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21918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6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具有两个相反的传输方向,包括:位于该传输系统一侧的第一发射端、第一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一复合泵浦源、第一接收端、第二信号泵浦合波器;位于该传输系统另一侧的第二接收端、第三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二复合泵浦源、第二发射端、第四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一发射端和第二发射端分别用于产生正向和反向两个传输方向的信号光;第一复合泵浦源和第二复合泵浦源均包括1阶泵浦源、2阶泵浦源、3阶泵浦源,分别用于产生1阶泵浦光、2阶泵浦光和3阶泵浦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无中继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节约了系统传输成本,也可以提高传输性能。

Non relay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composite shared pump sour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on relay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compound shared pumping source, has two opposit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including: the first launch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of the terminal, the first signal pump combiner, the first composite pump source, the first and second signal receiving end pump combi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second receiver signal, third pump combiner, second composite pump source, second transmitter, fourth signal pump combiner; the first transmitter and second transmitter respectively for signal light in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two transmission direction; the first composite pumping source and second composite pumping source including 1 order the pump source, 2 order, 3 order pump pump source, which are used to generate 1 order pump, 2 order and 3 order pump pump;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without relay transmission system, It saves the system transmission cost and improves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输系统,尤其是一种光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在海底传输或陆地上的特殊应用场合,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无法在传输链路中建立有源中继及监控系统;或者使用有源中继后的运营和维护费用让运营商无法承受,这时就必须要增大单跨无中继传输距离。光纤的吸收和散射引起光信号的衰减,光纤的色散引起脉冲展宽,降低光信噪比,导致误码率增大,限制了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无中继传输距离最主要的受限因素:信号功率受限(接收端信号功率太低,无法满足接收机的最低灵敏度要求),光信噪比(OSNR)受限,色散受限和非线性受限(例如受激拉曼散射SRS,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等)。超长无中继传输系统为了实现超长距离没有电中继转换设备,一般要综合运用各种光纤放大器配置技术。现有技术中,同向拉曼放大技术的缺点主要是提供的增益较小,一般只有4~8dB,不能满足更长的传输跨距要求。遥泵放大技术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增益,但是泵浦功率超过1W就会在光纤中产生严重的自发拉曼激射,对传输信号造成干扰,导致系统出现误码,泵浦功率无法提高,就限制了传输跨距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具有两个相反的传输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该传输系统一侧的第一发射端、第一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一复合泵浦源、第一接收端、第二信号泵浦合波器;位于该传输系统另一侧的第二接收端、第三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二复合泵浦源、第二发射端、第四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一发射端和第二发射端分别用于产生正向和反向两个传输方向的信号光;第一复合泵浦源和第二复合泵浦源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1阶泵浦光;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1阶泵浦光、2阶泵浦光;复合泵浦源的第三、第四输出端均用于输出1阶泵浦光、2阶泵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具有两个相反的传输方向,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该传输系统一侧的第一发射端、第一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一复合泵浦源、第一接收端、第二信号泵浦合波器;位于该传输系统另一侧的第二接收端、第三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二复合泵浦源、第二发射端、第四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一发射端和第二发射端分别用于产生正向和反向两个传输方向的信号光;第一复合泵浦源和第二复合泵浦源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1阶泵浦光;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1阶泵浦光、2阶泵浦光;复合泵浦源的第三、第四输出端均用于输出1阶泵浦光、2阶泵浦光和3阶泵浦光;第一复合泵浦源和第二复合泵浦源均包括1阶泵浦源、2阶泵浦源、3阶泵浦源,分别用于产生1阶泵浦光、2阶泵浦光和3阶泵浦光;信号光频谱位于3阶泵浦源频谱的3阶拉曼频移处,信号光频谱位于2阶泵浦源频谱的2阶拉曼频移处,信号光频谱位于1阶泵浦源频谱的1阶拉曼频移处;1阶泵浦源频谱位于2阶泵浦源频谱的1阶拉曼频移处;2阶泵浦源频谱位于3阶泵浦源频谱的1阶拉曼频移处;第一发射端的输出端和第一复合泵浦源的第四输出端分别接第一信号泵浦合波器的两个连接端,第一信号泵浦合波器的公共端通过正向前端传输光纤接第3正向远程增益模块RGU3的第一输入端,第3正向远程增益模块RGU3的输出端通过第3段后端传输光纤连接第2正向远程增益模块RGU2的第一输入端;第2正向远程增益模块RGU2的输出端通过第2段后端传输光纤连接第1正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的第一输入端;第1正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的输出端通过第1段后端传输光纤连接第三信号泵浦合波器的公共端;第二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接第三信号泵浦合波器的一个连接端;第三信号泵浦合波器的另一个连接端接第二接收端的输入端;第二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2段后端旁路光纤连接第2正向远程增益模块RGU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复合泵浦源的第三输出端通过第3段后端旁路光纤连接第3正向远程增益模块RGU3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发射端的输出端和第二复合泵浦源的第四输出端分别接第四信号泵浦合波器的两个连接端,第四信号泵浦合波器的公共端通过反向后端传输光纤接第3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3的第一输入端,第3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3的输出端通过第3段前端传输光纤接第2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2的第一输入端;第2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2的输出端通过第2段前端传输光纤接第1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1的第一输入端;第1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1的输出端通过第1段前端传输光纤接第二信号泵浦合波器的公共端,第一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接第二信号泵浦合波器的一个连接端,第二信号泵浦合波器的另一个连接端接第一接收端的输入端;第一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2段前端旁路光纤连接第2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2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复合泵浦源的第三输出端通过第3段前端旁路光纤连接第3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3的第二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复合泵浦源包括:1阶泵浦源的输出端接第一功率分束器的输入端,第一功率分束器的一个输出端作为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另一输出端接第一波长合波器的一个连接端,2阶泵浦源的输出端接第一波长合波器的另一连接端;第一波长合波器的公共端接第二功率分束器的输入端;第二功率分束器的一个输出端作为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另一输出端接第二波长合波器的一个连接端,3阶泵浦源的输出端接第二波长合波器的另一连接端,第二波长合波器的公共端接第三功率分束器的输入端,第三功率分束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作为复合泵浦源的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2段后端旁路光纤的长度等于第1、2段后端传输光纤长度之和;第3段后端旁路光纤的长度等于第1、2、3段后端传输光纤长度之和;第2段前端旁路光纤的长度等于第1、2段前端传输光纤长度之和;第3段前端旁路光纤的长度等于第1、2、3段前端传输光纤长度之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各远程增益模块包括内置合波器、掺铒光纤、隔离器;内置合波器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作为远程增益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内置合波器的公共端通过掺铒光纤连接隔离器的一端,隔离器的另一端作为远程增益模块的输出端。5.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荣华李现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