粉碎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轴承座的前端或后轴承座的后端设有调节顶杆。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机械方式将大块硅料粉碎成一定直径大小的颗粒状碎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既安全又快捷。【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向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电机1、传动机构2、前轴承座3、后轴承座4、后研磨筒5、后研磨筒主轴6、进料斗7、机架8、调节顶杆9、拉紧螺栓10、研磨齿11、前研磨筒主轴12、前研磨筒13和出料斗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该硅料粉碎机的前研磨筒13上的研磨齿11和后研磨筒5的研磨齿11相啮合,前研磨筒13和后研磨筒5分别设在前研磨筒主轴12和后研磨筒主轴6上,前研磨筒主轴12和后研磨筒主轴6分别通过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连接在机架8上,且前轴承座3或后轴承座4可在机架8移动;在机架8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与电机I相连接;在机架8中且在前研磨筒13和后研磨筒5的上部设有进料斗7,在机架8中且在前研磨筒13和后研磨筒5的下部设有出料斗14。在前研磨筒主轴12和后研磨筒主轴6的一端上均设有拉紧螺栓10。在后轴承座4的后端设有调节顶杆9 (也可在前轴承座3的前端设有调节顶杆9)。使用时,先通过拉紧螺栓10调节前研磨筒13和后研磨筒5在机架8上的松紧度,再按需要粉碎硅料的直径大小通过调节顶杆9移动后轴承座4,调节前研磨筒13和后研磨筒5的啮合程度,然后将大块的硅料放入进料斗7,启动电机I,传动机构2,使前研磨筒13和后研磨筒5转动,在前研磨筒13上的研磨齿11和后研磨筒5的研磨齿11相啮合作用下,将大块硅料粉碎成一定直径大小的颗粒状碎料,这样,通过机械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既安全又快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料粉碎机,其特征在于前研磨筒上的研磨齿和后研磨筒的研磨齿相啮合,前研磨筒和后研磨筒分别设在前研磨筒主轴和后研磨筒主轴上,前研磨筒主轴和后研磨筒主轴分别通过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连接在机架上;在机架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在机架中且在前研磨筒和后研磨筒的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土军徐闻韬徐增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硅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