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371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成型品,在将与成型品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作为该树脂成型品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相结构,在该厚度方向上从表面到内层顺次观察到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接相的部分(A)、聚烯烃以外的树脂(b)构成连续相且聚烯烃树脂(a)构成分散相的部分(B)、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该树脂成型品具有作为聚烯烃树脂的本质特征的强韧性、成型加工性等性质,同时对药液和气体的耐渗透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气体和/或液体渗透性优良的树脂成型品。特别是涉及在聚烯烃树脂与聚酰胺树脂的组合中,具有显著优良的耐渗透性和成型加工性的树脂成型品。
技术介绍
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作为最普通的塑料被广泛用于日用杂货、玩具、机械部件、电气·电子部件以及汽车部件等。然而近年来,为了确保安全性、保存稳定性、以及环境污染防止性,要求以防止内容物泄漏、防止外部气体混入等为目的的气体阻隔性(耐渗透性)的树脂制品逐渐增加。其中,对于汽车燃料箱等而言,从轻量性、易成型加工、自由设计、易使用等观点考虑,正在活跃地研究由金属制向塑料制的转换,但为了确保安全性、保存稳定性、以及环境污染防止性,防止内容物泄漏以及防止外部气体混入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就需求具有耐渗透性的材料。然而,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制容器是最普通的塑料容器,但对汽油和特定油品的阻隔性不充分,因此,多数情况下,其使用范围受到制约,希望对此进行改善。作为将其改良的方法,也有人曾提出向上述聚烯烃树脂中掺混阻隔性高的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来进行合金化的方案,但只进行合金化不能充分满足提高阻隔性的效果,未必能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这就是目前的现状。另外,作为特殊的合金化的手段,提出使阻隔性高的树脂层状地分散到上述聚烯烃树脂中的方法(例如特公昭60-14695号公报、特开平4-296331号公报等),阻隔性极大地提高。但是,这些公开了的使阻隔性高的树脂层状分散的方法,是采用挤出成型(将挤出后的熔融物进一步拉伸)进行的,存在其制品形状受限于片状和管状、或者成型加工性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高聚烯烃树脂的阻隔性,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作为聚烯烃树脂本质特征的强韧性、成型加工性等性质,提供对药液和气体的阻隔性优良的树脂成型品。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该树脂成型品是由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在将与该成型品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作为该树脂成型品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相结构,在该厚度方向上从表面到内层,顺次观察到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聚烯烃以外的树脂(b)构成连续相且聚烯烃树脂(a)构成分散相的部分(B)、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熔融成型法成型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中,将由20~80重量%的聚烯烃树脂(a)和80~20重量%的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混合物熔融成型,所说树脂混合物的在成型加工时的温度下的由下述公式(1)定义的熔体粘度比,在剪切速度200秒-1以下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为0.5以下,且在剪切速度1000秒-1以上的任意剪切速度下为0.8以上。 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聚烯烃树脂(a)成分形成连续相、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形成分散相的相结构(A-1)的模型图。图2为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形成连续相、聚烯烃树脂(a)成分形成分散相的相结构(B)的模型图。图3为聚烯烃树脂(a)成分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同时形成实质上的连续相(A-2)的相结构的模型图。图4为热熔合性评价用试验片的3面图,(a)为平面图,(b)为正面图,(c)为侧面图。图中的数字表示如下意思。1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2聚烯烃树脂(a)成分3聚烯烃树脂(a)成分4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5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成分 6聚烯烃树脂(a)成分7浇口位置8熔合面优选实施方案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中,“重量”是指“质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烯烃树脂(a)是指将乙烯、丙烯、丁烯、异戊二烯、戊烯等烯烃类聚合或共聚而获得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具体例,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1-丁烯、聚1-戊烯、聚甲基戊烯等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醇酯均聚物、将乙烯醇酯均聚物的至少一部分水解获得的聚合物、、、、共轭二烯与乙烯基芳香族烃的嵌段共聚物、以及该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等。其中,优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另外,此处所说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乙烯与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的至少1种以上的共聚物,作为上述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具体地可以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庚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9-甲基-1-癸烯、11-甲基-1-十二碳烯、12-乙基-1-十四碳烯以及它们的组合。这些α-烯烃中,从提高共聚物的机械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碳原子数3~12的α-烯烃。该乙烯/α-烯烃系共聚物中,α-烯烃的含量优选为1~30摩尔%,更优选为2~2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20摩尔%。进一步地,1,4-己二烯、双环戊二烯、2,5-降冰片二烯、5-亚乙基降冰片烯、5-乙基-2,5-降冰片二烯、5-(1′-丙烯基)-2-降冰片烯等非共轭二烯的至少1种也可以进行共聚。另外,在中使用的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任一种或其混合物,作为不饱和羧酸酯,可以举出这些不饱和羧酸的甲酯、乙酯、丙酯、丁酯、戊酯、己酯、庚酯、辛酯、壬酯、癸酯等、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特别优选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这些聚烯烃树脂中,优选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更优选为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聚乙烯,特别优选为密度0.94~0.97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本专利技术的聚烯烃树脂(a)的熔体流动速率(以下简称为MFR,ASTMD 1238)优选为0.01~70g/10分钟,更优选为0.03~60g/10分钟。MFR不足0.01g/10分钟的场合下,流动性差,而超过70g/10分钟时,根据成型品的形状,有时冲击强度也降低,因此是不理想的。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烯烃树脂(a)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自由基聚合、使用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配位聚合、阴离子聚合、使用了茂金属催化剂的配位聚合等任一种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聚烯烃树脂(a)的一部分或全部用选自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至少1种化合物改性来使用。如果使用改性的聚烯烃树脂,则相溶性提高,获得的树脂组合物的相分离结构的控制性提高,其结果,显示出显现优良的阻隔性的优点,是优选的方案之一。作为改性剂使用的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例子,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巴豆酸、甲基马来酸、甲基富马酸、中康酸、柠康酸、戊烯二酸以及这些羧酸的金属盐、马来酸氢甲酯、衣康酸氢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氨乙酯、马来酸二甲酯、衣康酸二甲酯、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成型品,它是由聚烯烃树脂(a)和聚烯烃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b)构成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在将与该成型品表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时,作为该树脂成型品中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相结构,在该厚度方向上从表面到内层顺次观察到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聚烯烃以外的树脂(b)构成连续相且聚烯烃树脂(a)构成分散相的部分(B)、聚烯烃树脂(a)构成连续相的部分(A)。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英夫滨口美都繁小林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