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617689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绝缘筒和金属接头;金属接头与绝缘筒相连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流胶凹槽,每个流胶凹槽的两端对应位置开设有使多余的粘接胶及气泡流出的通孔;绝缘筒与金属接头相连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金属接头端部的流胶凹槽位置相对应,且宽度相同的粘接凹槽;金属接头与绝缘筒的连接处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粘接面剖开可看到金属接头的槽与绝缘材料的槽紧密配合,无松脱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粘接方法可使粘接部位紧密配合,在长期运行中不会两者结合部位不会松脱,在X探伤检测不出气泡孔隙缺陷,可有效解决因气隙缺陷造成工频局放试验中局部放电量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该绝缘拉杆多用于螺纹结构粘接,普遍采用在螺纹部位涂抹树脂粘接剂后直接旋紧胶装在金属接头上装配的传统方法,此方法在尺寸较大绝缘拉杆长期受力或受热(工作温度80℃)时因其形变累积量较大容易使绝缘材料与金属接头产生分离、裂缝,导致产品部分电气、机械性能降低。传统绝缘成型件采用螺纹连接,通过粘接装配成型,但受绝缘材料与金属接头不同的热膨胀率的影响,两者受热形变量不同,使产品粘接位置出现缝隙开裂,尤其在较大尺寸(外径大于150mm)的产品上缝隙尤为明显,会严重降低产品的粘接强度,导致产品的电气、机械强度下降,甚至在运行中拉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本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粘接过程后绝缘材料与金属接头的缝隙开裂现象,杜绝粘接部位因为内部缝隙导致电气、机械性能降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绝缘筒和金属接头;金属接头与绝缘筒相连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流胶凹槽,每个流胶凹槽的两端对应位置开设有使多余的粘接胶及气泡流出的通孔;绝缘筒与金属接头相连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金属接头端部的流胶凹槽位置相对应,且宽度相同的粘接凹槽;金属接头与绝缘筒的连接处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流胶凹槽的内径为188.8±0.2mm,长度为50mm,槽底内径为192.8±0.2mm,宽度为10~13mm,深度为0.3~0.5mm。通孔的直径为5mm。粘接凹槽的外径为189±0.1mm,长度为50mm,槽底内径为185±0.1mm,宽度为10~13mm,深度为0.3~0.5mm。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绝缘筒放置在室温环境等待粘接;2)将金属接头放置在150~170℃的烘箱中均匀加热,使其流胶凹槽的内径尺寸膨胀至少2毫米;3)然后将金属接头安装在绝缘筒上,保证流胶凹槽和粘接凹槽紧密配合;4)待金属接头与绝缘筒充分冷却后,将胶黏剂从一端通孔注入,另一端流出,使胶黏剂填充粘接部分的空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2)中的加热时间至少为3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粘接装配后经X光探伤可观测到无孔状气泡缺陷,将粘接面剖开可看到金属接头的槽与绝缘材料的槽紧密配合,无松脱现象。本专利技术粘接方法可使粘接部位紧密配合,在长期运行中不会两者结合部位不会松脱,在X探伤检测不出气泡孔隙缺陷,可有效解决因气隙缺陷造成工频局放试验中局部放电量过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主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轴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金属接头的主剖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金属接头的轴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绝缘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绝缘筒;2-金属接头;3-流胶凹槽;4-通孔;5-粘接凹槽;6-连接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5,本专利技术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绝缘筒1和金属接头2;金属接头2与绝缘筒1相连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流胶凹槽3,每个流胶凹槽的两端对应位置开设有使多余的粘接胶及气泡流出的通孔4;绝缘筒1与金属接头2相连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金属接头端部的流胶凹槽3位置相对应,且宽度相同的粘接凹槽5;金属接头2与绝缘筒1的连接处6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流胶凹槽3的内径为188.8±0.2mm,长度为50mm,槽底内径为192.8±0.2mm,宽度为10~13mm,深度为0.3~0.5mm。通孔4的直径为5mm。粘接凹槽5的外径为189±0.1mm,长度为50mm,槽底内径为185±0.1mm,宽度为10~13mm,深度为0.3~0.5mm。本专利技术绝缘材料粘接槽的加工深度为0.3-0.5mm、宽度为10-13毫米;金属接头的槽加工深度为0.3-0.5毫米、宽度为10-13毫米,并且每个槽加工流胶孔,方便后期粘接挤胶;对金属接头的粘接部位进行加工;金属接头的内部粘接部位,内径加工至m毫米,加工长度50毫米,并均匀加工三个流胶凹槽,槽底径为m+4毫米,宽度为10毫米,并在每个流胶槽的两端对称位置钻5mm的通孔,方便多余的粘接胶及气泡流出;对绝缘筒端头的粘接部位进行加工;绝缘筒的外部粘接部位,外径加工至m+1毫米,加工长度50毫米,并在绝缘筒的相应位置均匀加工两个凹槽,槽底径为m-3毫米,宽度为10毫米,保证绝缘筒的突起部分能与金属接头的流胶凹槽宽度一致,确保后期两者的契合。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绝缘筒放置在室温环境等待粘接;2)将金属接头放置在150~170℃的烘箱中均匀加热至少3h,使其流胶凹槽的内径尺寸膨胀至少2毫米;3)然后将金属接头安装在绝缘筒上,保证流胶凹槽和粘接凹槽紧密配合;4)待金属接头与绝缘筒充分冷却后,将胶黏剂从一端通孔注入,另一端流出,使胶黏剂填充粘接部分的空隙。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工作过程:将金属接头在150~70℃度下处理三小时以上,待金属接头完全受热后尺寸膨胀,趁热直接与未加热的绝缘材料的槽相配合,待冷却后注胶装配;采用原理为金属与绝缘材料不同的热膨胀系数,金属受热内径尺寸变大,从而使二者紧密配合。(以直径300mm的铝为例其热膨胀系数为23ⅹ10-6/℃,受热后尺寸增加300mmⅹ(170℃-20℃)ⅹ23ⅹ10-6/℃=1.03mm)将绝缘筒放置在室温环境等待粘接;将金属接头放置在200℃的烘箱中均匀加热四小时,使其粘接内径尺寸由m毫米膨胀至m+2毫米,然后趁热将金属接头安装在绝缘筒上,保证两者充分配合。待金属接头与绝缘筒充分冷却后,检查两者凹槽与突起部分配合的紧密与一致性,合格后,配制胶黏剂,从一端通孔注入,另一端流出,其实胶黏剂填充粘接部分的空隙。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及装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绝缘筒(1)和金属接头(2);金属接头(2)与绝缘筒(1)相连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流胶凹槽(3),每个流胶凹槽的两端对应位置开设有使多余的粘接胶及气泡流出的通孔(4);绝缘筒(1)与金属接头(2)相连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金属接头端部的流胶凹槽(3)位置相对应,且宽度相同的粘接凹槽(5);金属接头(2)与绝缘筒(1)的连接处(6)采用过盈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绝缘筒(1)和金属接头(2);金属接头(2)与绝缘筒(1)相连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流胶凹槽(3),每个流胶凹槽的两端对应位置开设有使多余的粘接胶及气泡流出的通孔(4);绝缘筒(1)与金属接头(2)相连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与金属接头端部的流胶凹槽(3)位置相对应,且宽度相同的粘接凹槽(5);金属接头(2)与绝缘筒(1)的连接处(6)采用过盈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流胶凹槽(3)的内径为188.8±0.2mm,长度为50mm,槽底内径为192.8±0.2mm,宽度为10~13mm,深度为0.3~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粘结绝缘筒与金属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明董伟志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