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628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包括主泵、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以及连通蒸汽发生器和压力容器的第一双层套管结构、连通主泵和蒸汽发生器的第二双层套管结构。第一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二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通道、第四通道,主泵、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之间连通,形成工质的循环回路。各主设备之间采用双层套管结构,减少了各个主设备之间的距离,使小型堆结构更加紧凑,便于整体支撑的设计,大幅缩短了一回路系统的主管道长度,降低了主冷却剂在一回路系统循环过程中的热损失,使整个一回路系统更加紧凑。用双层套管结构的反应堆可整体起吊安装,相对大堆分设备分别就位并最后焊接的模式高效快捷。

Compact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mpact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including the main pump, steam generator, pressure vessel, pressure vessel and steam generator is communicated and the first double casing structure, communicated with the main pump and steam generator second double casing structure. The first double cas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channel and second channel isolated; second double casing structure includes third channel, fourth channel separate, connected between the main pump, steam generator, pressure vessel, the formation of circulating loop refrigerant. Double casing structure is adopted between the main equipments,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each main equipment, the small react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convenient design and overall support, to shorten the length of a charge loop system, reduce the heat loss of coolant in the cycle of a loop in the system, make the whole system more compact circuit. The reactor with double layer casing structure can be lifted and installed as a whole, and it can be put in place and finally welded in a relatively efficient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凑型压水反应堆
本技术涉及核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紧凑型压水反应堆。
技术介绍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已经被广泛的建设应用。在传统的核电站中,如压水堆核电站,通常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等主设备。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核电站的建设场地充足、规模较大,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之间通常都是通过长管道进行连接,设备进、出口均需设置连接管嘴。整个设备布置的间距较大,管道较长,所以设备占用空间较大。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由主管道来实现主冷却剂在核蒸汽供应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它是构成反应堆一回路循环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回路主冷却剂通过主管道、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等构成的封闭环路形成稳定流畅的流道,持续带走堆芯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二次侧水产生需要的热蒸汽。然而,随着用电的分散需求的增加,大型核电站的建设逐渐的被限制,慢慢的需要更多的小型化核电站。在小型化核电站中,由于小型化的限制,各主设备之间如果仍使用主管道、连接管嘴的结构进行连接,势必造成尺寸过大,无法适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包括主泵、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包括加热流道以及连通所述加热流道的回流流道;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换热流道;所述主泵包括进流流道以及加压输出流道;所述蒸汽发生器内设有与所述换热流道隔绝的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紧凑型压水反应堆还包括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和压力容器的第一双层套管结构、以及连通所述主泵和蒸汽发生器的第二双层套管结构;所述第一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加热流道、第一通道、换热流道、第四通道、进流流道、加压输出流道、第三通道、第一连通通道、第二通道和回流流道依次连通,形成工质的循环回路。优选地,所述第一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第一内管和套设在所述第一内管外的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管内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内管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外管内壁面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第二内管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内管外的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管内形成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内管外壁面和所述第二外管内壁面间形成所述第四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上,所述第二管段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上,所述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拼接后连接,且拼接的端面密封;所述第二外管包括第五管段、第六管段,所述第五管段设置在所述主泵上,所述第六管段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上,所述第五管段、第六管段拼接后连接,且拼接的端面密封。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第六管段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压力容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五管段与所述主泵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内管包括分别由所述第一外管的两端插入到所述第一外管内拼接的第三管段、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第四管段两相对的端部之间插接后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内管包括分别由所述第二外管的两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外管内拼接的第七管段、第八管段,所述第七管段、第八管段两相对的端部之间插接后密封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三管段、第四管段的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卡合实现侧向定位的第一插接部;第二外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七管段、第八管段的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卡合实现侧向定位的第二插接部。优选地,所述第三管段、第八管段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压力容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七管段与主泵可拆卸连接。本技术还构造一种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包括主泵、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包括加热流道以及连通所述加热流道的回流流道;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换热流道;所述主泵包括进流流道以及加压输出流道;所述压力容器内设有与所述加热流道、回流流道隔绝的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紧凑型压水反应堆还包括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和压力容器的第一双层套管结构、以及连通所述主泵和压力容器的第二双层套管结构;所述第一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换热流道、第二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三通道、进流流道、加压输出流道、第四通道、回流流道、加热流道、第一通道和依次连通,形成工质的循环回路。优选地,所述第一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第一内管和套设在所述第一内管外的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内管内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内管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外管内壁面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双层套管结构包括第二内管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内管外的第二外管,所述第二内管内形成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二内管外壁面和所述第二外管内壁面间形成所述第四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上,所述第二管段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上,所述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拼接后连接,且拼接的端面密封;所述第二外管包括第五管段、第六管段,所述第五管段设置在所述主泵上,所述第六管段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上,所述第五管段、第六管段拼接后连接,且拼接的端面密封。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第六管段与所述压力容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五管段与所述主泵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内管包括分别由所述第一外管的两端插入到所述第一外管内拼接的第三管段、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第四管段两相对的端部之间插接后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内管包括分别由所述第二外管的两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外管内拼接的第七管段、第八管段,所述第七管段、第八管段两相对的端部之间插接后密封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三管段、第四管段的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卡合实现侧向定位的第一插接部;第二外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七管段、第八管段的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卡合实现侧向定位的第二插接部。优选地,所述第三管段、第八管段与所述压力容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蒸汽发生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七管段与主泵可拆卸连接。实施本技术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紧凑型压水反应堆的主泵、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各主设备之间采用双层套管结构,减少了各个主设备之间的距离,使小型堆结构更加紧凑,便于整体支撑的设计。同时,大幅缩短了一回路系统的主管道长度,降低了主冷却剂在一回路系统循环过程中的热损失,也使整个一回路系统更加紧凑。进一步地,采用双层套管结构的反应堆可实现整体起吊安装,相对大堆分设备分别就位并最后焊接的模式更加高效快捷。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第一双层套管结构与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第二双层套管结构与主泵、蒸汽发生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的回路内冷却剂的流通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的主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依次连接时的回路内冷却剂的流通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紧凑型压水反应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包括主泵(1)、蒸汽发生器(2)、压力容器(3);所述压力容器(3)包括加热流道(31)以及连通所述加热流道(31)的回流流道(32);所述蒸汽发生器(2)包括换热流道(21);所述主泵(1)包括进流流道(11)以及加压输出流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2)内设有与所述换热流道(21)隔绝的第一连通通道(23);所述紧凑型压水反应堆还包括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2)和压力容器(3)的第一双层套管结构(4)、以及连通所述主泵(1)和蒸汽发生器(2)的第二双层套管结构(5);所述第一双层套管结构(4)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A)、第二通道(B);所述第二双层套管结构(5)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通道(C)、第四通道(D);所述加热流道(31)、第一通道(A)、换热流道(21)、第四通道(D)、进流流道(11)、加压输出流道(12)、第三通道(C)、第一连通通道(23)、第二通道(B)和回流流道(32)依次连通,形成工质的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包括主泵(1)、蒸汽发生器(2)、压力容器(3);所述压力容器(3)包括加热流道(31)以及连通所述加热流道(31)的回流流道(32);所述蒸汽发生器(2)包括换热流道(21);所述主泵(1)包括进流流道(11)以及加压输出流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2)内设有与所述换热流道(21)隔绝的第一连通通道(23);所述紧凑型压水反应堆还包括连通所述蒸汽发生器(2)和压力容器(3)的第一双层套管结构(4)、以及连通所述主泵(1)和蒸汽发生器(2)的第二双层套管结构(5);所述第一双层套管结构(4)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A)、第二通道(B);所述第二双层套管结构(5)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通道(C)、第四通道(D);所述加热流道(31)、第一通道(A)、换热流道(21)、第四通道(D)、进流流道(11)、加压输出流道(12)、第三通道(C)、第一连通通道(23)、第二通道(B)和回流流道(32)依次连通,形成工质的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层套管结构(4)包括第一内管(41)和套设在所述第一内管(41)外的第一外管(42),所述第一内管(41)内形成所述第一通道(A)、所述第一内管(41)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外管(42)内壁面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B);所述第二双层套管结构(5)包括第二内管(51)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内管(51)外的第二外管(52),所述第二内管(51)内形成所述第三通道(C),所述第二内管(51)外壁面和所述第二外管(52)内壁面间形成所述第四通道(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42)包括第一管段(421)、第二管段(422),所述第一管段(421)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2)上,所述第二管段(422)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3)上,所述第一管段(421)、第二管段(422)拼接后连接,且拼接的端面密封;所述第二外管(52)包括第五管段(521)、第六管段(522),所述第五管段(521)设置在所述主泵(1)上,所述第六管段(522)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2)上,所述第五管段(521)、第六管段(522)拼接后连接,且拼接的端面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421)、第六管段(522)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管段(422)与所述压力容器(3)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五管段(521)与所述主泵(1)为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41)包括分别由所述第一外管(42)的两端插入到所述第一外管(42)内拼接的第三管段(411)、第四管段(412),所述第三管段(411)、第四管段(412)两相对的端部之间插接后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内管(51)包括分别由所述第二外管(52)的两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外管(52)内拼接的第七管段(511)、第八管段(512),所述第七管段(511)、第八管段(512)两相对的端部之间插接后密封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42)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部(423),所述第三管段(411)、第四管段(412)的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423)对应卡合实现侧向定位的第一插接部(413);第二外管(5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523),所述第七管段(511)、第八管段(512)的外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523)对应卡合实现侧向定位的第二插接部(513)。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凑型压水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段(411)、第八管段(512)与所述蒸汽发生器(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段(412)与所述压力容器(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七管段(511)与主泵(1)可拆卸连接。8.一种紧凑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旻杨珏刘青松卢向晖王飞刘永康庞松涛孙吉良梁瞻翔帅剑云万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