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运打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6528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运打包装置相间地锁固在待吊运物件上的多个锁固结构,所述锁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待吊运物件相对两侧的第一锁梁和第二锁梁,所述第一锁梁的两端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锁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梁两端的第一固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拉结固定有拉结件。通过将锁固件与待吊运物件上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吊运,简单易操作,周转次数高,吊运更方便、快捷,并且可连续周转使用避免打包材料浪费。

Lifting and ba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device and locking in the package to be lifting a plurality of locking structure on the object, the locking structure includes the lifting objects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first lock lock beam and second beam,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lock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ing hole, both ends the second lock bea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second fixing hole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irst fixing 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ends of the lock beam; the first fixing hole and the second fixing hole is fixed with Rachel Rachel piec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easy operation, high turnover times, convenient and quick lifting, and continuous turnover, so as to avoid the waste of packing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运打包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吊运打包装置。
技术介绍
T1塔楼外框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工艺,外框楼板单层建筑面积约1300㎡,每层楼承板约分为16包进行吊装,由于楼承板边角有拼接卡槽强度低使用普通打包带极易损坏,运用常规的打包材料吊装过程中极易将拼接卡槽损坏,且损坏后楼承板则不能够正常铺装,因此吊装需考虑对楼承板材料影响,传统的一次性打包材料不可周转及重复利用,且极易造成楼承板拼接卡槽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于提供一种不易造成待吊运物体损坏的打包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运打包装置,包括:相间地锁固在待吊运物件上的多个锁固结构,所述锁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待吊运物件相对两侧的第一锁梁和第二锁梁,所述第一锁梁的两端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锁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梁两端的第一固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拉结固定有拉结件。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锁固件与待吊运物件上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吊运,简单易操作,周转次数高,吊运更方便、快捷,并且可连续周转使用避免打包材料浪费。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一锁梁的长度方向相间地布置;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二锁梁的长度方向相间地布置。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结件与所述待吊运物体之间设有弹性定位件,所述弹性定位件抵撑于所述拉结件与所述待吊运物体之间。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定位件为弹簧或者减震橡胶垫。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锁梁远离所述待吊运物体的一侧设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固定于所述第一锁梁。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结件为拉结螺栓,所述拉结螺栓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拉结螺杆和设于所述拉结螺杆两端的紧固螺母。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锁梁与所述第二锁梁为角钢或者槽钢。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锁梁与所述待吊运物件之间设有保护垫,所述第二锁梁与所述待吊运物件之间设有保护垫。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垫为橡胶垫。本技术吊运打包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锁梁和所述第二锁梁上还设有吊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吊运打包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吊运打包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首先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运打包装置,包括:相间地锁固在待吊运物件1上的多个锁固结构,锁固结构包括设于待吊运物件1相对两侧的第一锁梁2和第二锁梁3,第一锁梁2的两端设有第一固定孔21,第二锁梁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锁梁2两端的第一固定孔21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21与第二固定孔拉结固定有拉结件4。本技术通过将锁固件与待吊运物件1上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吊运,简单易操作,周转次数高,吊运更方便、快捷,并且可连续周转使用避免打包材料浪费。以下结合附图以及较佳实施例对以上组件进行详细说明:较佳的,为保证待吊运物件1在吊运过程中保持平稳,锁固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锁固于待吊运物件1的两端为最佳,在带吊运物件过大或者过长的时候,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锁固件的数量,此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决定,不作为本技术结构上的限定。本实施例则以锁固件的个数为两个为例进行详细的描述。较佳的,因本技术可以循环使用,每次打包的对象的大小和宽度等等因素不确定,因此,锁固件的锁固范围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待吊运物件1的规格参数。具体的,第一固定孔21的数量为多个,沿第一锁梁2的长度方向相间地布置;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也为多个,沿第二锁梁3的长度方向相间地布置,即第一锁梁2的两端均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1,第二锁梁3的两端均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较佳的,第一锁梁2两端的多个第一固定孔21与第二锁梁3两端的多个第二固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较佳的,为防止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位置不能精确地将拉结件4抵靠于待吊运物体1,从而防止待吊运物体1的滑落。在拉结件4与待吊运物体1之间设有弹性定位件,弹性定位件抵撑于拉结件与待吊运物体之间(未予以具体图示,但是本领域人员能够根据描述毫无疑义地得出)。进一步的,弹性定位件可为抵撑于拉结件4与待吊运物体1之间的弹簧或者减震橡胶垫。较佳的,为方便吊升到指定位置的待吊运物体1的移动,在第一锁梁2或者第二锁梁3远离待吊运物体1的一侧设有行走轮,行走轮连接于第一锁梁2或者第二锁梁3。具体的,行走轮设置于第一锁梁2还是第二锁梁3上,决定于现场具体操作(本实施例未予以行走轮的具体图示,但是本领域人员能够根据描述毫无疑义地得出其结构位置)。较佳的,拉结件4为拉结螺栓,拉结螺栓包括穿设于第一固定孔21与第二固定孔的拉结螺杆和设于拉结螺杆两端的紧固螺母。较佳的,第一锁梁2与第二锁梁3为角钢或者槽钢。较佳的,为了防止第一锁梁2与第二锁梁3对待吊运物体造成损坏,第一锁梁2与待吊运物件1之间设有保护垫6,第二锁梁3与待吊运物件1之间设有保护垫6。优选的,保护垫6为橡胶垫。较佳的,为了方便吊运整个待吊运物体和锁固件,在第一锁梁2和第二锁梁3上还设有吊环5。吊环5的个数以及如何对称设置,都属于现有技术的范围,故不作多余解释。采取以上技术方案,使得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锁固件与待吊运物件上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吊运,简单易操作,周转次数高,吊运更方便、快捷,并且可连续周转使用避免打包材料浪费。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吊运打包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运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间地锁固在待吊运物件上的多个锁固结构,所述锁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待吊运物件相对两侧的第一锁梁和第二锁梁,所述第一锁梁的两端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锁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梁两端的第一固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拉结固定有拉结件,所述拉结件抵靠于所述待吊运物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运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间地锁固在待吊运物件上的多个锁固结构,所述锁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待吊运物件相对两侧的第一锁梁和第二锁梁,所述第一锁梁的两端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锁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梁两端的第一固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之间拉结固定有拉结件,所述拉结件抵靠于所述待吊运物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一锁梁的长度方向相间地布置;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第二锁梁的长度方向相间地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与所述待吊运物体之间设有弹性定位件,所述弹性定位件抵撑于所述拉结件与所述待吊运物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运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飞龙贾兆楠臧永久李崇鹏毕首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