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57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2
一种具有良好的色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具有良好的色相、透明性优异且成型时的气体产生和模具污染极少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其成型而成的成型体。

技术介绍

[0002]在个人计算机、手机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应对其的薄型化、轻质化、省力化、高精细化的要求而组装有面状光源装置。并且,对于该面状光源装置,以发挥将入射的光均匀且高效地引导至液晶显示侧的作用为目的而具备一面具有同样的倾斜面的楔型截面导光板、平板形状的导光板。另外,还有在导光板的表面形成凹凸图案来赋予光散射功能者。
[0003]这样的导光板可通过热塑性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得到,上述凹凸图案可通过转印形成于嵌套模具表面的凹凸部来赋予。以往,导光板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树脂材料成型而成,最近需要显示更清晰的图像的显示装置,有光源附近产生的热导致设备装置内高温化的倾向,因此正逐渐更换为耐热性更高的聚碳酸酯树脂材料。
[0004]聚碳酸酯树脂的机械性质、热性质、电性质、耐候性优异,但是透光率比PMMA等低,因此由聚碳酸酯树脂制导光板和光源构成面光源体的情况下,存在亮度低的问题。另外,最近要求减小导光板的入射部与远离入射部的场所的色度差,但是聚碳酸酯树脂与PMMA相比存在容易黄变的问题。
[0005]专利文献1提出了通过添加丙烯酸类树脂及脂环式环氧化合物来提高透光率及亮度的方法,专利文献2提出了对聚碳酸酯树脂末端进行改性而提高凹凸部向导光板的转印性、从而提高亮度的方法,专利文献3提出了导入具有脂肪族链段的共聚酯聚碳酸酯来提高上述转印性、从而提高亮度的方法。
[0006]然而,专利文献1的方法虽然通过添加丙烯酸类树脂而色相变良好,但是由于白浊而不能提高透光率及亮度,虽然通过添加脂环式环氧化合物有可能提高透射率,但是未确认到色相改善效果。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虽然可期待流动性、转印性的改善效果,但是存在耐热性下降的缺点。
[0007]另一方面,已知向聚碳酸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中配混聚乙二醇或聚(2

甲基)乙二醇等技术,专利文献4记载了含有其的耐γ射线照射性聚碳酸酯树脂,专利文献5记载了向PMMA等中配混而形成的抗静电性和表面外观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0008]另外,专利文献6提出,通过配混由直链烷基构成的聚亚烷基二醇来改善透射率、色相。发现通过配混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而透射率、黄变度(黄色指数:YI)改善。
[0009]进而,专利文献7记载了使用对聚亚烷基二醇进行二酯化而成的二醇作为原料(共聚单体)的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制造方法,但是该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聚亚烷基二醇的二酯二醇不稳定,耐冲击性不充分,色相、耐热变色性也变差。
[0010]特别是最近,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等移动终端中的导光板等光学部件的薄壁化、大型化正在飞速发展,对于导光板成型而言要求高机筒温度且高速注射。与之相伴地,出现
了成型时产生的气体增加、容易产生模具污染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些用于成型的树脂组合物,不仅要求优异的色相(YI)、透明性,而且要求高温下注射成型时的气体产生所致的模具污染少、耐冲击性也优异。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158364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

208917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

215336号公报
[0016]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

22959号公报
[0017]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9

227785号公报
[0018]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5699188号公报
[0019]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6

0164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2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2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的色相、进而透明性优异且成型时的气体产生和模具污染极少、耐冲击性也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002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3]本专利技术人们为了完成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向聚碳酸酯树脂中以特定量配混具有碳数为7以上的来自环氧烷的聚醚单元的聚醚化合物,可得到具有良好的色相、进而透明性优异且成型时的气体产生和模具污染极少、耐冲击性也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4]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成型体。
[0025]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聚醚化合物(B)0.01~4质量份。
[0026]R1O

(A1‑
O)
m

X

(A2‑
O)
n

R2ꢀꢀꢀ
(I)
[0027](式中,A1表示直链或支链的碳数2~6的烃基,A2表示任选被烯丙氧基或烷氧基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碳数7~20的烃基,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30的烃基,X表示单键或2价的有机基团。m表示0或1以上的整数,n表示1以上的整数,m或n为2以上时,A1及A2各自任选为相同的烃基或不同的烃基。)
[0028]2.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通式(I)中的A1为选自由1,2

亚乙基、1,2

亚丙基、三亚甲基、1,2

亚丁基及四亚甲基组成的组中的亚烷基。
[0029]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任选取代上述通式(I)中的A2的烃基的烯丙氧基或烷氧基中的烯丙基或烷基为芳香族或脂环式烃基。
[0030]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通式(I)中的A1为1,2

亚丙基或四亚甲基,A2为1

苯基亚乙基或(1

苯氧基甲基)亚乙基。
[0031]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醚化合物(B)为下述通式(II)或(III)。
[0032]HO

(CH2CH(CH3)O)
m

(CH2CH(C6H5)O)
n

H
ꢀꢀꢀ
(II)
[0033](式中,m、n分别与上述通式(I)中的m、n的含义相同。)
[0034]HO

(CH2CH2CH2CH2O)
m

(CH2CH(CH2‑
O

C6H5)O)
n

H...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含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聚醚化合物(B)0.01~4质量份,R1O

(A1‑
O)
m

X

(A2‑
O)
n

R2(I)式中,A1表示直链或支链的碳数2~6的烃基,A2表示任选被烯丙氧基或烷氧基取代的、直链或支链的碳数7~20的烃基,R1及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30的烃基,X表示单键或2价的有机基团,m表示0或1以上的整数,n表示1以上的整数,m或n为2以上时,A1及A2各自任选为相同的烃基或不同的烃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通式(I)中的A1为选自由1,2

亚乙基、1,2

亚丙基、三亚甲基、1,2

亚丁基及四亚甲基组成的组中的亚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任选取代所述通式(I)中的A2的烃基的烯丙氧基或烷氧基中的烯丙基或烷基为芳香族或脂环式烃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通式(I)中的A1为1,2

亚丙基或四亚甲基,A2为1

苯基亚乙基或(1

苯氧基甲基)亚乙基。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聚醚化合物(B)为下述通式(II)或(III),HO

(CH2CH(CH3)O)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塚涉林宏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