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874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1:06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单元、一第一偏光片以及一第二偏光片。显示单元具有一侧面。第一偏光片位于显示单元的上方,其中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弯折部。第二偏光片位于显示单元的下方,其中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至少部分第一弯折部与至少部分第二弯折部在显示单元的侧面上彼此迭合,且第一偏光片的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的透振方向彼此垂直。显示装置藉由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相互迭合的配置,将能有效阻挡光线进入显示单元的侧面,而消除了可视化区域的漏光现象,进而使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质量。

display device

A display device. The display device comprises a display unit, a first polarizer and a second polarizer. The display unit has a profile. The first polarizer is positioned above the display unit, wherein the first polarizer has a first bending portion. The second polarizer is positioned below the display unit, wherein the second polarizer has a second bending portion. At least part of the first bending part and at least a part of the second bending part overlap each other on the side of the display unit,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first polarizer is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through the direction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second polarizer.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first bending portion and the second bending portion of the overlapping configuration, will can effectively block the light into the side of the display unit, and eliminates the leakage phenomenon visualization area, so that the display device has a good display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揭露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质量不断提升。就单一显示装置而言,如何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幕利用率,一直是重要的课题之一。举例而言,具有窄边框设计的手机机种现已为市场上的主流。然而,为了因应上述的窄边框需求,手机屏幕上所设的遮光组件的宽度(即,可视化区域至屏幕边框的距离)极小,因此在大视角的观察角度时,观察者可能将会在可视化区域中看到亮线,此即可视化区域的漏光现象,而对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揭露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质量。本揭露的一实施态样包括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单元、一第一偏光片以及一第二偏光片。显示单元具有一侧面。第一偏光片位于显示单元的上方,其中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弯折部。第二偏光片位于显示单元的下方,其中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至少部分第一弯折部与至少部分第二弯折部在显示单元的侧面上彼此迭合,且第一偏光片的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的透振方向彼此垂直。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偏光片自显示单元的上方沿一第一转向向外弯折后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显示单元的侧面实质上平行。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偏光片自显示单元的下方沿一第二转向向外弯折后形成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与显示单元的侧面实质上平行。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弯折部覆盖显示单元的侧面,且第一弯折部位于显示单元的侧面与第二弯折部之间。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弯折部的一端部的水平位置与第二偏光片的一水平部的上表面的水平位置齐平,且第二弯折部的一端部的水平位置位于该第一偏光片的上表面的水平位置与透光基板之间。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单元包含一主动数组基板以及一彩色滤光层。主动数组基板位于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之间。彩色滤光层位于主动数组基板与第一偏光片之间,且主动数组基板的侧面与彩色滤光层的侧面共同形成显示单元的侧面。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一黑色矩阵。黑色矩阵位于主动数组基板与彩色滤光层之间,其中黑色矩阵定义显示装置的一可操作化区域,且黑色矩阵的内侧边缘邻接可操作化区域的边缘。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一透光基板以及一遮光组件。透光基板位于第一偏光片的上方。遮光组件位于第一偏光片与透光基板之间,其中遮光组件定义显示装置的一可视化区域,且遮光组件的内侧边缘邻接可视化区域的边缘。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可视化区域与透光基板的一边缘之间的宽度小于2毫米。在本揭露的部分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一胶体,位于透光基板与第一偏光片之间。基于上述,本揭露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藉由第一偏光片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偏光片的第二弯折部相互迭合的配置,将能有效阻挡光线进入显示单元的侧面,而消除了可视化区域的漏光现象,进而使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显示质量。附图说明阅读以下详细叙述并搭配对应之图式,可了解本揭露之多个态样。应注意,根据业界中的标准做法,多个特征并非按比例绘制。事实上,多个特征之尺寸可任意增加或减少以利于讨论的清晰性。图1是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至图4是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偏光片或第二偏光片的制作流程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偏光片或第二偏光片的顶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显示装置110:透光基板120:遮光组件130:胶体140:第一偏光片141:第一弯折部141e、161e:端部143u、163u:上表面150:显示单元151:主动数组基板153:彩色滤光层150S:侧面160:第二偏光片161:第二弯折部163:水平部170:背光模块180:黑色矩阵AA:可操作化区域BP:弯折部CR:留白区D:宽度D1:第一转向D2:第二转向L:光线PL:偏光片VA:可视化区域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1是依据本揭露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的侧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含一透光基板110、一遮光组件120、一胶体130、一第一偏光片140、一显示单元150、一第二偏光片160以及一背光模块170。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基板110例如为一玻璃盖体,遮光组件120包括不透明的绝缘材料,例如为一油墨,胶体130例如为一光学胶,但本揭露皆不以此为限。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透光基板110位于第一偏光片140的上方,胶体130位于透光基板110与第一偏光片140之间,用以接合透光基板110与第一偏光片140。遮光组件120位于第一偏光片140与透光基板110之间,其中遮光组件120定义显示装置100的一可视化区域VA。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组件120定义出可视化区域VA的边界的方式为遮光组件120的内侧边缘邻接可视化区域VA的边缘。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可视化区域VA与透光基板110的一边缘之间的宽度D实质上小于2毫米,而可适用于窄边框设计的需求。应注意的是,上述各參數范围仅作为例示說明,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露。更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140位于显示单元150的上方,第二偏光片160位于显示单元150的下方,换言之,显示单元150位于第一偏光片140与第二偏光片160之间。并且,显示单元150包含一主动数组基板151以及一彩色滤光层153,而背光模块170则用以提供显示单元150呈现显示效果时所需的光线。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150具有一侧面150S。此显示单元150的侧面150S是由主动数组基板151的侧面与彩色滤光层153的侧面共同形成。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动数组基板151位于第一偏光片140以及第二偏光片160之间,彩色滤光层153位于主动数组基板151与第一偏光片140之间,并且主动数组基板151与彩色滤光层153的侧面共平面,因此,主动数组基板151的侧面与彩色滤光层153的侧面共同形成显示单元150的侧面150S。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更包含一黑色矩阵180,黑色矩阵180位于主动数组基板151与彩色滤光层153之间,其中黑色矩阵180定义显示装置100的一可操作化区域AA。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黑色矩阵180定义出可操作化区域AA的边界的方式为黑色矩阵180的内侧边缘邻接可操作化区域AA的边缘。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黑色矩阵180的外侧边缘至显示单元150的侧面150S仍有一段距离,此即为显示单元150的留白区CR。在大视角的观察角度时,观察者可能会在可视化区域VA中看见此显示单元150的留白区CR。然而,此时背光模块170发出的光线若会从显示单元150的侧面150S进入,就可能会在留白区CR发生散射现象,而形成一条细小亮线。因此,若在显示单元150的侧面150S上,并无设置任何足以包裹或挡光的构件的话,观察者在大视角的观察角度时,可能将会看到上述的亮线现象(即可视化区域VA的漏光现象),而对显示装置100的显示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藉由第一偏光片140的第一弯折部141与第二偏光片160的第二弯折部161在显示单元150的侧面150S上相互迭合的配置特征,避免产生上述漏光现象的风险。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示单元,具有一侧面;一第一偏光片,位于该显示单元的上方,其中该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弯折部;以及一第二偏光片,位于该显示单元的下方,其中该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至少部分该第一弯折部与至少部分该第二弯折部在该显示单元的该侧面上彼此迭合,且该第一偏光片的透振方向与该第二偏光片的透振方向彼此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示单元,具有一侧面;一第一偏光片,位于该显示单元的上方,其中该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弯折部;以及一第二偏光片,位于该显示单元的下方,其中该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弯折部,至少部分该第一弯折部与至少部分该第二弯折部在该显示单元的该侧面上彼此迭合,且该第一偏光片的透振方向与该第二偏光片的透振方向彼此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偏光片自该显示单元的上方沿一第一转向向外弯折后形成该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与该显示单元的该侧面实质上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所述之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偏光片自该显示单元的下方沿一第二转向向外弯折后形成该第二弯折部,该第二弯折部与该显示单元的该侧面实质上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弯折部覆盖该显示单元的该侧面,且该第一弯折部位于该显示单元的该侧面与该第二弯折部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弯折部的一端部的水平位置与该第二偏光片的一水平部的上表面的水平位置齐平,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翔飞陈坤松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