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58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耐冲击性、拉伸强度和成型加工性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含99.9~97重量%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E)和0.1~3重量%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并且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使用了由99.9~99.6重量%的有机硅氧烷与0.1~0.4重量%的接枝交联剂聚合得到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特定共聚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粉末特性良好、且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的耐冲击性得到大幅提高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以及混合少量该共聚物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由于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特别是ABS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热性、刚性、加工性等,因而被广泛用于各种杂货、汽车的内外装用部件、电饭锅、微波炉等家电产品的外壳或部件、电话机、传真机等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外壳或部件等。近年来,为了改善ABS树脂的耐候性不佳的缺点,已经开发了将ABS树脂的橡胶成分从具有对光、热不稳定的双键的丁二烯系橡胶置换成几乎不含双键的丙烯酸系橡胶的AAS树脂。但是,和丁二烯系橡胶相比,丙烯酸系橡胶存在难以表现出耐冲击性的问题。作为改善AAS树脂或ABS树脂的耐冲击性的方法,提出了添加有机硅油的方法(特开2001-31830号公报)。但是,在添加硅油的现有的方法中,存在当添加量较多时会产生成型品表面不理想的问题。此外,作为改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的二次加工性的方法,提出了添加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的方法(特开平7-331025号公报)。但是,在该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中,当聚有机硅氧烷的量较多时,难以以粉末状态获得所得到的接枝共聚物,进而在添加到树脂中时,存在外观不佳、耐冲击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冲击性和拉伸强度良好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能够消除在使用硅油时、使用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时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发现特定组成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的粉末特性良好,且将其少量混合到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中时的成型品的耐冲击性得到大幅提高,能够得到成型品的表面性能良好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99.9~97重量%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E)和0.1~3重量%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并且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选自使用了由99.9~99.6重量%的有机硅氧烷与0.1~0.4重量%的接枝交联剂聚合得到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如下(a-1)和(a-2)的任一聚合物。(a-1)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共聚物在86~94.99重量份聚有机硅氧烷(A)的存在下,聚合0.01~5重量份单体(B),其中所述的单体(B)包括100~50重量%的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b-1)和0~50重量%的其他的可共聚的单体(b-2),进而聚合5~13.99重量份乙烯基单体(C)(其中(A)、(B)和(C)总计100重量份),得到所述共聚物。(a-2)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共聚物在72.5重量份以上、且不足86重量份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存在下,聚合27.5~14重量份乙烯基单体(C)(其中(A)、(C)总计100重量份),得到所述共聚物。作为优选的方式,涉及一种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使用了由99.9~99.6重量%的有机硅氧烷与0.1~0.4重量%的接枝交联剂聚合得到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a-1)的共聚物。作为优选的方式,涉及一种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使用了由99.9~99.6重量%的有机硅氧烷与0.1~0.4重量%的接枝交联剂聚合得到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a-2)的共聚物。作为优选的方式,涉及一种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99.9~99.1重量%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E)和0.1~0.9重量%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作为优选的方式,涉及一种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中的乙烯基单体(b-2)和(C)为选自芳族乙烯基单体、氰化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含羧基乙烯基单体和马来酰亚胺系单体的至少1种单体。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a-1)在86~94.99重量份聚有机硅氧烷(A)的存在下,聚合0.01~5重量份单体(B),其中所述的单体(B)包括100~50重量%的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b-1)和0~50重量%的其他的可共聚的单体(b-2),进而聚合5~13.99重量份乙烯基单体(C)(其中(A)、(B)和(C)总计100重量份),得到所述共聚物。或者(a-2)在72.5重量份以上、且不足86重量份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存在下,聚合27.5~14重量份乙烯基单体(C)(其中(A)、(C)总计100重量份),得到所述共聚物。可以通过聚合有机硅氧烷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聚有机硅氧烷(A)。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有机硅氧烷具有通式RmSiO(4-m)/2(式中,R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1价烃基,m表示0~3的整数)表示的结构单元,并且可以具有直链、支链或环状结构,但优选具有环状结构。作为该有机硅氧烷所具有的取代或未取代的1价烃基,可以列举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苯基及其被氰基等取代的取代烃基等。作为有机硅氧烷的具体实例,可以列举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等环状化合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出直链或支链的有机硅氧烷。这些有机硅氧烷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在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聚合中,可以使用接枝交联剂,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交联剂。作为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接枝交联剂,可以列举出例如对乙烯基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乙烯基苯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2-(对乙烯基苯基)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对乙烯基苯甲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乙烯基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烯基四甲基环硅氧烷、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将有机硅氧烷和接枝交联剂的总量设为100重量%,上述接枝交联剂的使用量为0.1~0.4重量%,优选为0.1~0.35重量%,更优选为0.15~0.3重量%。当接枝交联剂的使用量不足0.1重量%时,倾向于变得难以以粉末状态获得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而当接枝交联剂的使用量超过0.4重量%时,则最终成型体的耐冲击性倾向于降低。作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交联剂,可以列举出例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3官能性交联剂;四乙氧基硅烷、1,3-双苯、1,4-双苯、1,3-双苯、1--3-苯、1--4-苯等4官能性交联剂。这些交联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在使用上述交联剂时的添加量,相对于聚有机硅氧烷(A)为10重量%或更少,优选为3重量%或更少。当超过10重量%时,由于会损害聚有机硅氧烷(A)的柔软性,因而最终成型体的耐冲击性的改善效果倾向于降低。本专利技术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08~0.6μm,更优选为0.01~0.3μm。当平均粒径不足0.008μm时,难以在制造中稳定地得到胶乳,而当平均粒径超过0.6μm时,最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99.9~97重量%的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E)和0.1~3重量%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并且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选自使用了由99.9~99.6重量%的有机硅氧烷与0.1~0.4重量%的接枝交联剂聚合得到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如下的(a-1)和(a-2)的任一共聚物;    (a-1)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共聚物:在86~94.99重量份聚有机硅氧烷(A)的存在下,聚合0.01~5重量份单体(B),进而聚合5~13.99重量份乙烯基单体(C),得到所述共聚物,其中(A)、(B)和(C)总计100重量份,所述的单体(B)包括100~50重量%的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b-1)和0~50重量%的其他的可共聚的单体(b-2);    (a-2)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D)是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的共聚物:在72.5重量份以上、且不足86重量份的聚有机硅氧烷(A)的存在下,聚合27.5~14重量份乙烯基单体(C),得到所述共聚物,其中(A)、(C)总计10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高男高木彰三枝一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