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3050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3:21
一种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涉及一种气缸。包括相互连接的左侧缸体和右侧缸体,左侧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左端连接有向外伸出左侧缸体的活塞杆,右侧缸体内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内滑动设置有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在阀芯腔内设置有左右两个工位,换向阀芯与活塞之间相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没有其他外部控制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运动情况,自动换向,而且换向性能比一般自动换向气缸稳定,换向的频率可通过改变进气口的气压进行调节。

Integrated automatic reciprocating cylinde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tegral automatic reciprocating cylinder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cylinder. Including connected left and right cylinder cylinder, the left side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piston chamber, the pist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sliding piston, the piston is connected with a piston rod on the left cylinder extending outwards, the right side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valve cavity, valv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reversing sliding spool, the spool in the valve revers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two station, mutu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versing valve core and the pisto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invention can in no other external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their movement, automatic reversing, reversing and performance than the general automatic reversing cylinder, reversing the frequency can be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inlet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缸,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自动往复气缸,其换向阀及进排气管路均设于气缸外部,使气缸外形复杂,占用空间大,安装不便利,成本较高。在空间特别小的场合不能使用,而且进排气管路连接点多,即泄漏点多,维修比较复杂。虽然市场已有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但其将阀置于活塞头上,使得缸体内腔在运动是受到冲击,运动平稳性差,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加工成本过高,而且使用性能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阀及进排气通道与活塞相分离,而不占用活塞运动空间、活塞杆与换向阀直接接触、反响速度快、占有空间小、使用寿命长、装配及维护方便的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左侧缸体和右侧缸体,左侧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左端连接有向外伸出左侧缸体的活塞杆,右侧缸体内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内滑动设置有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在阀芯腔内设置有左右两个工位;换向阀芯与活塞之间相互连接,使得活塞位移至最左侧时,带动换向阀芯处于左侧工位,活塞位移至最右侧时,带动换向阀芯处于右侧工位;换向阀芯与右侧缸体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换向阀芯处于左右两个工位时,将换向阀芯定位在右侧缸体内;所述换向阀芯上设置有呈左右布置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右侧缸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右侧缸体内设置有压力进气通道、第一回气通道、第二回气通道、第一工作通道和第二工作通道,压力进气通道与进气口连通,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回气通道、第二回气通道连通,第一工作通道与左侧缸体的无杆腔连通,第二工作通道与左侧缸体的有杆腔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左位时,压力进气通道通过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工作通道连通,第二工作通道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回气通道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右位时,压力进气通道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工作通道连通,第二工作通道通过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回气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缸体的右端为开口、并与右侧缸体连接形成活塞腔,所述左侧缸体与右侧缸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与左侧缸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进一步地,换向阀芯的轴向中心滑动穿置有推杆,推杆的一端延伸至左侧缸体内、并与活塞连接,阀芯腔内、位于换向阀芯两侧的推杆上分别连接有推板。进一步地,所述右侧缸体的阀芯腔的右端为开口,阀芯腔的开口端连接有短头螺母。进一步地,定位机构换向阀芯与右侧缸体之间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换向阀芯上端面的定位孔,定位孔的截面呈大端向上的等腰梯形,右侧缸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块,定位块与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当换向阀芯处于左位时,位于左侧的定位机构的定位块配合在对应的定位孔内;当换向阀芯处于右位时,位于右侧的定位机构的定位块配合在对应的定位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没有其他外部控制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运动情况,自动换向,而且换向性能比一般自动换向气缸稳定,换向的频率可通过改变进气口的气压进行调节。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换向阀及进排气通道与活塞相分离,而不占用活塞运动空间、活塞杆与换向阀直接接触、反响速度快、占有空间小、使用寿命长、气缸密封及换向阀密封效果好、装配及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塞位于左侧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活塞位于右侧工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相互连接的左侧缸体1和右侧缸体2,左侧缸体1的右端为开口、并与右侧缸体2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活塞腔3,左侧缸体1与右侧缸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右侧缸体2内设置有右端开口的阀芯腔7、并且开口端密封连接有短头螺栓8。活塞腔3内滑动设置有活塞5,活塞5的左端连接有向外伸出左侧缸体5的活塞杆6,活塞杆6与左侧缸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阀芯腔7内滑动设置有换向阀芯10、换向阀芯10的轴向中心滑动穿置有推杆11,推杆11的一端延伸至左侧缸体1内、并与活塞5连接,阀芯腔7内、位于换向阀芯7两侧的推杆上分别连接有推板12。换向阀芯7在阀芯腔7内设置有左右两个工位,活塞5位移至最左侧时,带动换向阀芯10处于左侧工位,活塞5位移至最右侧时,带动换向阀芯10处于右侧工位。换向阀芯7与右侧缸体2之间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机构13,定位机构13包括设置在换向阀芯10上端面的定位孔14,定位孔14的截面呈大端向上的等腰梯形,右侧缸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内设置有与定位孔14配合的定位块16,定位块与安装槽15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弹簧17。当换向阀芯处10于左位时,位于左侧的定位机构13的定位块16配合在对应的定位孔14内;当换向阀芯10处于右位时,位于右侧的定位机构13的定位块16配合在对应的定位孔14内。换向阀芯10上设置有呈左右布置的第一环形槽18和第二环形槽19,右侧缸体2上设置有进气口20和排气口21,右侧缸体内设置有压力进气通道22、第一回气通道23、第二回气通道24、第一工作通道25和第二工作通道26,压力进气通道22与进气口20连通,排气口21分别与第一回气通道23、第二回气通道24连通,第一工作通道25与左侧缸体1的无杆腔连通,第二工作通道26与左侧缸体1的有杆腔连通。当换向阀芯10处于左位时,压力进气通道22通过第二环形槽19与第二工作通道26连通,第二工作通道26通过第一环形槽18与第一回气通道23连通;当换向阀芯10处于右位时,压力进气通道22通过第一环形槽18与第一工作通道25连通,第二工作通道26通过第二环形槽19与第二回气通道23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当活塞处于左侧时,气体从进气口20进入压力进气通道22,再依次经过第二环形槽19、第二工作通道26进入左侧气缸1的有杆腔内,推动活塞5向右移动,而左侧气缸1无杆腔内的气体则依次通过第二工作通道26、第一环形槽18、第一回气通道23流出。当活塞5即将运动到左侧气缸1的右端底部时,通过换向阀芯7左侧的推板12推动换向阀阀芯10向右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换向阀芯7位于左侧的推板12的推动力大于左侧定位机构13中弹簧17向下的压力以及定位块16与安装槽15侧壁之间的阻力,带动定位块16向上移动至安装槽15内,随后换向阀芯7在位于左侧的推板12的作用下继续向右移动,直到右侧的定位机构13的定位块16配合在对应的定位孔14内,此时活塞5移动到右端底部不在继续向右运动,换向阀芯7位于左侧的推板12也停止了向右的运动,换向阀芯7在右侧定位机构13的作用下也停止了向右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换向阀芯7位置发生变化,产生换向效果。如图3所示,当活塞处于右侧时,气体从进气口20进入压力进气通道22,再依次经过第一环形槽18、第一工作通道25进入左侧气缸1的无杆腔内,推动活塞5向左移动,而左侧气缸1有杆腔内的气体则依次通过第二工作通道26、第二环形槽19与第二回气通道23流出。当活塞5即将运动到左侧气缸1的左端底部时,通过换向阀芯7右侧的推板12推动换向阀阀芯10向左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换向阀芯7位于右侧的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左侧缸体和右侧缸体,左侧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左端连接有向外伸出左侧缸体的活塞杆,右侧缸体内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内滑动设置有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在阀芯腔内设置有左右两个工位;换向阀芯与活塞之间相互连接,使得活塞位移至最左侧时,带动换向阀芯处于左侧工位,活塞位移至最右侧时,带动换向阀芯处于右侧工位;换向阀芯与右侧缸体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换向阀芯处于左右两个工位时,将换向阀芯定位在右侧缸体内;所述换向阀芯上设置有呈左右布置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右侧缸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右侧缸体内设置有压力进气通道、第一回气通道、第二回气通道、第一工作通道和第二工作通道,压力进气通道与进气口连通,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回气通道、第二回气通道连通,第一工作通道与左侧缸体的无杆腔连通,第二工作通道与左侧缸体的有杆腔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左位时,压力进气通道通过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工作通道连通,第二工作通道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回气通道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右位时,压力进气通道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工作通道连通,第二工作通道通过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回气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自动往复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左侧缸体和右侧缸体,左侧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左端连接有向外伸出左侧缸体的活塞杆,右侧缸体内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内滑动设置有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在阀芯腔内设置有左右两个工位;换向阀芯与活塞之间相互连接,使得活塞位移至最左侧时,带动换向阀芯处于左侧工位,活塞位移至最右侧时,带动换向阀芯处于右侧工位;换向阀芯与右侧缸体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换向阀芯处于左右两个工位时,将换向阀芯定位在右侧缸体内;所述换向阀芯上设置有呈左右布置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右侧缸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右侧缸体内设置有压力进气通道、第一回气通道、第二回气通道、第一工作通道和第二工作通道,压力进气通道与进气口连通,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回气通道、第二回气通道连通,第一工作通道与左侧缸体的无杆腔连通,第二工作通道与左侧缸体的有杆腔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左位时,压力进气通道通过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工作通道连通,第二工作通道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回气通道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右位时,压力进气通道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工作通道连通,第二工作通道通过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回气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成庞涛裴宏杰陆林海李朱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