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176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隔热条以及隔热条两侧的玻璃,玻璃的内侧真空压合有聚碳酸酯材料层,隔热条的外侧与玻璃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结构密封胶与玻璃粘接,达到了保温效果更好的目的。

Super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insulating gla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per insulation composite hollow glass, the technological scheme including insulation and heat insulation glass on both sides of the inner vacuum glass laminated polycarbonate material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insulation structural sealant and glass, adhesive sealant and glass structure, to achieve better insul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特别涉及一种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
技术介绍
中空玻璃是一种良好的隔热隔音并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包括两片玻璃,两片玻璃的边缘处设置有隔热条,隔热条与玻璃之间进行粘接。现有的中空玻璃可参考申请号为201610156430.1的专利,中空玻璃中的隔热条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180052362.X的专利,通过隔热条的设置,有一定的隔热效果,而两片玻璃之间有一个一体的空腔,空腔内有空气,在外侧的玻璃受热后,可以通过空腔内空气进行一定的热传导,为此现有的中空玻璃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效果更好的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包括隔热条以及隔热条两侧的玻璃,玻璃的内侧真空压合有聚碳酸酯材料层,隔热条的外侧与玻璃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结构密封胶与玻璃粘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碳酸酯材料层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使得热量不容易因空气而传导到内侧的玻璃上;同时聚碳酸酯材料层对玻璃起到加强的效果,使得玻璃不容易因撞击而发生损坏;而在聚碳酸酯材料层压合在玻璃上的情况下,结构密封胶直接和玻璃粘接,使得玻璃固定较为的牢固。较佳的,隔热条与玻璃粘接,聚碳酸酯材料层的边缘与隔热条的内侧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条粘接玻璃后对玻璃也有一定的固定作用,进一步保证玻璃固定的牢固程度。较佳的,隔热条内侧的边缘处形成有台阶,聚碳酸酯材料层的边缘卡接于台阶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阶卡接住聚碳酸酯材料层后,可以对聚碳酸酯材料层进行一定的限制,使得聚碳酸酯材料层固定更加的稳定。较佳的,台阶的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凸点,聚碳酸酯材料层内侧的边缘形成有与凸点配合的凹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点对聚碳酸酯材料层进行进一步的限制,一方面进一步的固定聚碳酸酯材料层,另一方面,使得空气不容易从边缘处进入玻璃和聚碳酸酯材料层之间,使得真空压合较为的稳定。较佳的,两玻璃之间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分隔两片玻璃之间空间的隔热片,隔热条内侧形成有插接槽,隔热片的边缘与插接槽插接配合。在对隔热片进行安装时,只要隔热片的边缘插入插接槽中即可,安装较为的方便。较佳的,插接槽由隔热条内侧向外突出形成的两条安装条夹持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片安装时较为的方便。较佳的,隔热条由尼龙-66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66疲劳强度和刚性较高,耐热性较好,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较佳的,隔热条的外侧设有倒角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填充结构胶时,结构密封胶可以较为方便充分的到达隔热条侧方与玻璃的粘接处,填充较为的充分,连接较为的稳定。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隔热效果较好,加强了玻璃的结构强度,聚碳酸酯材料层固定较为方便稳固且隔热片安装较为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四中隔热条和聚碳酸酯材料层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玻璃;2、结构密封胶;3、隔热条;31、插接槽;32、干燥空腔;33、台阶;331、凸点;4、聚碳酸酯材料层;5、隔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包括中间的隔热条3以及隔热条3两侧的两片玻璃1,隔热条3由尼龙-66制成。在其中一块玻璃1的内侧真空压合有聚碳酸酯材料层4,隔热条3的两侧粘接在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内侧,在隔热条3的外侧和玻璃1之间填充有结构密封胶2,结构密封胶2和两侧的玻璃1以及隔热条3粘接。为了结构胶更加充分的进行填充,隔热条3外侧靠近玻璃1的边缘处设置有倒角结构,结构密封胶2进行填充时可以较为方便的到达密封条和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粘接处。隔热条3内部形成有干燥空腔32,干燥空腔32内可以填充有干燥剂。玻璃1分为在室外的外玻璃1以及位于室内的内玻璃1,热量先通过外玻璃1向内进行传递,到达隔热条3以及内部的空间,内部的空气温度会有一定的上升,在传递时经过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分隔,将热量进行一定程度的阻隔,同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玻璃1的结构强度。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块玻璃1的内侧均设置有聚碳酸酯材料层4。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条3也直接和玻璃1粘接,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边缘与隔热条3的内侧抵接。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隔热条3内侧的边缘处形成有台阶33,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边缘插接入台阶33处,收到台阶33内壁的压持,将聚碳酸酯材料层4卡住。结合图5,台阶33的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凸点331,聚碳酸酯材料层4内侧的边缘形成有凹陷,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边缘卡接入台阶33处后,凸点331卡入凹陷内。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进行更加有效的隔热,在两片玻璃1之间设置有隔热片5,隔热片5由聚碳酸脂或丙烯酸酯制成,隔热片5可以是与玻璃1平行设置,将两片玻璃1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两个小空间,当然,在设置两片以上的隔热片5时可以分隔成多个平行的小空间。为了固定隔热片5,在隔热条3的内侧设置有插接槽31,插接槽31可以是由隔热条3内侧向外突出形成的两条安装条夹持而成,隔热片5的边缘插接在插接槽31中。经过隔热片5阻隔,分隔空间的空气和热量不容易相互传递,在靠近外玻璃1一侧空间中的热量现在外侧的空间中进行扩散,先一步进行削弱,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中空玻璃良好的隔热效果。而在安装隔热片5时,只要将隔热片5的边缘插接入插接槽31中即可。实施例六: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插接槽31由隔热条3内壁向内凹陷而成,插接槽31位于隔热条3的中间位置。实施例七:结合图8所示,与实施例六不同之处在于插接槽31的截面呈梯形,隔热片5的边缘处设置相应的斜边,隔热片5完成插接后斜边与插接槽31的内壁相互抵接。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条(3)以及隔热条(3)两侧的玻璃(1),玻璃(1)的内侧真空压合有聚碳酸酯材料层(4),隔热条(3)的外侧与玻璃(1)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2),结构密封胶(2)与玻璃(1)粘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条(3)以及隔热条(3)两侧的玻璃(1),玻璃(1)的内侧真空压合有聚碳酸酯材料层(4),隔热条(3)的外侧与玻璃(1)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2),结构密封胶(2)与玻璃(1)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隔热条(3)与玻璃(1)粘接,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边缘与隔热条(3)的内侧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隔热条(3)内侧的边缘处形成有台阶(33),聚碳酸酯材料层(4)的边缘卡接于台阶(33)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保温复合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台阶(33)的内侧向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华国赵红德
申请(专利权)人:金粤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