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102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入口区、压缩工作区、定径区以及出口区,出口区为设在模具底部的出口孔,所述入口区的上部为第一锥形孔,入口区的中部为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的顶端与第一锥形孔的底端形成缓冲环形台,第二锥形孔的内侧壁上周向分布有导向槽,导向槽为弧形槽;所述压缩工作区为与第一锥形孔和第二锥形孔同轴设置的第三锥形孔,第三锥形孔的上端部位于导向槽的下方,第三锥形孔的下端部连接着所述的定径区;所述定径区为设在模具中部的定径孔,定径孔与第三锥形孔同轴设置,定径孔的上端与第三锥形孔贯通,定径孔的下端与出口孔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拉丝拉拔后的表面光洁度,提高了成品率。

A grooved draw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lt groove type drawing die, the die entrance area, including the compression work and sizing area and outlet area, loca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mold for export outlet, the upper part of the entrance area of the first tapered hole, the central entrance area for second top second conical hole. A tapered hole with the first taper hole bottom cushion ring, the medial wall of the taper hole second last week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uide slot, a guide groove is an arc groove; the compression zone is third conical hole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tapered hole coaxial conical hole, below the upper end of third taper holes in the guide groove, sizing area at the lower end of third taper holes connecting the; the sizing area for sizing di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et of sizing holes and third coaxial conical hole, diameter hol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third cone The lower end of the sizing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hole.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surface finish after drawing and drawing, and improves the yield of finished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
本技术涉及拉丝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
技术介绍
在金属压力加工中.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强行通过模具,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并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的工具称为拉丝模具。目前,在生产时,要将粗的金属通过拉丝机逐次拉拔成一定直径的细的金属丝,在拉拔过程中,主要通过拉丝模具来对其进行拉拔,现有的拉丝模具在其内部通常设置进入区、压缩区、定径区和释放区,定径区通常采用直孔,在使用时,因为进入区和压缩区在过渡处会有棱角,拉丝粉不易进入,且分散不均匀,会影响金属拉丝表面的光洁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入口区、压缩工作区、定径区以及出口区,出口区为设在模具底部的出口孔,所述入口区的上部为第一锥形孔,入口区的中部为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的顶端与第一锥形孔的底端形成缓冲环形台,第二锥形孔的内侧壁上周向分布有导向槽,导向槽为弧形槽;所述压缩工作区为与第一锥形孔和第二锥形孔同轴设置的第三锥形孔,第三锥形孔的上端部位于导向槽的下方,第三锥形孔的下端部连接着所述的定径区;所述定径区为设在模具中部的定径孔,定径孔与第三锥形孔同轴设置,定径孔的上端与第三锥形孔贯通,定径孔的下端与出口孔贯通。所述出口孔为锥形孔,且出口孔的开口角度为15°-30°。所述第二锥形孔的上端与缓冲环形台为圆弧过渡。所述定径孔的高度为10-20mm,定径孔的高度为模具高度的1/5-1/4。所述出口孔的底端径向外扩有减重孔,减重孔与出口孔同轴设置,减重孔与模具底面接触的边沿为圆弧过渡。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在模具内设置了两级的缓冲锥形孔,金属进入的缓冲性好、平滑性好,且入口区的开口角度大,并且设置了导向槽,使得拉丝粉容易进入定径区,且可以使拉丝粉能够均匀的进行分散,提高了拉丝拉拔后的表面光洁度,且出口孔设计为锥孔,避免了金属拉丝成型后再次与模具的摩擦,提高了拉丝的成品率;且在模具的底部设置了减重孔,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避免了模具出口孔直接与操作面的接触,提高了模具内部的清洁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模具1、第一锥形孔2、缓冲环形台3、导向槽4、第三锥形孔5、出口孔6、定径孔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2,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所述模具1包括入口区、压缩工作区、定径区以及出口区,出口区为设在模具1底部的出口孔6,所述入口区的上部为第一锥形孔2,入口区的中部为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的顶端与第一锥形孔2的底端形成缓冲环形台3,第二锥形孔的内侧壁上周向分布有导向槽4,导向槽4为弧形槽;所述压缩工作区为与第一锥形孔2和第二锥形孔同轴设置的第三锥形孔5,第三锥形孔5的上端部位于导向槽4的下方,第三锥形孔5的下端部连接着所述的定径区;所述定径区为设在模具1中部的定径孔7,定径孔7与第三锥形孔5同轴设置,定径孔7的上端与第三锥形孔5贯通,定径孔7的下端与出口孔6贯通。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孔6为锥形孔,且出口孔6的开口角度为15°-3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锥形孔的上端与缓冲环形台3为圆弧过渡。进一步的,所述定径孔7的高度为10-20mm,定径孔7的高度为模具1高度的1/5-1/4。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孔6的底端径向外扩有减重孔,减重孔与出口孔6同轴设置,减重孔与模具1底面接触的边沿为圆弧过渡。本技术在模具内设置了两级的缓冲锥形孔,金属进入的缓冲性好、平滑性好,且入口区的开口角度大,并且设置了导向槽,使得拉丝粉容易进入定径区,且可以使拉丝粉能够均匀的进行分散,提高了拉丝拉拔后的表面光洁度,且出口孔设计为锥孔,避免了金属拉丝成型后再次与模具的摩擦,提高了拉丝的成品率;且在模具的底部设置了减重孔,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避免了模具出口孔直接与操作面的接触,提高了模具内部的清洁度。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所述模具(1)包括入口区、压缩工作区、定径区以及出口区,出口区为设在模具(1)底部的出口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区的上部为第一锥形孔(2),入口区的中部为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的顶端与第一锥形孔(2)的底端形成缓冲环形台(3),第二锥形孔的内侧壁上周向分布有导向槽(4),导向槽(4)为弧形槽;所述压缩工作区为与第一锥形孔(2)和第二锥形孔同轴设置的第三锥形孔(5),第三锥形孔(5)的上端部位于导向槽(4)的下方,第三锥形孔(5)的下端部连接着所述的定径区;所述定径区为设在模具(1)中部的定径孔(7),定径孔(7)与第三锥形孔(5)同轴设置,定径孔(7)的上端与第三锥形孔(5)贯通,定径孔(7)的下端与出口孔(6)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槽道式拉丝模具,所述模具(1)包括入口区、压缩工作区、定径区以及出口区,出口区为设在模具(1)底部的出口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区的上部为第一锥形孔(2),入口区的中部为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的顶端与第一锥形孔(2)的底端形成缓冲环形台(3),第二锥形孔的内侧壁上周向分布有导向槽(4),导向槽(4)为弧形槽;所述压缩工作区为与第一锥形孔(2)和第二锥形孔同轴设置的第三锥形孔(5),第三锥形孔(5)的上端部位于导向槽(4)的下方,第三锥形孔(5)的下端部连接着所述的定径区;所述定径区为设在模具(1)中部的定径孔(7),定径孔(7)与第三锥形孔(5)同轴设置,定径孔(7)的上端与第三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涛章继名毕俊泽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创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