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30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由融合接触机构和驱动撑开机构组成,融合接触机构由上器座和下器座组成,所述的驱动放置机构由调节螺杆、左调节块、右调节块组成,通过调节螺杆的转动带动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同时向内侧移动,进而拉开上器座和下器座之间的距离实现融合器的撑开,具有利用椎间融合器的撑开力,恢复椎节的高度的与张力,实现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椎间融合器骨性融合,保障脊柱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作
,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椎间融合器的撑开力,恢复椎节的高度的与张力,实现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椎间融合器骨性融合,保障脊柱稳定的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骨科临床上脊柱退行性变多见,常见的有椎间盘退行性变,椎管狭窄,脊椎滑脱,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者常需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保障脊柱稳定。另外一部分脊柱畸形,外伤,肿瘤,返修手术和感染病人有时也需行椎间融合术以稳定腰椎节段。椎间融合器针对以上脊柱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融合率高,无植骨融合的并发症,现已经普遍应用与临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椎间融合器的撑开力,恢复椎节的高度的与张力,实现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椎间融合器骨性融合,保障脊柱稳定的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由融合接触机构和驱动撑开机构组成,所述的融合接触机构由上器座和下器座组成,所述的上器座的下方两端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的上楔面,上楔面的中部设有与上楔面平行的上楔槽,所述的上器座的下方前后侧中部分别设有上定位座,所述的上定位座内侧面的上器座上设有插入槽,上定位座下方中部设有条形的两端开口的用于放置驱动撑开机构的下放置槽腔,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的与上楔面对称的下楔面,下楔面的中部设有与上楔槽对称的下楔槽,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前后侧面中部分别设有与插入槽配合的插入座,所述的插入座的外侧的下器座上设有供上定位座插入的定位槽,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中部设有与下放置槽腔相配合的上放置槽腔,下放置槽腔与上放置槽腔相配合形成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驱动机构放置腔内设有驱动放置机构,所述的驱动放置机构由调节螺杆、左调节块、右调节块组成,所述的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的上方分别设有与上器座中的上楔面配合的侧上楔面,侧上楔面上设有与上楔槽相配合的侧上楔座,所述的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的下方分别设有与下器座中的下楔面配合的侧下楔面,侧下楔面上设有与下楔槽相配合的侧下楔座,所述的左调节块与右调节块的中部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的调节螺杆左侧部设有正向旋转的外螺纹,调节螺杆的右侧部设有反向旋转的外螺纹,调节螺杆的左端与左调节块相连接,调节螺杆的右端穿过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与右调节块相连接,通过调节螺杆的转动带动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同时向内侧移动,进而拉开上器座和下器座之间的距离实现融合器的撑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器座的上定位座内侧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的下器座的插入座的外侧设有与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定位凹槽的配合作用使上器座和下器座平行上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器座的中部和下器座的中部分别设有与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相连通的植物条孔,方便植骨物与周围组织相融合,从而使椎间融合器更易骨性融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器座的前后两侧和下器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相连通的条形圆孔,方便植骨物与周围组织相融合,从而使椎间融合器更易骨性融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器座的上端面和下器座的下端面分别设有锯齿状的防滑齿,该防滑齿与人体椎体面相吻合,防止融合器移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器座中的上楔槽设为燕尾槽,左调节块与右调节块的侧上楔面上设有与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型侧上楔座,所述的下器座中的下楔槽设为燕尾槽,左调节块与右调节块的侧下楔面上设有与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型侧下楔座,通过燕尾结构连接,保证上器座、下器座和左调节块、右调节块连接的紧密性,防止结构之间松散,影响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楔槽、侧上楔座、下楔槽、侧下楔座设为矩形、圆弧形、多边形或异形。本专利技术由于融合接触机构中的上器座和下器座,驱动撑开机构中的调节螺杆和左调节块、右调节块之间的配合作用,通过调节螺杆的旋转使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向内侧移动进而将上器座和下器座之间的距离增大,实现撑开融合器的作用,具有利用椎间融合器的撑开力,恢复椎节的高度的与张力,实现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椎间融合器骨性融合,保障脊柱稳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上器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1是俯视立体图,2-2是仰视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下器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1是俯视立体图,3-2是仰视立体图。图4是左调节块结构示意图。图5是右调节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其中6-1是撑开前示意图,6-2是撑开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由融合接触机构和驱动撑开机构组成,所述的融合接触机构由上器座1和下器座2组成,所述的上器座1的下方两端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的上楔面3,上楔面3的中部设有与上楔面3平行的上楔槽4,所述的上器座1的下方前后侧中部分别设有上定位座5,所述的上定位座5内侧面的上器座1上设有插入槽6,上定位座5下方中部设有条形的两端开口的用于放置驱动撑开机构的下放置槽腔7,所述的下器座2的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的与上楔面3对称的下楔面8,下楔面8的中部设有与上楔槽4对称的下楔槽9,所述的下器座2的上方前后侧面中部分别设有与插入槽6配合的插入座25,所述的插入座25的外侧的下器座2上设有供上定位座5插入的定位槽10,所述的下器座2的上方中部设有与下放置槽腔7相配合的上放置槽腔11,下放置槽腔11与上放置槽腔7相配合形成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驱动机构放置腔内设有驱动放置机构,所述的驱动放置机构由调节螺杆12、左调节块13、右调节块14组成,所述的左调节块13和右调节块14的上方分别设有与上器座1中的上楔面3配合的侧上楔面15,侧上楔面15上设有与上楔槽4相配合的侧上楔座16,所述的左调节块13和右调节块14的下方分别设有与下器座2中的下楔面8配合的侧下楔面17,侧下楔面17上设有与下楔槽9相配合的侧下楔座18,所述的左调节块13与右调节块14的中部设有调节螺纹孔19,所述的调节螺杆12左侧部设有正向旋转的外螺纹,调节螺杆12的右侧部设有反向旋转的外螺纹,调节螺杆12的左端与左调节块13相连接,调节螺杆12的右端穿过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与右调节块14相连接,通过调节螺杆12的转动带动左调节块13和右调节块14同时向内侧移动,进而拉开上器座1和下器座2之间的距离实现融合器的撑开,所述的上器座1的上定位座5内侧设有定位凹槽20,所述的下器座2的插入座25的外侧设有与定位凹槽20相配合的定位凸台21,定位凸台21与定位凹槽20的配合作用使上器座1和下器座2平行上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的上器座1的中部和下器座2的中部分别设有与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相连通的植物条孔22,方便植骨物与周围组织相融合,从而使椎间融合器更易骨性融合,所述的上器座1的前后两侧和下器座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相连通的条形圆孔23,方便植骨物与周围组织相融合,从而使椎间融合器更易骨性融合,所述的上器座1的上端面和下器座2的下端面分别设有锯齿状的防滑齿24,该防滑齿24与人体椎体面相吻合,防止融合器移位,所述的上器座1中的上楔槽4设为燕尾槽,左调节块13与右调节块14的侧上楔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由融合接触机构和驱动撑开机构组成,所述的融合接触机构由上器座和下器座组成,所述的上器座的下方两端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的上楔面,上楔面的中部设有与上楔面平行的上楔槽,所述的上器座的下方前后侧中部分别设有上定位座,所述的上定位座内侧面的上器座上设有插入槽,上定位座下方中部设有条形的两端开口的用于放置驱动撑开机构的下放置槽腔,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的与上楔面对称的下楔面,下楔面的中部设有与上楔槽对称的下楔槽,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前后侧面中部分别设有与插入槽配合的插入座,所述的插入座的外侧的下器座上设有供上定位座插入的定位槽,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中部设有与下放置槽腔相配合的上放置槽腔,下放置槽腔与上放置槽腔相配合形成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驱动机构放置腔内设有驱动放置机构,所述的驱动放置机构由调节螺杆、左调节块、右调节块组成,所述的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的上方分别设有与上器座中的上楔面配合的侧上楔面,侧上楔面上设有与上楔槽相配合的侧上楔座,所述的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的下方分别设有与下器座中的下楔面配合的侧下楔面,侧下楔面上设有与下楔槽相配合的侧下楔座,所述的左调节块与右调节块的中部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的调节螺杆左侧部设有正向旋转的外螺纹,调节螺杆的右侧部设有反向旋转的外螺纹,调节螺杆的左端与左调节块相连接,调节螺杆的右端穿过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与右调节块相连接,通过调节螺杆的转动带动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同时向内侧移动,进而拉开上器座和下器座之间的距离实现融合器的撑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由融合接触机构和驱动撑开机构组成,所述的融合接触机构由上器座和下器座组成,所述的上器座的下方两端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的上楔面,上楔面的中部设有与上楔面平行的上楔槽,所述的上器座的下方前后侧中部分别设有上定位座,所述的上定位座内侧面的上器座上设有插入槽,上定位座下方中部设有条形的两端开口的用于放置驱动撑开机构的下放置槽腔,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的与上楔面对称的下楔面,下楔面的中部设有与上楔槽对称的下楔槽,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前后侧面中部分别设有与插入槽配合的插入座,所述的插入座的外侧的下器座上设有供上定位座插入的定位槽,所述的下器座的上方中部设有与下放置槽腔相配合的上放置槽腔,下放置槽腔与上放置槽腔相配合形成驱动撑开机构放置腔,驱动机构放置腔内设有驱动放置机构,所述的驱动放置机构由调节螺杆、左调节块、右调节块组成,所述的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的上方分别设有与上器座中的上楔面配合的侧上楔面,侧上楔面上设有与上楔槽相配合的侧上楔座,所述的左调节块和右调节块的下方分别设有与下器座中的下楔面配合的侧下楔面,侧下楔面上设有与下楔槽相配合的侧下楔座,所述的左调节块与右调节块的中部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的调节螺杆左侧部设有正向旋转的外螺纹,调节螺杆的右侧部设有反向旋转的外螺纹,调节螺杆的左端与左调节块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振山汪清
申请(专利权)人:博能华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