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系统和具备中继功能的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
技术介绍
中继UE是指UE同时具备UE侧功能和中继侧功能,即UE在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受控端,为用户提供拨打电话等终端功能的同时,还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部分提供数据中继功能,以提升网络的覆盖和容量。目前,中继UE的中继侧协议体系中不具备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从而,现有中继UE无法为任何的无线资源控制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导致全部的无线资源控制功能均需交由移动通信基站eNB负责,eNB通过中继UE的中继,实现在无线资源控制过程中与接入中继UE的UE进行信令交互。然而,中继UE接入eNB存在时延,不利于快速的无线资源控制,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为无线资源控制提供技术支持的的中继UE或中继方式,以避免过大时延,提升中继UE对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的支持能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用户设备UE的UE信令包;在所述UE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UE时,基于第一预设协议组对所述UE信令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第一目的信令;基于第二预设协议组对所述第一目的信令进行格式封装处理,得到第一目的信令包;所述第一预设协议组或所述第二预设协议组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将所述第一目的信令包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节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用户设备,所述方
法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设备UE的UE信令包;
在所述UE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外的其他UE时,基于第一预设协议组对
所述UE信令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第一目的信令;
基于第二预设协议组对所述第一目的信令进行格式封装处理,得到第一
目的信令包;所述第一预设协议组或所述第二预设协议组包括无线资源控制
RRC协议;
将所述第一目的信令包发送至移动通信网络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UE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时,将接收自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UE信令
包作为第一目的信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预设协议组
对所述UE信令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第一目的信令,包括:
依次依据物理层PHY协议、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协议、无线链路控制层
RLC协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及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对所述UE信令包
进行解封装,得到第一目的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信令包、第一目的
信令的个数为M个,M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所述基于第二预设协议组对所述
第一目的信令进行格式封装处理,包括:
依据预设的聚合规则,将所述M个第一目的信令聚合为P个第一中间信令
包,P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且P≤M;
对每个所述第一中间信令包进行预设的中继格式封装,得到P个第二中间
信令包;所述第二中间信令包包括中继协议头,所述中继协议头包括S个UE
标识,所述S个UE标识分别为构成所述第一中间信令包的S个目的信令的来源
UE标识,S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且S≤M;
依次依据RRC协议、PDCP、RLC协议、MAC协议、PHY协议对每个所述
第二中间信令包进行格式封装,得到P个第一目的信令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信令包、第一目的
\t信令的个数为一个,则所述基于第二预设协议组对所述第一目的信令进行格
式封装处理,包括:
对所述第一目的信令进行预设的中继格式封装,得到第三中间信令包;
所述第三中间信令包包括中继协议头,所述中继协议头包括一UE标识,所述
UE标识为所述目的信令的来源UE标识;
依次依据RRC协议、PDCP、RLC协议、MAC协议、PHY协议对所述第三
中间信令包进行格式封装,得到第一目的信令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预设协议组
对所述UE信令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第一目的信令,包括:
依次依据PHY协议、MAC协议、RLC协议、PDCP对所述UE信令包进行
解封装,得到第一目的信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信令包、第一目的
信令的个数为M个,M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所述基于第二预设协议组对所述
第一目的信令进行格式封装处理,包括:
在RRC协议层依据预设的聚合规则,将所述M个第一目的信令聚合为P个
第四中间信令包,P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且P≤M;
在RRC协议层对每个所述第四中间信令包进行预设的中继格式封装,得
到P个第五中间信令包;所述第五中间信令包包括中继协议头,所述中继协议
头包括S个UE标识,所述S个UE标识分别为构成所述第一中间信令包的S个目
的信令的来源UE标识,S为不小于1的自然数,且S≤M;
依次依据PDCP、RLC协议、MAC协议、PHY协议对每个所述第四中间信
令包进行格式封装,得到P个第一目的信令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信令包、第一目的
信令的个数为一个,则所述基于第二预设协议组对所述第一目的信令进行格
式封装处理,包括:
在RRC协议层对所述第一目的信令进行预设的中继格式封装,得到第六
中间信令包;所述第六中间信令包包括中继协议头,所述中继协议头包括一
UE标识,所述UE标识为所述目的信令的来源UE标识;
依次依据PDCP、RLC协议、MAC协议、PHY协议对所述第六中间信令包
进行格式封装,得到第一目的信令包。
9.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规则为如下规
则中的任意一种:
基于信令来源的预设聚合规则;基于信令类型的预设聚合规则;基于逻
辑信道/信道组的预设聚合规则;独立传输时的一对一映射规则。
10.一种数据中转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用户设备,所述
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移动通信网络节点的节点信令包;
基于第三预设协议组对所述节点信令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第二目的
信令及所述第二目的信令对应的目的UE标识,所述第三预设协议组包括RRC
协议;
在所述目的UE标识对应的UE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外的其他UE时,基
于第四预设协议组对所述第二目的信令、目的UE标识进行格式封装,得到第
二目的信令包;
将所述第二目的信令包发送至所述目的UE标识对应的目的UE。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目的UE标识对应的UE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时,将所述第二目的信
令作为待发送的第二目的信令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信令包包括K个
信令及与所述K个信令一一对应的K个目的UE标识,K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
基于第三预设协议组对所述节点信令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第二目的信令
及所述第二目的信令对应的目的UE标识,包括:
依次依据PHY协议、MAC协议、RLC协议、PDCP及RRC协议对所述节点
信令包执行解封装;
将解封装后的节点信令包拆分为K个信令及与所述K个信令一一对应的K
个目的UE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数据包括一个
信令及与所述信令对应的目的UE标识,则基于第三预设协议组对所述节点信
令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第二目的信令及所述第二目的信令对应的目的UE
标识,包括:
依次依据PHY协议、MAC协议、RLC协议、PDCP及RRC协议对所述节点
\t信令包执行解封装,得到所述信令及与所述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璐,张云飞,郑倩,
申请(专利权)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