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753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数控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数控加工准备阶段或者离线过程中,根据G代码计算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以生成第二加工代码;(2)在加工前的代码载入阶段,数控系统同时载入所述G代码及所述第二加工代码;(3)在加工运行阶段,所述数控系统同步解析所述G代码的位置信息及所述第二加工代码中与当前所述G代码的位置信息相匹配的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并将所述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合并到所述G代码经解析所生成的程序数据结构中,以优化加工过程的速度及加速度控制。上述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改善数控系统的运动控制性能,提高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控加工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数控加工的G&M代码程序文件遵循ISO6983标准,但ISO6983标准中的运行指令仅包含简单圆弧和直线,小线段依然是复杂曲面加工中比较通用的刀具轨迹表达方式;要保证好的加工品质,数控系统需要根据刀具轨迹的几何属性进行速度规划(如需要根据形状变化处的曲率以显示大曲率处的进给速率,以满足机床的加速约束和轮廓轨迹的精度);然而数控系统中的计算又必须保证实时性,要求算法不能太复杂,必须把算法的时间消耗控制在很低的水平,这就使得数控系统只能从邻近少量点的位置坐标估算该点的曲率。由于CAM软件从零件的CAD模型生成刀具路径时存在计算和控制公差,因此数控系统仅用少量点的位置坐标计算该点的切线方向、曲率等几何属性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即采用邻近少量点的位置坐标估算该点曲率的算法对误差的变化会比较敏感,如图1所示,由于每个点都存在误差,三点(邻近少量点)计算曲率半径的精确度劣于五点(邻近多点)计算曲率半径的精确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如欧洲的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提出了包括三维几何信息、刀具信息、制造特征和工艺信息等全部信息的STEP-NC标准。STEP-NC标准相对于ISO6983标准引入了特征描述(槽、型腔、孔和平面等)并采用EXPRESS语言进行编程,因此需要使用STEP-NC文件的信息提取与解析器取代G代码编译解析器以及采用EXPRESS编程语言,这种方式与传统基于G代码的编程软件和数控系统都很难兼容,至今都未能实际推广应用。又如某些系统为提高加工的速度和精度,使用了性能更好的处理器,如西门子802Dsl及以上版本的数控系统均支持程序段压缩器功能COMPCAD,使用G指令的COMPCAD可以对CAD/CAM的程序进行优化,如此虽然提升了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但是COMPCAD功能需要更高的数控系统配置才能使用,限制了使用范围,且增加了使用成本。相应地,本领域存在着发展一种成本较低且灵活性较高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的技术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其基于现有数控系统速度规划的特点,针对数控加工控制方法进行了设计。所述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在不改变现有G代码的格式和语法的条件下,增加了一个包含刀具轨迹几何属性信息的第二加工代码,以在数控加工过程中提供更加准确的刀具轨迹几何特征信息用于优化加工过程的速度及加速度控制,进而解决复杂曲面加工过程中一些需要宏观分析和计算的几何属性信息在强实时性的环境下难以精确计算的问题,同时将基于机床历史数据的机床优化和补偿信息用于提升机床的抗振性和稳定性,由此解决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由于变形、磨损和振动导致的加工质量下降的问题。此外,所述数控加工控制方法通过较少的计算消耗(代码的译码与合并),实现了更优的加工控制,同时保留了传统的G代码处理方式,以能够兼容现有的编程软件和数控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数控加工准备阶段或者离线过程中,根据G代码计算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以生成第二加工代码;(2)在加工前的代码载入阶段,数控系统同时载入所述G代码及所述第二加工代码;(3)在加工运行阶段,所述数控系统同步解析所述G代码的位置信息及所述第二加工代码中与当前所述G代码的位置信息相匹配的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并将所述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合并到所述G代码经解析所生成的程序数据结构中,以优化加工过程的速度及加速度控制。进一步地,所述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包括曲率半径及切线方向信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工代码的生成方式有三种,三种方式分别为:(1)采用含有第二加工代码生成模块的CAM软件在生成所述G代码的同时生成所述第二加工代码;(2)将所述G代码导入含有第二加工代码生成模块的第三方软件以生成所述第二加工代码;(3)由所述数控系统中的第二加工代码生成模块在加工准备阶段生成所述第二加工代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工代码包含四类信息,四类信息分别为:(1)检测和所述G代码是否匹配的检验信息;(2)数控加工用到的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3)与所述G代码建立的映射关系的对应关系信息;(4)关于机床的优化和补偿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数控系统根据所述第二加工代码的行号信息建立起所述第二加工代码与所述G代码之间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地,所述数控系统使用所述第二加工代码及所述G代码同步加工,加工运行的界面上只显示所述G代码的内容。进一步地,所述数控系统保存生成的所述第二加工代码,以避免下次重新生成所述第二加工代码。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二加工代码采用离线生成的方式,在离线计算的过程中不需要满足实时性的苛刻要求,因此可以采用更多次迭代或者利用更大范围内的位置信息以将刀具轨迹的几何属性计算的更准确;(2)第二加工代码中包含了复杂的刀具轨迹特征信息,数控加工的过程中这些信息直接通过第二加工代码解析读取,无需实时性计算,节省了数控系统计算的时间,满足强实时性的要求且不需要更换性能更好的处理器,降低了成本,拓宽了使用范围;(3)使用第二加工代码不需要更换解析器,不需要使用其他的编程语言,在数控系统加工的过程中数控界面显示的内容依然为G代码,便于机床操作人员设置断点进行调试,同时对于机床的操作人员不需要由于更换解析器和编程语言而重新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降低了使用要求及整体加工控制周期;(4)采用离线生成第二加工代码的方式,离线生成可以由一台电脑或者一个服务器生成多组需要进行加工的第二加工代码,相对于每一个数控系统更换解析器或者更换性能更好的处理器,其成本更低;(5)通过较少的计算消耗(代码的译码与合并),实现了更优的加工控制,同时保留了传统的G代码处理方式,以能够兼容现有的编程软件及数控系统,灵活性较高,且控制简单;(6)所述第二加工代码中包含了基于零件加工过程历史数据的有关机床特性的优化和补偿信息,提升了加工的精度和机床的切削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采用邻近少量点的位置坐标估算该点曲率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涉及的三种第二加工代码生成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涉及的第二加工代码与G代码同步运行的示意图。图4是采用图2中的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的一实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析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数控加工准备阶段或者离线过程中,根据G代码计算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以生成第二加工代码;(2)在加工前的代码载入阶段,数控系统同时载入所述G代码及所述第二加工代码;(3)在加工运行阶段,所述数控系统同步解析所述G代码的位置信息及所述第二加工代码中与当前所述G代码的位置信息相匹配的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并将所述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合并到所述G代码经解析所生成的程序数据结构中,以优化加工过程的速度及加速度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数控加工准备阶段或者离线过程中,根据G代码计算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以生成第二加工代码;(2)在加工前的代码载入阶段,数控系统同时载入所述G代码及所述第二加工代码;(3)在加工运行阶段,所述数控系统同步解析所述G代码的位置信息及所述第二加工代码中与当前所述G代码的位置信息相匹配的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并将所述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合并到所述G代码经解析所生成的程序数据结构中,以优化加工过程的速度及加速度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轨迹的几何特征信息包括曲率半径及切线方向信息。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双代码联合作用的数控加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工代码的生成方式有三种,三种方式分别为:(1)采用含有第二加工代码生成模块的CAM软件在生成所述G代码的同时生成所述第二加工代码;(2)将所述G代码导入含有第二加工代码生成模块的第三方软件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会成陈吉红赵顺通李鹏郎明朗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