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FET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551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形FET器件,从下至上包括衬底、缓冲层及势垒层,源极金属形成于势垒层上且底部延伸至缓冲层;栅极金属的第一环绕部为环绕源极金属的闭合环形,第一延伸部从第一环绕部延伸覆盖至环形隔离区;漏极金属的第二环绕部为环绕第一环绕部的非闭合环形,第二延伸部从第二环绕部延伸覆盖至环形隔离区;从衬底底部向上开设背孔至源极金属底面,且源极金属经背孔通过连接金属与背面金属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源极做成圆柱形并通过背孔接地,栅极和漏极均做成环状,可缩小管芯面积,降低栅延迟,提高器件工作速度,且更加均匀的电场分布可以给管芯提高更大的击穿电压,提高管芯的功率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FET器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
,具体涉及一种环形FET器件。
技术介绍
管芯的结构设计对于器件的性能影响严重,目前常用的场效应晶体管(FET)采用条形栅结构,源极和漏极分列栅极的两边。这种管芯设计,同样栅宽下,面积更大,栅延迟严重,并且由于电场的不均匀分布极易导致器件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栅延迟、提高击穿电压的环形FET器件。为达到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环形FET器件,从下至上包括衬底、缓冲层及势垒层;还包括环形隔离区、栅极金属、源极金属及漏极金属,环形隔离区形成于势垒层表面且延伸至缓冲层内部;源极金属形成于势垒层上且底部延伸至缓冲层;栅极金属包括第一环绕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环绕部为环绕源极金属的闭合环形,第一延伸部从第一环绕部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覆盖至环形隔离区;漏极金属包括第二环绕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环绕部为环绕第一环绕部的非闭合环形,第二延伸部从第二环绕部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覆盖至环形隔离区;从衬底底部向上开设背孔至源极金属底面,且源极金属经背孔通过连接金属与衬底底面的背面金属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环形FET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FET器件,从下至上包括衬底、缓冲层及势垒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隔离区、栅极金属、源极金属及漏极金属,环形隔离区形成于势垒层表面且延伸至缓冲层内部;源极金属形成于势垒层上且底部延伸至缓冲层;栅极金属包括第一环绕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环绕部为环绕源极金属的闭合环形,第一延伸部从第一环绕部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覆盖至环形隔离区;漏极金属包括第二环绕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环绕部为环绕第一环绕部的非闭合环形,第二延伸部从第二环绕部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覆盖至环形隔离区;从衬底底部向上开设背孔至源极金属底面,且源极金属经背孔通过连接金属与衬底底面的背面金属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FET器件,从下至上包括衬底、缓冲层及势垒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隔离区、栅极金属、源极金属及漏极金属,环形隔离区形成于势垒层表面且延伸至缓冲层内部;源极金属形成于势垒层上且底部延伸至缓冲层;栅极金属包括第一环绕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环绕部为环绕源极金属的闭合环形,第一延伸部从第一环绕部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覆盖至环形隔离区;漏极金属包括第二环绕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环绕部为环绕第一环绕部的非闭合环形,第二延伸部从第二环绕部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覆盖至环形隔离区;从衬底底部向上开设背孔至源极金属底面,且源极金属经背孔通过连接金属与衬底底面的背面金属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江翟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