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及合成树脂膜技术

技术编号:161578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在电子设备领域被认为有用的、在膜的整个宽度上物性稳定的合成树脂膜,尤其在膜中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的连续生产方法。即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包括(A)在支撑体上连续地流延.涂布含有高分子和有机溶剂的组合物,形成凝胶膜的工序,(B)从支撑体上剥离凝胶膜,固定凝胶膜的两端的工序,(C)边固定膜的两端边在加热炉内输送的工序的合成树脂膜的连续生产方法,在上述(C)工序的至少一部分中,使膜宽度方向(TD方向)的张力基本上成为无张力地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涉及在整个宽度上物性稳定化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例如涉及合成树脂膜的分子取向轴被控制成向着机械的进给方向(以下,简称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的新型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涉及在连续生产的宽幅的合成树脂膜的整个宽度上,分子取向轴被控制成向着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的新型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例如在电子设备的
中,日益高密度安装的要求不断高涨,与其相伴在使用柔性印刷线路板(以下,称为FPC)的
,高密度安装的要求也在不断高涨。FPC的制造工序大致区分成在基膜上层叠金属的工序、在金属表面形成配线的工序,但尺寸变化大的工序是在层叠金属时边加热基膜边层叠金属的工序的前后、使金属形成图案时的蚀刻工序前后,另外是在FPC状态下进行加热的工序的前后,要求在该工序的前后FPC的尺寸变化小。为了适应该要求,本专利技术人等认为将分子取向控制在机械的进给方向(以下,简称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即,使膜的分子取向沿MD方向取向,使与机械的进给方向垂直的方向(以下,简称TD方向)的物性具有差异的膜是有用的。更具体地说,认为以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作为基膜,在层叠金属时,在边加热基膜边层叠金属箔的工序中使用,对使尺寸变化(形成图案前后、FPC加热前后)变小有用。这是因为如果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膜流向(MD方向)的弹性模量变高,张力的影响变小,因而可以使上述工序前后的尺寸变化变小。另外,例如对于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膜,MD方向的弹性模量变高,由此认为向着MD方向的膜的滑动弯曲性变好。这样,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膜被认为尤其在电子设备领域的FPC、TAB(Tape Automated Bonding)用膜、COF(chip on film)用基板等中有用,但现在还没有得到能够任意地控制膜的分子取向的制造方法和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膜。特别是在连续地生产合成树脂膜时,在整个宽度上控制膜的特性被认为非常困难,要得到在整个宽度上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的方法,迄今为止还不知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边将烧成后的聚酰亚胺膜沿MD方向实施退火处理边进行拉伸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膜制造时沿MD方向拉伸1.0~1.5倍、沿TD方向拉伸0.5~0.99倍的方法。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通过将用溶剂膨胀了3~100倍的凝胶膜拉伸而得到单向拉伸的聚酰亚胺的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通过在250℃以上对聚酰亚胺膜赋予10kg/mm2以上的张力,进行区域拉伸来制造将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聚酰亚胺膜的方法。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用膨胀剂使残存溶剂的芳族聚酰亚胺前体膜膨胀后,至少在单向进行拉伸,此后从该膜去除膨胀剂后,进行加热干燥的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通过将用溶剂膨胀了3~20倍的凝胶膜拉伸而得到单向拉伸的聚酰亚胺的方法。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在以3,3′,4,4′-联苯四羧酸成分和对苯二胺成分作为必须的聚酰亚胺膜中,把持自支撑性膜的两端部而插入加热炉中,在直至自支撑性膜的收缩大致完成的300℃的工序中,逐渐使膜把持宽度变窄的方法。在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将凝胶膜的两端部固定,在加热炉中使膜宽度依次变小地设定固定端距离,接着使膜宽度依次变大地设定固定端距离后,再使膜宽度依次变小地设定固定端距离的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然而,在上述任一文献中,对于作为本专利技术特征部分的使TD方向的张力基本上成为无张力地固定凝胶膜的两端而在加热炉内输送的工序,都没有公开,与本专利技术完全不同。特开平8-174659 0017段落特开平11-156936 0021段落特开2003-128811 0010段落特开昭63-197628 第2页右上段第15行特开2002-1804 0007段落特开2003-145561 0014段落特开2002-179821 0020段落特开2004-331792 0008段落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在FPC等电子设备的
中被认为特别有用、在膜整个宽度上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本专利技术人等以在连续生产中,制造尤其在电子设备领域中被认为有用、在膜整个宽度上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特别是聚酰亚胺膜为目的,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新型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能解决上述课题。1)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是在连续生产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至少包括下述(A)~(C)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A)在支撑体上连续地流延·涂布含有高分子和有机溶剂的组合物,形成凝胶膜的工序,(B)从支撑体剥离凝胶膜,固定凝胶膜两端的工序,(C)边固定膜的两端边在加热炉内输送的工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C)工序的至少一部分中包括(C-1)使膜宽度方向(TD方向)的张力基本上成为无张力地固定两端进行输送的工序。2)上述1)所述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C)工序中的加热炉的入口,使TD方向的张力基本上成为无张力地固定两端。3)上述2)所述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炉由大于等于2的多个加热炉组成,第1加热炉的温度为300℃以下。4)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C)工序中,设两端部固定端的距离为X、两端部固定端间的膜宽度为Y时,使X和Y满足下述式,从而使TD方向的张力基本上成为无张力地固定两端间。20.0≥(Y-X)/Y×100>0.005)上述1)~4)所述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C)工序的至少一部分中,包括(C-2)沿TD方向拉伸膜的工序。6)上述5)所述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C-2)工序中,设拉伸前的TD方向的两端部固定端的距离为Z、在炉内拉伸了膜时的两端部固定端的距离为W时,使Z和W满足下述式,沿TD方向拉伸膜。40.0≥(W-Z)/Z×100>0.007)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树脂膜是聚酰亚胺膜。8)使用上述1)~7)的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合成树脂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特别是即使是连续生产的宽幅的合成树脂膜,也能够得到在整个宽度上将分子取向控制在MD方向的合成树脂膜。附图说明图1是聚酰亚胺膜的制造装置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聚酰亚胺膜的把持装置间的膜把持状况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用于在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测定取向度和取向角的取样方法的图。再者,图1和/或图2中,符号1表示膜输送装置,符号2、3、4、5和6表示烧成炉,符号7表示膜把持开始部位,符号8表示膜的把持装置间的宽度X,符号9表示把持在把持装置间的凝胶膜的TD方向的膜宽度Y,符号10表示膜输送方向,符号11表示拉伸前的TD方向的两端部固定端的宽度Z,符号12表示在炉内沿TD方向拉伸了膜时的两端部固定端的宽度W,符号13表示流延·涂布有机溶剂溶液的装置(模头),符号14表示有机溶剂溶液的支撑体,符号15表示在凝胶膜上施加张力的装置,而符号16表示剥离凝胶膜的部位。另外,图3中,符号20表示膜宽度大于等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是在连续生产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至少包括下述(A)~(C)的合成树脂膜的制造方法:(A)在支撑体上连续地流延.涂布含有高分子和有机溶剂的组合物,形成凝胶膜的工序,(B)从支撑体上剥离凝胶膜,固定凝 胶膜的两端的工序,(C)边固定膜的两端边在加热炉内输送的工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C)工序的至少一部分中包括(C-1)使膜宽度方向(TD方向)的张力基本上成为无张力地固定两端进行输送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宽小野和宏伊藤利尚松腋崇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