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薄壁光学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86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6:16
提供:高透射率性且具有良好的色相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薄壁光学部件。一种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聚三亚甲基二醇(B)0.1~4质量份、磷系稳定剂(C)0.005~0.5质量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薄壁光学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薄壁光学部件,详细而言,涉及高透射率且具有良好的色相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将其成形而成的薄壁光学部件。
技术介绍
将面状光源装置引入到例如个人电脑、手机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以适应薄型化、轻量化、省力化和高精细化的需求。另外,为了起到均匀且有效地将入射光引至液晶显示侧的作用,该面状光源装置设置有平板形状的导光板或具有其一面有均匀倾斜的表面的楔型截面的导光板。在一些情况下,凹凸图案也形成在导光板的表面以提供光散射功能。此类导光板通过热塑性树脂的注射成形来获得,并且前述凹凸图案通过形成在嵌入物表面的凹凸部的转印来赋予。以前导光板由树脂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来成形;但是,近来由于对显现更清晰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和由光源附近产生的热导致的机器装置内高温化的趋势,因此已更换成耐热性更高的聚碳酸酯树脂材料。聚碳酸酯树脂的机械性质、热性质、电性质、耐候性优异,但光线透射率低于PMMA等,因此,由聚碳酸酯树脂制的导光板和光源构成面光源体时,存在亮度低的问题。另外,最近,要求减小导光板的入光部与远离入光部的位置的色度差,但聚碳酸酯树脂与PMMA树脂相比,存在容易黄变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添加丙烯酸类树脂和脂环式环氧来提高光线透射率和亮度的方法,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将聚碳酸酯树脂末端改性,提高凹凸部对导光板的转印性,从而提高亮度的方法,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通过导入具有脂肪族链段的共聚酯碳酸酯、提高上述转印性从而提高亮度的方法。然而,专利文献1的方法通过添加丙烯酸类树脂从而色相变良好,但发生白浊,因此无法提高光线透射率和亮度,通过添加脂环式环氧,有透射率提高的可能性,但未确认到色相的改善效果。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可以期待流动性、转印性的改善效果,但是有耐热性降低的缺点。另一方面,已知在聚碳酸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中配混聚乙二醇或聚(2-甲基)乙二醇等,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含有其的耐γ射线照射性的聚碳酸酯树脂,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配混于PMMA等的抗静电性和表面外观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且,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通过配混式:X-O-[CH(-R)-CH2-O]n-Y(R为氢原子或碳数1~3的烷基)所示的聚乙二醇或聚(2-烷基)乙二醇,从而改良透射率、色相的提案。通过配混聚乙二醇或聚(2-烷基)乙二醇,透射率、黄变度(黄变指数:YI)可见一些改善。然而,特别是最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型终端等各种移动终端中,薄壁化、大型薄壁化以显著的速度进行,从将向导光板的入光由正下方型开始,采用由横侧边缘进行入光的边缘型,作为超薄型的光源,逐渐要求充分的亮度。这样的高端导光板中,现状是以上述现有技术达成的透射率、YI水平不会满足要求规格。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5836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0891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1533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2295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9-227785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40693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对聚碳酸酯树脂原有的特性没有任何破坏、透射率和色相良好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达成上述课题,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聚碳酸酯树脂中以特定的量配混亚甲基以直链状键合的聚三亚甲基二醇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2-甲基)乙二醇那样的具有甲基支链的物质,令人惊奇的是,与现有技术中记载的聚乙二醇或聚(2-烷基)乙二醇相比,也可以达成更优异的透射率和极良好的色相,至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薄壁光学部件和薄壁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1]一种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聚三亚甲基二醇(B)0.1~4质量份、磷系稳定剂(C)0.005~0.5质量份。[2]根据上述[1]所述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进一步含有0.0005~0.2质量份的环氧化合物(D)。[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10000~15000。[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在300mm光路长度下测定的波长420nm处的光谱透射率为50%以上。[5]一种薄壁光学部件,其是将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6]根据上述[5]所述的薄壁光学部件,其为具有1mm以下的厚度的导光板。[7]一种壁厚为1mm以下的薄壁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将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305~380℃下进行注射成形。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述量含有聚三亚甲基二醇(B),从而可以提供对聚碳酸酯树脂原有的特性没有任何破坏、进而透射率和色相良好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提供透射率和色相良好的薄壁光学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实施方式和示例物等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包含其前后中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含义来使用。[概要]本专利技术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聚三亚甲基二醇(B)0.1~4质量份、磷系稳定剂(C)0.005~0.5质量份。以下,对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各成分、薄壁光学部件等进行详细说明。[聚碳酸酯树脂(A)]对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种类没有限制,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和任意的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聚碳酸酯树脂是式:-[-O-X-O-C(=O)-]-所示的具有碳酸键的基本结构的聚合物。式中,X一般为烃,但为了赋予各种特性,也可以使用导入了杂原子、杂键的X。另外,聚碳酸酯树脂可以分为:与碳酸键直接键合的碳为芳香族碳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和与碳酸键直接键合的碳为脂肪族碳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均可以使用。其中,从耐热性、机械物性、电特性等观点出发,优选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对聚碳酸酯树脂的具体种类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举出:使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酯前体反应而成的聚碳酸酯聚合物。此时,在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酯前体的基础上,也可以使多羟基化合物等反应。另外,也可以使用以二氧化碳为碳酸酯前体、与环状醚反应的方法。另外,聚碳酸酯聚合物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进一步,聚碳酸酯聚合物可以为由1种重复单元构成的均聚物,也可以为具有2种以上重复单元的共聚物。此时共聚物可以选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等各种共聚形态。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这样的聚碳酸酯聚合物成为热塑性的树脂。作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原料的单体中,列举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例时,可以举出:1,2-二羟基苯、1,3-二羟基苯(即,间苯二酚)、1,4-二羟基苯等二羟基苯类;2,5-二羟基联苯、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聚三亚甲基二醇(B)0.1~4质量份、磷系稳定剂(C)0.005~0.5质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07 JP 2015-0017561.一种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聚三亚甲基二醇(B)0.1~4质量份、磷系稳定剂(C)0.005~0.5质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进一步含有0.0005~0.2质量份的环氧化合物(D)。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壁光学部件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惠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