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674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所述的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集合到一个罐体中,罐体自上而下为所述的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所述的污泥斗上部开若干配水孔,所述的配水区设置有导流筒,所述的导流筒底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的配水区设置有进水口、进药口及出泥口,进一步,还包括电机和轴。该新型高密度沉淀池,集成度高、高效节能,适用于市政污水的深度处理,尤其适用于小型规模污水的深度处理。

A new type of 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w 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including filling area, mud bucket and water distribution area, filling area, the sludge bucket and a water distribution area set to a tank, tank top filling area, for the sludge bucket and a water distribution area, the upper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ludge bucket water, water distribution area is arranged in the guide tube,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blade with water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 inlet, the medicine feeding port and the sludge outlet, further, and also comprises a motor shaft. The novel high-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has high integra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municipal sewage, an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deep treatment of small-scale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配水区在沉淀池底部的上流式沉淀池,尤其是不需污泥循环泵实现污泥回流的沉淀池。集成度高、高效节能,用于市政污水的深度处理,尤其适用于小型规模污水的深度处理。
技术介绍
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紧凑、高效、灵活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项领域,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由混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沉淀区组成,污泥通过底部排出和通过泵从底部将污泥回流。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尤其是应用在小型规模污水处理中,占地比较大,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该沉淀池具有集成度高、占地更小、能耗更小的特点。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所述的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集合到一个罐体中,罐体自上而下为所述的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其中,所述的污泥斗上部开若干配水孔。其中,所述的配水区设置有导流筒,所述的导流筒底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的搅拌叶为双叶结构,叶片倾角向上。其中,所述的配水区设置有进水口、进药口及出泥口。进一步,还包括电机和轴,所述的电机置于沉淀池上部,所述的轴与所述的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的轴竖向贯穿整个沉淀池并与搅拌叶连接。所述的轴采用钢管或实心钢铁制作。处于污泥斗和配水区位置的轴表面为螺旋结构。处于导流筒上方及污泥斗下方位置的轴上设置减速机。进一步,所述的导流筒为圆形。所述的导流筒上部设置有吊环,吊环与所述的污泥斗连接。有益效果:新型高密度沉淀池由配水区、污泥斗和填料区集合到一个罐体中,集成度高。所述的新型高密度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加药絮凝,均通过电机带动轴以及搅拌叶转动,起到污水提升与药剂混合和污泥从污泥斗回流到配水区的作用,污泥回流无需污泥循环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1-1剖视图;图3为图1的轴2大样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高密度沉淀池做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沉淀池整体为一圆形罐体,结构从上到下为电机1、轴2、出水槽3、填料层4、污泥斗6、配水区12。电机1置于沉淀池上部,轴2与电机1驱动连接,轴2竖向贯穿整个沉淀池。为了更清楚的显示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可参考附图1,该图为本实施例的平面图,可清楚的看到电机1与高密度沉淀池的位置,出水槽3和出水口10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试可选择焊接,在高度上出水管底部标高和出水槽底部标高一致即可。污泥斗6上开设配水孔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配水孔流速控制为0.3~0.65m³/s。配水区12从上到下设置有吊环7、进药管8、进水管9、出泥管11、导流筒13、搅拌叶22。吊环7连接污泥斗6和导流筒13。配水区12的同一侧设置的进药管8与进水管9,进药管8与进水管9把药和水从沉淀池外引到导流筒13。搅拌叶22置于导流筒13的底部。搅拌叶22为双叶结构,叶片倾角向上。轴2连接电机与搅拌叶。出泥管11可以把污泥斗6中的泥巴排出。轴2采用钢管或实心钢铁制作。如图2所示,处于污泥斗和配水区位置的轴表面为螺旋结构21。处于导流筒上方及污泥斗下方位置的轴上设置减速机2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减速机输出转速为20~40rpm。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污水由进水管9进入导流筒13,在搅拌叶22的提升作用下上升跌落到配水区12,经过配水孔5进行均匀配水,在重力及斜管的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药剂经过进药管8进入导流筒13内部,在搅拌叶22的提升作用下上升跌落到配水区12,配水区经过底部进入导流筒,形成水力循环,使得污水起到絮凝作用。污泥经过轴2上的螺栓结构,将污泥斗6的污泥回流至导流筒,实现污泥回流。配水区位于沉淀池底部,减少了占地面积。水提升和污泥回流共用一套电机,降低了能耗。该新型高密度沉淀池,集成度高、高效节能,适用于市政污水的深度处理,尤其适用于小型规模污水的深度处理。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集合到一个罐体中,罐体自上而下为所述的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集合到一个罐体中,罐体自上而下为所述的填料区、污泥斗和配水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斗上部开若干配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区设置有导流筒,所述的导流筒底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的搅拌叶为双叶结构,叶片倾角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区设置有进水口、进药口及出泥口。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和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凤杨刘永峰肖海水练文标武斌陈警生
申请(专利权)人: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