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48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包括仪器壳体和设置与仪器壳体上壳体扶正装置,所述的壳体扶正装置包括固定套、变径调节装置以及至少一对对称设置于仪器壳体两侧的可变径的扶正臂;所述的可变径扶正臂由上摆杆和下摆杆铰接连接而成;所述的上摆杆与固定套连接,所述的下摆杆与所述的变径调节装置连接,变径调节装置在仪器壳体移动控制上摆杆和下摆杆之间夹角,改变扶正臂的外径,使得扶正臂的最大直径略大于待检测工件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扶正器只适用于一定的管径范围,超过一定范围后,需更换扶正臂的问题。

Variable diameter integral centraliz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integration centralizer comprises a casing centralizer casing and the instrument settings and instrument shell, shell right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xed sleeve and a diameter adjusting device and at least one pair of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housing instrument adjustable centering arm adjustable; the righting arm by swing rod and hem bar hinge connection; the sw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sleeve, reducing the hem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adjusting device, adjustable regulating device in the case of mobile instrument control swinging rod and the lower swinging rod is clamped between the angle change, righting arm diameter,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centralizer the arm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workpiece to be detected.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er is only suitable for a certain diameter range and needs to replace the righting arm after a certai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声波无损检测,主要用于超声管道检测设备对储气井等管道进行缺陷检测时,通过一体化扶正器的变径调节功能,使检测仪器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管道的检测要求。
技术介绍
在管道的超声检测中,由于超声检测原理的特殊性,必须保证超声探头始终处于待检测管道的中心位置,探头与管道的四周要保持基本相等的距离,且设备运行需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不能有很大的振动或抖动,更不能卡顿,以保证超声检测精度,这也就对扶正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常规的扶正器对于不同直径的管道,需要更换各种规格的扶正臂,才能保证其扶正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使检测仪器适应各种不同直径的管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包括仪器壳体和设置与仪器壳体上的壳体扶正装置,所述的壳体扶正装置包括固定套、变径调节装置以及至少一对对称设置于仪器壳体两侧的可变径的扶正臂;所述的可变径扶正臂由上摆杆和下摆杆铰接连接而成;所述的上摆杆与固定套连接,所述的下摆杆与所述的变径调节装置连接,变径调节装置在仪器壳体移动控制上摆杆和下摆杆之间夹角,改变扶正臂的外径,使得扶正臂的最大直径略大于待检测工件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的变径调节装置包括变径调节套以及套设在变径调节套上的滑动套和弹簧,所述的变径调节套可在仪器壳体上移动并且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仪器壳体上;所述的滑动套可在变径调节套上移动,滑动套的一端与下摆杆连接,另一端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变径调节套上。进一步地,安装于变径调节套上的弹簧具有初始压力。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摆杆和所述的下摆杆铰接处设置有滚轮A,滚轮A压在待检测的管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摆杆顶部设置有滚轮B。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通过限位块限位。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通过4个扶正臂与所述的滑动套连接,4个扶正臂均匀的分布于仪器壳体的四周。进一步地,所述的仪器壳体上在上、中、下三个位置均设置壳体扶正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扶正器只适用于一定的管径范围,超过一定范围后,需更换扶正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扶正器的扶正精度高,确保了检测效果;检测设备在管道内移动灵活,在管道接头处也不卡顿;扶正装置的变径调节,可以使检测仪器适应各种不同直径的管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扶正器变径调节至大直径管井检测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扶正器变径调节至最小直径管井检测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包括仪器壳体1和设置与仪器壳体上壳体扶正装置,壳体扶正装置包括固定套3、变径调节装置以及至少一对对称设置于仪器壳体两侧的可变径的扶正臂;可变径的扶正臂由上摆杆41和下摆杆42铰接连接而成;上摆杆41与固定套3连接,固定套3通过限位块2限位,下摆杆42与变径调节装置连接,变径调节装置在仪器壳体1上移动控制上摆杆41和下摆杆42之间夹角,上摆杆41和下摆杆42铰接处设置有滚轮A5,滚轮A5压在待检测的管壁上,下摆杆42顶部设置有滚轮B6,变径调节装置包括变径调节套9以及套设在变径调节套9上的滑动套7和弹簧8,变径调节套9可在仪器壳体1上移动并且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仪器壳体上;滑动套7可在变径调节套9上移动,滑动套7的一端与下摆杆42连接,另一端连接弹簧8的一端;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变径调节套9上。本专利技术的扶正器对于不同直径的管体,检测前无需更换扶正臂,通过变径调节,首先松开变径调节套9上的紧定螺钉,此时变径调节套9可自由在仪器壳体上滑动,改变扶正臂的上摆杆41和下摆杆42的夹角,使得扶正臂张开或收缩,使4个滚轮A外侧最高点形成圆的直径略大于待检工件管体11的内径,将变径调节套上的紧定螺钉拧紧,即可对该直径的管体进行检测,方便快捷,无需更换扶正器臂及携带备品备件。本专利技术的弹簧8及滑动套7安装在变径调节套9上,弹簧8在安装时有着初始压力,检测时,由于4个滚轮A外侧最高点形成圆的直径略大于待检工件管体11的内径,当检测装置置于待测工件管体内,管道内壁挤压扶正臂,扶正臂张开,下摆杆推动滑动套,滑动套受力后在变径调节套9上滑动,挤压弹簧8,滚轮A5在弹簧8弹力的作用下,产生向外的分力,压在待检工件管体11的内壁上,从而达到扶正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固定套3通过4个扶正臂与滑动套7连接,4个扶正臂均匀的分布于仪器壳体1的四周。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扶正器,一般需要2-3个扶正装置,分别安装于仪器壳体上在上、中、下三个位置,保证仪器稳定工作,检测时,扶正装置的四个滚轮A5与管体内壁接触,使检测仪器与管体之间只存在滚动摩擦阻力,使检测阻力最小;经过管接头凹槽或台阶时,设置在扶正臂下摆杆上的滚轮B作用在管体上,可有效防止滚轮A落入凹槽或卡住台阶造成仪器卡顿现象。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包括仪器壳体和设置于仪器壳体上的壳体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扶正装置包括固定套、变径调节装置以及至少一对对称设置于仪器壳体两侧的可变径的扶正臂;所述的可变径扶正臂由上摆杆和下摆杆铰接连接而成;所述的上摆杆与固定套连接,所述的下摆杆与所述的变径调节装置连接,变径调节装置在仪器壳体移动控制上摆杆和下摆杆之间夹角,改变扶正臂的外径,使得扶正臂的最大直径略大于待检测工件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包括仪器壳体和设置于仪器壳体上的壳体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扶正装置包括固定套、变径调节装置以及至少一对对称设置于仪器壳体两侧的可变径的扶正臂;所述的可变径扶正臂由上摆杆和下摆杆铰接连接而成;所述的上摆杆与固定套连接,所述的下摆杆与所述的变径调节装置连接,变径调节装置在仪器壳体移动控制上摆杆和下摆杆之间夹角,改变扶正臂的外径,使得扶正臂的最大直径略大于待检测工件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径一体化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径调节装置包括变径调节套以及套设在变径调节套上的滑动套和弹簧,所述的变径调节套可在仪器壳体上移动并且通过紧定螺钉固定在仪器壳体上;所述的滑动套可在变径调节套上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汉俊王晋刘海鹏任毅丁春雄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友联数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