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60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包括上间盘、下间盘和设置在上间盘与下间盘之间的髓核体,上间盘和/或下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一部分具有微孔结构。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微孔结构不仅能够增强椎间盘假体与骨质初期固定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促进骨质生长,远期骨质长入微孔结构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固定,因此置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椎间盘假体时,对骨质处理较少,避免出现椎体终板的塌陷情况,并且能够实现椎间盘假体与骨质的结合,使得椎间盘假体与骨质之间的连接更加坚固。

Intervertebral disk prosthesi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rvertebral disc prosthesis, including disc, disc and disc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disc medullary nuclei, for disc and / or disc with microporous structure and a partial skeleton mat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microporous structure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fixed disc prosthesis and the bone at the early stage, and also can promote bone growth, long-term bone ingrowth into porous structure to achieve long-term stable fixation, so the replace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of intervertebral disc prosthesis, bone treatment less, avoid collapse the vertebral endplates, and can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prosthesis and bon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vertebral disc prosthesis and bone more sol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盘假体
本技术涉及人工假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间盘假体。
技术介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先进的假体置换术式,其代替了沿用了近50年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并且克服了后者的不足及主要并发症。传统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病变和神经根病变的手段,但这种传统术式有很大局限性:手术使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导致手术节段丧失运动功能,相邻节段退变加速;植骨不愈合,形成假关节;术后长时间卧床,康复期还需要佩戴颈围7至8周,对病人来说,犹如“枷锁”。从医学角度上讲,颈椎运动需要椎骨钩突关节、椎间关节和关节突小关节的协调。人工椎间盘应用的基本目的是保存受损节段的活动性,同时又避免邻近节段出现退变。颈椎在矢状面和冠状面良好的活动度、适当的假体曲率半径,基本符合正常生理要求的瞬时旋转轴的位置,对于防止邻近节段的病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传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需要对病人的与椎间盘假体配合部为的骨质处理很多,导致置换术后出现椎体终板的塌陷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术后的实际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盘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置换椎间盘假体对骨质处理较多,易导致椎体钟板塌陷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包括上间盘、下间盘和设置在上间盘与下间盘之间的髓核体,上间盘和/或下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一部分具有微孔结构。进一步地,上间盘和/或下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锥形凸起。进一步地,上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上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下间盘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下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进一步地,微孔结构的孔径的范围为500μm至1200μm。进一步地,髓核体与上间盘之间形成弧形配合面,髓核体与上间盘之间能够沿弧形配合面相对移动。进一步地,髓核体与下间盘之间形成平面配合面,髓核体与下间盘之间能够沿平面配合面相对移动。进一步地,椎间盘假体还包括限位柱,限位柱由可吸收材料制成,限位柱与上间盘和下间盘连接,以固定上间盘和下间盘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上间盘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下间盘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限位柱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限位柱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进一步地,椎间盘假体包括两个限位柱,两个限位柱分别设置在上间盘的沿长度方向的两边缘处。进一步地,髓核体上开设有用于让位限位柱的让位凹口。进一步地,限位柱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短边呈弧形的梯形。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微孔结构不仅能够增强椎间盘假体与骨质初期固定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促进骨质生长,远期骨质长入微孔结构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固定,因此置换本技术的椎间盘假体时,对骨质处理较少,避免出现椎体终板的塌陷情况,并且能够实现椎间盘假体与骨质的结合,使得椎间盘假体与骨质之间的连接更加坚固。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椎间盘假体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椎间盘假体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A-A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椎间盘假体,如图1至3所示,该椎间盘假体包括上间盘10、下间盘20和设置在上间盘10与下间盘20之间的髓核体30,上间盘10和/或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一部分具有微孔结构。本技术的椎间盘假体的微孔结构不仅能够增强椎间盘假体与骨质初期固定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促进骨质生长,远期骨质长入微孔结构后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固定,因此置换本技术的椎间盘假体时,对骨质处理较少,避免出现椎体终板的塌陷情况,并且能够实现椎间盘假体与骨质的结合,使得椎间盘假体与骨质之间的连接更加坚固。上述微孔结构为类松质骨骨小梁结构。微孔结构可以通过3D打印实现。需要说明的是,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由钛合金材料经3D打印制成,髓核体30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优选地,上间盘10和/或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锥形凸起。锥形凸起可以在置换假体的初期提高假体与骨质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可以避免假体与骨质之间发生位移,提高手术成功率。进一步优选地,锥形凸起也为微孔结构,以使骨质能够长入锥型凸起,增加椎间盘假体与骨质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上间盘1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上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下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如图3所示,上间盘10的上终板骨界面和下间盘20的下终板骨界面采用解剖形态设计,能够更好的与骨骼实现贴合,实现更好的骨整合效果。优选地,微孔结构的孔径的范围为500μm至1200μm。更优选地,微孔结构的孔径为800μm。该微孔结构是一种相互连通的多向微孔隙结构,孔隙优选直径为800μm,该孔隙有利于骨细胞爬行长入。术后,椎间盘假体的结合面将与生理骨结构发生骨融合,以达到长期稳定的固定连接效果。优选地,髓核体30与上间盘10之间形成弧形配合面,髓核体30与上间盘10之间能够沿弧形配合面相对移动。述髓核体30与上间盘10之间通过弧形配合面形成球形关节面,从而使得上间盘10与髓核体30之间能够进行旋转和弯曲的运动。优选地,髓核体30与下间盘20之间形成平面配合面,髓核体30与下间盘20之间能够沿平面配合面相对移动。述髓核体30与下间盘20之间通过平面配合面形成平面关节面,从而使得下间盘20与髓核体30之间能够进行前后滑移运动。可见,由于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均可以相对髓核体30运动,因此本技术的椎间盘假体可以实现一定的旋转、弯曲,恢复生理自由度。优选地,如图1所示,椎间盘假体还包括限位柱40,限位柱40由可吸收材料制成,限位柱40与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连接,以固定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之间的相对位置。限位柱40由可吸收的铝镁合金制成。在置换初期,椎间盘假体和骨质的连接还不够紧密,因此通过限位柱40限制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之间的相对运动。3至6个月后,上间盘10和下间盘20与相邻椎体骨骼实现骨融合后,限位柱40被吸收,椎间盘假体实现可活动的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椎间盘假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间盘(10)、下间盘(20)和设置在所述上间盘(10)与下间盘(20)之间的髓核体(30),所述上间盘(10)和/或所述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一部分具有微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间盘(10)、下间盘(20)和设置在所述上间盘(10)与下间盘(20)之间的髓核体(30),所述上间盘(10)和/或所述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一部分具有微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间盘(10)和/或所述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锥形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间盘(1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上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所述下间盘(20)的用于与骨骼配合的下终板骨界面为凸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结构的孔径的范围为500μm至120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体(30)与所述上间盘(10)之间形成弧形配合面,所述髓核体(30)与所述上间盘(10)之间能够沿所述弧形配合面相对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体(30)与所述下间盘(20)之间形成平面配合面,所述髓核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