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6公斤的折叠自行车专利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建锋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402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20
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上梁、车架下梁、车头立管、前叉、后三角车架、车座、车座立杆、车座套管、链盘、车头连接、车把、车把立柱、前轮、后轮、锁紧装置组成;车架上梁和车架下梁前端和车头立管活动连接,与后三角车架活动连接;车架下梁后端和后三角车架通过中轴下的滑套活动连接,末端管束限定位置;车座立杆插入车座套筒内,底端插入后三角车架的套管内;车座套管活动连接在车架上梁后端的两连杆上;车头连接和车头立管固定连接,设有快速折叠车头,通过带弹簧的连杆与车头连接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部分零件紧奏的折叠在一起,占用空间小,实现折叠和展开简单、快速,并可以装入专用的袋子内,方便携带和储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属于自行车

技术介绍
折叠自行车在生活中已经很普遍,出现了各种样式的折叠自行车。各种折叠自行车都以其折叠简便,不占空间为目的,尽量的使折叠自行车折叠快速、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虽然现有的各种折叠自行车各有特点,折叠方式不尽相同,但普遍存在折叠繁琐,折叠时间较长,折叠后的空间占用较大,使用不方便;也有部分折叠自行车存在其他问题,比如折叠后骑行不方便、费力、自行结构复杂、整体不稳定、受力不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解决诸多折叠自行车问题的方案,能方便快速完成折叠和打开,且折叠后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和存放。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上梁、车架下梁、车头立管、前叉、后三脚车架、车座、车座立杆、车座套管、链盘、车头连接、车把、车把立柱、前轮、后轮、锁紧装置组成。所述车架上梁前端和车头立管活动连接,中间是中空管,后段为带有弯度的两连杆,与后三角车架活动连接;车头立管和车架上梁、车架下梁前端活动连接,与车架上梁有锁紧装置;车架下梁前端和车头立管活动连接,中间带有弧度,车架下梁后端和后三角车架通过固定在中轴下的一滑套活动连接,末端通过管束限定位置;后三角车架安装链盘、后车轮,上端和车架上梁活动连接,前端有固定滑套和车架下梁活动连接,后端和后车轮装配;车座立杆插入车座套筒内,车座立杆底端插入后三角车架的套管内,顶端装配车座;车座套管活动连接在车架上梁后端的两连杆上,车座套管上有锁紧车座立杆的锁紧装置;车头连接和车头立管固定连接,车把和车头连接活动连接; 设有快速折叠车头,所述快速折叠车头由车把、滑套、弹性件、连杆、螺栓、弹簧、挡片、手把防滑套组成,车把通过带弹簧的连杆与车头连接装配,连杆一端活动连接在车头连接,一端带弹簧插入车把中,车把末端有限位挡圈,滑套连接车头连接和手把,滑套与手把之间装有弹簧,挡片和螺母限制及调节弹簧,车把末端有限位挡圈,带弹簧滑套滑动连接车头连接和手把。 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后三角架在折叠时,后三角车架通过与车架上梁的活动连接转动向前收回,前端中轴贴近车架上梁,后端带动后轮向前移动;车架下梁与车头立管通过活动连接转动;车头立管和车架上梁的锁紧装置,在打开锁紧装置折叠时,车头立管通过和车架上梁的活动连接转动,夹角变小,车架下梁与车头立管夹角变大,带动前叉和前轮向后移动;车架下梁中段和后端通过后三角车架的固定滑套移入后三角车架内,车架下梁在折叠时,沿后三角车架的滑套滑动,中端通过后三角车架的套筒移入后三角车架内,车架下梁贴近车架上梁;同时带动前叉和前轮向后贴近车架上梁;车座立杆插入在车座套管内,底端插入后三脚架的套筒内,车座套管和车架上梁活动连接;松开车座套管上锁紧装置,从套筒拨出车座立杆,车座套管和车座立杆放倒,和车架上梁的中段中空管中心重合,车座立杆插入车架上梁的中空管内;车把通过带弹簧的连杆与车头连接活动连接,连杆一端活动连接在车头连接,一端带弹簧插入车把中,车把末端有限位挡圈,车把上有带弹簧滑套连接车头连接和手把; 在折叠时,压回带弹簧的滑套,手把沿连杆压缩弹簧轴向移动的同时转动;车头立管上装的车头连接和车把在折叠时,车把折回,车头连同前轮和前叉向后转动180度,车头立管从根部活动连接放倒,贴近车架上梁;通过以上的折叠,本技术做到折叠后上梁和车架下梁靠近,前轮和后轮靠近,车把立管和车架上梁贴近,车把和车把立管贴近,后三角车架前端和车架上梁贴近。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自行车各部分零件紧奏的折叠在一起,占用空间小,并实现折叠和展开简单、快速,并可以装入专用的袋子内,方便携带和储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展开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折叠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车座立杆和车架上梁连接侧面图。 图4是车座立杆和车架上梁连接俯视A-A截面图。 图5是车把和车头连接展开图。 图6是车把和车头连接折回图。 图7是车把B处放大剖视图。 图中车把、2车头连接、3车把立管、4锁定装置、5车头立管、6前叉、7前轮、8车架下梁、9滑套、10链盘、11脚踏曲柄、12后轮、13后三脚车架、14车座套管、15锁紧装置、16车座立杆、17车座、18套筒、19车架上梁、20锁紧装置、21滑套、22弹簧、23连杆、24螺栓、25弹簧、26挡片、27螺母、28手把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如图1、图2所示,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上梁19、车架下梁8、车头立管5、前叉6、后三脚车架13、车座17、车座立杆16、车座套管14、车头连接2、车把1、车把立管3、前轮7、后轮12、滑套9、套筒18、链盘10、锁紧装置20、锁紧装置15、保险装置4 ;其中如图4、图5所示,车架上梁19前段和车头立管14活动连接,并有锁紧装置20固定锁紧,中段是中空管,后段两连杆焊接在中空管两边,带有弯度,末端与后三角车架13活动连接;锁紧装置20可以快速锁紧和松开;车座套管14活动连接在车架上梁19上,车座立杆16插入在车座套管14内,底端插入后三角车架的套管18内,上端通过锁紧装置15固定;车架下梁8前端和车头立管5活动连接,后端和后三角车架13通过固定在中轴下的一滑套9活动连接,车架下梁8可在滑套9内轴向移动,后端通过管束限定位置;后三角车架13安装链盘10、后车轮12,和车架上梁19活动连接;如图1、图3、图4所示,车头立管14和车架上梁19、车架下梁8的前端活动连接,车头立管5和车架上梁19用锁紧装置20固定。 如图5、图6、图7所示车把I和车头连接2活动连接,车头连接2和车把立管3固定连接,车把I折回,贴近车把立管3 ;如图7所示,车把I通过带弹簧的连杆23与车头连接2装配,连杆23 —端活动连接在车头连接2,一端带弹簧25插入车把I中,车把I末端有限位挡圈,挡片26和螺母27调节弹簧25的松紧,一滑套21连接车头连接2和手把1,滑套21与手把I之间装有弹簧22。 如图2所示,在折叠时,车把I向后转动180度,前轮7和前叉6也向后转动180度;压回车把I上的滑动滑套21,同时将车把I折回,手把I沿连杆23压缩弹簧25轴向移动的同时转动,折回到车头立管3方向;松开车座套管14上的锁紧装置15,车座立杆16沿车座套管14和车架上梁19的活动连接转动,将车座套管14、车座立杆16与车架上梁19中心重合,车座立杆16插入车架上梁19中段的中空管中;打开保险装置4,车把立管3通过根部连接放倒贴近车架上梁19 ;后三角车架13通过与车架上梁19的活动连接转动向前收回,前端贴近车架上梁19中间部位;车头立管5通过与车架上梁19活动连接转动折回,前轮7和前叉6向后收回;车架下梁8前端与车头立管5夹角发生改变,后端随着后三角车架13的套筒9抬升,贴近车架上梁19,同时沿滑套9,后段部分移入后三脚车架1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上梁、车架下梁、车头立管、前叉、后三角车架、车座、车座立杆、车座套管、链盘、车头连接、车把、车把立柱、前轮、后轮、锁紧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梁前端和车头立管活动连接,中间是中空管,后段为带有弯度的两连杆,与后三角车架活动连接;车头立管和车架上梁、车架下梁前端活动连接,与车架上梁有锁紧装置;车架下梁前端和车头立管活动连接,中间带有弧度,车架下梁后端和后三角车架通过固定在中轴下的滑套活动连接,末端通过管束限定位置;后三角车架上端和车架上梁活动连接,前端有固定的滑套和车架下梁活动连接,后端和后车轮装配;车座立杆插入车座套筒内,车座立杆底端插入后三角车架的套管内,顶端装配车座;车座套管活动连接在车架上梁后端的两连杆上,车座套管上有锁紧车座立杆的锁紧装置;车头连接和车头立管固定连接?’另设有快速折叠车头,所述快速折叠车头由车把、滑套、弹性件、连杆、螺栓、弹簧、挡片、手把防滑套组成,通过带弹簧的连杆与车头连接活动连接,连杆一端活动连接在车头连接,一端带弹簧插入车把中并有螺母限制及调节弹簧,车把末端有限位挡圈,带弹簧滑套滑动连接车头连接和手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头立管和车架上梁的锁紧装置,在打开锁紧装置折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雷建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