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鲍惠忠专利>正文

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166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千斤顶,包括上支臂、下支臂、支座、丝杠及底座,上支臂的上端铰接于支座上,下支臂的下端铰接于底座上,丝杠横向设于上支臂与下支臂之间,上支臂的下端及下支臂的上端均能来回移动的连接于丝杠上,上支臂的下端与相应下支臂的上端相转动连接,支座的顶部设置有能相对于该支座转动的万向转动座,该万向转动座的顶部具有能将重物托起的承托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在起重汽车过程中,无论汽车对地面产生怎样的倾斜,可随时根据汽车对地面产生的倾斜角度进行自由摆动调节,使万向转动座顶部的承托块始终保持与汽车底面进行面接触,提高了千斤顶的使用稳定性,确保汽车可平稳上升,增加汽车起重的安全性。

Lifting ja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jack, including the support arm and a lower arm, bearing, screw and a base. The upper arm is hinged with the upper end to the support, under the support arm is hinged with the lower end to the base, between the screw arranged on the upper arm and the lower horizontal arm, lower arm and upper branch the arm can move back and forth connected to the screw on lower end of the upper arm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orresponding arm are connected, bearings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universal relative to the rotation of the bearing seat, the universal rotation seat can be at the top of a supporting block heavy lift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in the lifting process of vehicle, regardless of how the car on the ground tilt,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tilt angle of free swing car on the ground, a supporting block so that the universal rotating seat at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 of the car is always keep in contact,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Jack make sure that the car can be smooth, rise, increase of vehicle safety 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千斤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千斤顶,特别是一种使用稳定性好的千斤顶。
技术介绍
剪式千斤顶是一种常用的起重设备。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196697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剪式千斤顶》(申请号:CN201010243368.2)披露了一种千斤顶的结构,其包括底座、座架、丝杠和一对臂,每个臂可旋转地连接至底座和座架上,每个臂铰接在弯头处;具有与丝杠相互配合的螺纹表面的锁紧螺母构件可旋转地连接至两个臂中的一个,该锁紧螺母构件可在啮合状态和松开状态之间旋转,在啮合状态下,螺纹表面与丝杠啮合,而在松开状态下,螺纹表面与丝杠解除啮合;当锁紧螺母构件处于松开状态时,不需要旋转丝杠就能使座架移向或移离底座,而锁紧螺母构件只有在啮合状态下时,才必须转动丝杠使座架移向或移离底座。上述结构的千斤顶较为便于操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千斤顶将汽车不断顶起,汽车的上升面与千斤顶之间的面接触面积逐渐减小,导致汽车的大部分重量负重于千斤顶上表面的边线上,进而使千斤顶倾斜,稳定性极差,甚至无法正常使用。因此,对于目前的千斤顶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稳定性好的千斤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千斤顶,包括上支臂、下支臂、支座、丝杠及底座,所述上支臂为两个并上端分别铰接于支座两相对的侧面上,所述下支臂为两个并下端分别铰接于底座两相对的侧面上,所述丝杠横向设于上支臂与下支臂之间,所述上支臂的下端及下支臂的上端均能来回移动的连接于丝杠上,且所述上支臂的下端与相应下支臂的上端相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顶部设置有能相对于该支座转动的万向转动座,该万向转动座的顶部具有能将重物托起的承托块。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万向转动座上设有开口朝上布置的球形孔,对应的,所述承托块的底部具有能转动的设于该球形孔中的连接球体。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装配、提高千斤顶的稳定性,万向转动座可选用减震型自润球铰支座。作为优选,所述的千斤顶还包括能驱动支座上升或下降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与所述丝杠连接并能驱动该丝杠转动。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实现千斤顶的上升或下降。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齿轮传动组件,所述电机的输入端通过电源线与一汽车点烟器插头相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传动组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丝杠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人为转动丝杠相比,省时、省力,且操作快速,使用更加方便。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电源线上还连接有能控制电机正转或翻转的控制开关。设置该控制开关,以便于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实现千斤顶的上升或下降,为使用者提供便利。优选地,所述下支臂上还设置有靠近底座布置的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通过电源线与电机相连接,在所述上支臂下降至与下支臂相折叠状态下,所述上支臂的下边沿碰触限位开关以断开电机电源。采用这样的结构,以避免上支臂相对于下支臂折叠过度,导致二者之间摩擦增大,影响千斤顶下次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在支座顶部设置了万向转动座,在起重汽车过程中,无论汽车对地面产生怎样的倾斜,都可随时根据汽车对地面产生的倾斜角度进行自由摆动调节,从而使万向转动座顶部的承托块始终保持与汽车底面进行面接触,大大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千斤顶上升过程中重力偏移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千斤顶的使用稳定性,确保汽车可平稳上升,增加了汽车起重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下降状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上升状态);图3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千斤顶包括上支臂1、下支臂2、支座3、丝杠4、底座5及驱动机构6。本实施例中的上支臂1为两个,两上支臂1的上端分别铰接于支座3的一个侧面上,且两个上支臂1相对布置于支座3的两侧,两上支臂1的上端分别具有能相互啮合的第一齿部11。下支臂2也为两个,两下支臂2的下端分别铰接于底座5的一个侧面上,且两个下支臂2相对布置于底座5的两侧,两下支臂2的下端分别具有能相互啮合的第二齿部21。丝杠4横向设于上支臂1与下支臂2之间,且上支臂1与下支臂2相对于该丝杠4上下对称布置。上支臂1的下端及下支臂2的上端均能来回移动的连接于丝杠4上,且上支臂1的下端与相应下支臂2的上端相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座3的顶部设置有能相对于该支座3转动的万向转动座7,该万向转动座7的顶部具有能将重物托起的承托块71。具体的,万向转动座7上设有开口朝上布置的球形孔,对应的,承托块71的底部具有能转动的设于该球形孔中的连接球体711,该连接球体711可在球形孔中进行15°万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的万向转动座7可直接选用减震型自润球铰支座,以便于装配。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6用以驱动支座3上升或下降,从而将汽车顶起或放下。驱动机构6与丝杠4连接并能驱动该丝杠4转动。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61及齿轮传动组件62,电机61的输入端通过电源线10与一汽车点烟器插头63相连接,电机61的输出端与齿轮传动组件62的一端相连接,齿轮传动组件62的另一端与丝杠4相连接。电源线10上连接有能控制电机61正转或翻转的控制开关64。下支臂2上还设置有靠近底座5布置的限位开关65,该限位开关65通过电源线与电机61相连接,在上支臂1下降至与下支臂2相折叠状态下,上支臂1的下边沿碰触限位开关65以断开电机61电源。使用本实施例的千斤顶时,将汽车点烟器插头63与汽车上的点烟器插座相连接,操控控制开关64,使电机61正转,进而通过齿轮传动组件62带动丝杠4正转,此时,上支臂1的下端与下支臂2的上端分别沿丝杠4移动并向丝杠4中间靠近,从而使支座3上升,将汽车顶起,在起重汽车过程中,无论汽车对地面产生怎样的倾斜,万向转动座7可随时根据汽车对地面产生的倾斜角度进行自由摆动调节,从而使万向转动座7顶部的承托块71始终保持与汽车底面进行面接触,大大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千斤顶上升过程中重力偏移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汽车上升的稳定性;汽车修理完毕后,再次操控控制开关64,使电机61反转,进而通过齿轮传动组件62带动丝杠4反转,此时,上支臂1的下端与下支臂2的上端分别沿丝杠4移动并向丝杠4两端分离,从而使支座3下降,当下降至上支臂1与下支臂2相折叠时,上支臂1的下边沿碰触限位开关65断开电机61电源,此时,可将汽车点烟器插头63自汽车上点烟器插座上拔下,收纳千斤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千斤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千斤顶,包括上支臂(1)、下支臂(2)、支座(3)、丝杠(4)及底座(5),所述上支臂(1)为两个并上端分别铰接于支座(3)两相对的侧面上,所述下支臂(2)为两个并下端分别铰接于底座(5)两相对的侧面上,所述丝杠(4)横向设于上支臂(1)与下支臂(2)之间,所述上支臂(1)的下端及下支臂(2)的上端均能来回移动的连接于丝杠(4)上,且所述上支臂(1)的下端与相应下支臂(3)的上端相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的顶部设置有能相对于该支座(3)转动的万向转动座(7),该万向转动座(7)的顶部具有能将重物托起的承托块(7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斤顶,包括上支臂(1)、下支臂(2)、支座(3)、丝杠(4)及底座(5),所述上支臂(1)为两个并上端分别铰接于支座(3)两相对的侧面上,所述下支臂(2)为两个并下端分别铰接于底座(5)两相对的侧面上,所述丝杠(4)横向设于上支臂(1)与下支臂(2)之间,所述上支臂(1)的下端及下支臂(2)的上端均能来回移动的连接于丝杠(4)上,且所述上支臂(1)的下端与相应下支臂(3)的上端相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的顶部设置有能相对于该支座(3)转动的万向转动座(7),该万向转动座(7)的顶部具有能将重物托起的承托块(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转动座(7)上设有开口朝上布置的球形孔,对应的,所述承托块(71)的底部具有能转动的设于该球形孔中的连接球体(71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驱动支座(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惠忠
申请(专利权)人:鲍惠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