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重薄膜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86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比重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具体如下:PVC:5%~35%;粒径小于2微米的钨粉:40%~90%;偶联剂:1%~10%;助剂:4%~15%。(*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复合材料,特别是一种高比重薄膜复合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填料本身的密度以及可填入的比例均对提高所得复合材料的密度起决定作用。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为97197487.X,为高密度复合材料,公布了一种高密度复合材料,该专利通过粘结剂把提高强度的纤维和直径2~40微米的钨粉结合,制成一种可用作铅替代品的材料(作为无毒、无铅、对环境安全、省钱的射弹芯替代材料)。其材料成份为钨粉和纤维和粘接剂,通过注塑、模压成型,用于很需要铅的高密度又不希望有铅污染的场合,而作为含铅高密度材料的替代品。但该材料由于其成份(纤维和粘接剂)决定了仅能用注塑或模压成型,因此难制成大面积的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根据声学原理进行设计、生产,工艺简单的高比重薄膜材料。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具体如下PVC5%~35%;粒径小于2微米的钨粉40%~90%;偶联剂1%~10%;助剂4%~15%;通过混炼后可经注塑或模压成型,特别是可通过压延成型工艺而制得大面积的薄膜。其中钨粉的直径优选为0.1~1.8微米,偶联剂采用钛酸酯类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助剂选用普通稳定剂、增塑剂和抗老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本专利技术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密度,而且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无毒,阻燃,特别是在材料成份中摈弃了纤维与粘接剂,因此可通过压延连续成型技术而制得软质薄膜。本材料可用于噪声的隔声降噪。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一步提供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材料综合性能不同重量配比所制材料的密度 材料各项性能 注表中钨粉直径为0.2微米实施例二将各组分以下列配比均匀混合,并在开炼机上混炼,制成1毫米的软质薄片,其平均隔声量在32分贝左右。PVC35%,钨粉(0.6微米)40%,单烷氧基三(二辛基磷酰氧基)钛酸酯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硬脂酸钡2%,三盐基硫酸铅3%。实施例三将下列组分混合均匀后在开炼机上混炼,制成1毫米的软质薄片,其隔声量在18~30分贝之间(100~1600Hz)。PVC5%,钨粉(1.8微米)90%,异丙基三羧基钛酸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硬脂酸钡0.5%,三盐基硫酸铅0.5%。实施例四取PVC20%,钨粉(0.6微米)65%,单烷氧基三(二辛基磷酰氧基)钛酸酯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硬脂酸钡1%,有机锡1%。所制成的复合材料密度为3.54g/cm3。权利要求1.一种高比重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具体如下PVC5%~35%;粒径小于2微米的钨粉40%~90%;偶联剂1%~10%;助剂4%~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高比重薄膜材料,其特征是其中钨粉的直径优选为0.1~1.8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高比重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偶联剂,其采用钛酸酯类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高比重薄膜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助剂,是选用稳定剂、增塑剂和抗老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全文摘要一种高比重薄膜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本专利技术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具体如下PVC5%~35%;粒径小于2微米的钨粉40%~90%;偶联剂1%~10%;助剂4%~15%。本专利技术材料具有机械力学性能好,比重高,无毒,能阻燃,加工性好,能制成任意形状等特点,使用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文档编号C08L27/00GK1424351SQ0215778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蔡伟民, 蔡俊, 徐菲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民蔡俊徐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