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7138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与方法,包括埋设在暗柱内的暗柱纵筋、分布在暗柱纵筋上的暗柱箍筋阵列;所述暗柱纵筋的第一个暗柱箍筋采用闪光对焊结构,即第一个暗柱箍筋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结构,使其形成对焊封闭箍筋。该对焊封闭箍筋放置在距离剪力墙的暗柱的底部49mm~50mm处。施工工艺为仅需将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箍筋替换为对焊箍筋,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箍筋变成了对焊箍筋后,在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暗柱底部受力最大的第一个对焊箍筋不会像常规箍筋一样弯钩脱开,充分发挥了封闭箍筋对纵筋和混凝土的横向约束作用,提高了剪力墙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Butt welding hoop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ductility of shear wa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ductility of shear walls and stirrup butt welding method, including buried in the dark dark dark array of hoop column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column distribution in the dark on the column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the first column stirrup the column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by flash butt welding structure, i.e. the first column ends the combination of stirrups by flash butt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of butt welded closed stirrup. The welded closed stirrup is placed at the bottom of the dark column from the shear wall 49mm to 50mm.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only necessary to replace the first stirrups at the bottom of the shear wall to the butt welding stirrups,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he first column shear wall at the bottom of the stirrup into butt stirrups, under load, the hook from the first butt shear wall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stirrups not dark force like the largest conventional stirrup,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lateral constraint closed stirrup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improve the ductility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hear th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剪力墙,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与方法。
技术介绍
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主要的结构体系之一,具有良好的抗侧能力,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酒店等建筑中。剪力墙构件作为剪力墙结构的关键构件,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而结构抗震设计也提出了“强墙肢,弱连梁”的思想,说明了剪力墙构件的重要性。剪力墙除了配置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之外,在端部还设置了暗柱,配置了受力纵筋和箍筋。在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底部受到较大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共同作用,受力情况复杂。剪力墙暗柱布置封闭箍筋来承受剪力,并与受力纵筋形成钢筋骨架约束混凝土。为了保证箍筋的有效作用,现行规范要求封闭箍筋在连接处要设置135°弯钩,并且弯钩也要具有一定的长度。然而在实际工程和试验中发现,即使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箍筋也易于发生弯钩脱开而失去封闭箍筋的作用。此时,不仅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下降,而且由于失去了箍筋的有效约束作用,暗柱受力纵筋更容易被压屈成灯笼状,混凝土更容易被压碎,导致剪力墙的承载力迅速下降。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封闭箍筋的约束失效,不仅导致剪力墙的承载力下降而易于破坏,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抗震设计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剪力墙暗柱底部第一个箍筋由于弯钩脱开而约束失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与方法;将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箍筋替换为对焊箍筋,施工方式简单,但是却可以有效地解决剪力墙暗柱底部第一个箍筋由于弯钩脱开而约束失效的问题,充分发挥封闭箍筋的作用,提高剪力墙的延性和抗震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包括埋设在暗柱1内的暗柱纵筋2、分布在暗柱纵筋2上的暗柱箍筋阵列;所述暗柱纵筋2的第一个暗柱箍筋6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即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使其形成对焊封闭箍筋。该对焊封闭箍筋放置在距离剪力墙的暗柱1的底部49mm~50mm处。所述暗柱1的底部是指邻近楼板顶面或者基础顶面这一端。该闪光对焊结构8的焊点位置,在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受力小的一侧的中部。所述暗柱纵筋2上的暗柱箍筋阵列全部或者部分暗柱箍筋的头尾结合处,均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所述暗柱纵筋2上的暗柱箍筋阵列邻近楼板顶面或者基础顶面这一区域的至少两根暗柱箍筋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基础顶面或楼板顶面放置剪力墙的暗柱1的第一个暗柱箍筋6时,将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的方式形成由闪光对焊结构8构成的对焊封闭箍筋;并放置在距离剪力墙的暗柱1的底部49mm~55mm处。该闪光对焊结构8的焊点位置,处于对焊封闭箍筋的受力小的一侧的中部。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施工工艺为仅需将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箍筋替换为对焊箍筋,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剪力墙暗柱底部的第一个箍筋变成了对焊箍筋后,在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暗柱底部受力最大的第一个对焊箍筋不会像常规箍筋一样弯钩脱开,充分发挥了封闭箍筋对纵筋和混凝土的横向约束作用,提高了剪力墙的延性和抗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图3为对焊封闭箍筋示意图。图中:暗柱1;暗柱纵筋2;暗柱箍筋3;竖直分布筋4;水平分布筋5;对焊封闭箍筋6;拉筋7;闪光对焊结构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包括埋设在暗柱1内的暗柱纵筋2、分布在暗柱纵筋2上的暗柱箍筋阵列;所述暗柱纵筋2的第一个暗柱箍筋6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即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使其形成对焊封闭箍筋。该对焊封闭箍筋放置在距离剪力墙的暗柱1的底部49mm~50mm处。所述暗柱1的底部是指邻近楼板顶面或者基础顶面这一端。该闪光对焊结构8的焊点位置,在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受力小的一侧的中部。所述暗柱纵筋2上的暗柱箍筋阵列全部或者部分暗柱箍筋的头尾结合处,均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此时各相邻的闪光对焊结构8的焊接处应彼此错开或者交叉放置。所述暗柱纵筋2上的暗柱箍筋阵列邻近楼板顶面或者基础顶面这一区域的至少两根(此时应将焊接点位置交叉或者错开放置)暗柱箍筋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数量的增加,也相当于抗剪切力矩的增加。本专利技术提高剪力墙延性的方法,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在基础顶面或楼板顶面放置剪力墙的暗柱1的第一个暗柱箍筋6时,将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的方式形成由闪光对焊结构8构成的对焊封闭箍筋;并放置在距离剪力墙的暗柱1的底部55mm处,也或者放置在距离剪力墙的暗柱1的底部49mm、50mm、51mm、52mm、53mm、54mm、55mm、56mm、57mm、58mm、59mm或者60mm、55mm处。然后继续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绑扎钢筋。该闪光对焊结构8的焊点位置,处于对焊封闭箍筋的受力小的一侧的中部。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与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包括埋设在暗柱(1)内的暗柱纵筋(2)、分布在暗柱纵筋(2)上的暗柱箍筋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纵筋(2)的第一个暗柱箍筋(6)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即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使其形成对焊封闭箍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包括埋设在暗柱(1)内的暗柱纵筋(2)、分布在暗柱纵筋(2)上的暗柱箍筋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纵筋(2)的第一个暗柱箍筋(6)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即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头尾结合处采用闪光对焊结构(8),使其形成对焊封闭箍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其特征在于:该对焊封闭箍筋放置在距离剪力墙的暗柱(1)的底部49mm~50mm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1)的底部是指邻近楼板顶面或者基础顶面这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其特征在于:该闪光对焊结构(8)的焊点位置,在第一个暗柱箍筋(6)的受力小的一侧的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剪力墙延性的对焊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小雷陈彬彬曹源季静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