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滞阻尼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7038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粘滞阻尼墙,其包括阻尼箱、传力架和粘滞阻尼器,传力架包括连接板和固定在连接板上的左右挡板,粘滞阻尼器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移动部包括缸筒和缸筒两端的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固定部包括设置于缸筒内并固定在导杆上的活塞,导杆的两端伸出缸筒并抵靠在箱体的内壁上,移动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在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缸筒内填充有阻尼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外力作用到传力架上后,传力架会带动缸筒同步移动,并使阻尼液相对于活塞发生流动,并消耗外界所传递进来的能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时,无需再采用支撑结构来固定,避免了对传力架的干涉,确保粘滞阻尼器的功能有效地发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粘滞阻尼墙
本技术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墙。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消能减震(振)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相应的阻尼器、阻尼墙等消能产品,通过消能产品消耗地震、风振等输入建筑结构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结构不受破坏。粘滞阻尼器作为一种常规的建筑结构的减振装置,已广泛地运用到地面高层建筑中,目前,粘滞阻尼器主要采用“人”字支撑和“斜”支撑进行安装,这对粘滞阻尼器完全发挥效用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阻尼墙,该阻尼墙能够避免采用斜撑来安装,简化了阻尼墙的安装结构,使粘滞阻尼器能够发挥其全部功能,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粘滞阻尼墙,其包括阻尼箱、传力架和至少一个缸筒型的粘滞阻尼器,所述阻尼箱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底部的底板,所述箱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粘滞阻尼器沿箱体的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传力架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下表面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均沿所述粘滞阻尼墙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移动部包括圆形的缸筒和将缸筒两端封闭的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缸筒内、并位于第一密封装置与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活塞,以及依次贯穿第一密封装置、活塞和第二密封装置的导杆,导杆的两端伸出缸筒并抵靠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移动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在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缸筒内填充有阻尼液;活塞固定设置在导杆上、并能够随导杆在缸筒内往复移动。本技术中,粘滞阻尼器导杆的两端抵靠在箱体的内壁上,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而其移动部固定在传力架上,当外力作用到传力架上后,传力架会带动移动部同步移动,从而使阻尼液相对于活塞发生流动,并消耗外界所传递进来的能量,本技术安装时,阻尼箱的底板和传力架的连接板分别固定在建筑结构上,无需再采用支撑结构来固定,避免了对传力架的干涉,使传力架能够带动粘滞阻尼器的移动部进行移动,确保粘滞阻尼器的功能有效地发挥。根据具体建筑结构的体量以及设计的抗震能力,粘滞阻尼器的数量可以超过一个,当粘滞阻尼器的数量≥两个时,粘滞阻尼器沿上下方向间隔地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的外侧均设置有沿所述粘滞阻尼墙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加强板。设置纵向加强板后,可以增强左挡板和右挡板的刚度,减少左挡板和右挡板在带动移动部移动时所产生的弯曲度,保证缸筒能够平稳地移动。本技术中的粘滞阻尼器的移动部固定在传力架上,且导杆仅抵靠在箱体的内壁上,并无固定措施,本技术从生产地到使用地一般均需要一段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这使粘滞阻尼器的导杆会相对于缸筒产生移动,并可能会使粘滞阻尼器以及本技术受到一定的损害,影响本技术的正常使用,为此在本技术中,还包括用于临时固定粘滞阻尼器的运输固定螺钉,所述运输固定螺钉将粘滞阻尼器的导杆固定在箱体上,当所述粘滞阻尼墙安装完成后,所述运输固定螺钉被拆除。上述的运输固定螺钉用于本技术在运输过程中对导杆的固定,从而使整个粘滞阻尼墙的活动件均处于固定状态,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这些活动件由于振动而受到损害。运输固定螺钉可以直接将导杆固定在箱体上,也可以通过其它固定件间接地将导杆固定在箱体上。进一步,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均开设有供导杆穿过的导杆孔,导杆孔的内径比导杆的外径大2-3mm。将导杆孔的内径设置的比导杆的外径略大,可以减少外界灰尘进入到粘滞阻尼器的总量,并有利于控制粘滞阻尼器相对于传力架以及箱体的安装误差。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内壁的宽度较缸筒的外径大2-3mm。箱体主要是用来为粘滞阻尼器形成一个保护空间,并用于形成部分墙体,箱体的内部空间在能够满足设置粘滞阻尼器的情况下,以尽量减少体积为宜,将箱体的内壁控制为较缸筒的外径大2-3mm时,即可满足上述需要。进一步,在粘滞阻尼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加强板,该横向加强板沿导杆的轴线方向延伸,左挡板和右挡板均固定连接在横向加强板上。并使所述箱体的内壁的宽度较前后两侧的横向加强板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2-3mm。横向加强板将左挡板和右挡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当连接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移动时,无论连接板向那个方向移动,在横向加强板的连接作用下,左挡板和右挡板均能同步移动。当横向加强板向上延伸并固定连接到连接板时,横向加强板、左挡板和右挡板共同形成一个容纳粘滞阻尼器的内箱体,该内箱体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并因此可以将外界更大的力传递到粘滞阻尼器的内部并消耗掉。所述箱体的内壁的宽度较前后两侧的横向加强板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2-3mm的限定也是为了减少本技术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的视图。图3是图1中B-B向的视图。图4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C-C向的视图。图6是图4中D-D向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H表示粘滞阻尼墙的高度方向。实施例1:参阅图1~图3,一种粘滞阻尼墙,其包括阻尼箱、传力架和至少一个缸筒型的粘滞阻尼器,所述阻尼箱包括箱体11和安装在箱体11底部的底板10,所述箱体11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粘滞阻尼器沿箱体的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传力架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板15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板15的下表面的左挡板17和右挡板18,左挡板17和右挡板18均沿所述粘滞阻尼墙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移动部包括圆形的缸筒23和将缸筒两端封闭的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其中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导向套25和用于将第一导向套25压紧在套筒上的第一压紧螺母26,第二密封装置包括第二导向套24和用于将第二导向套24压紧在套筒上的第二压紧螺母28。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缸筒23内、并位于第一密封装置与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活塞16,以及依次贯穿第一密封装置、活塞和第二密封装置的导杆12,导杆12的两端伸出缸筒23并抵靠在箱体11的内壁上,所述移动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本实施例中,通过紧固螺栓22将第一压紧螺母26和第二压紧螺母28分别固定在左挡板17和右挡板18上,从而将移动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可以理解,也可以将缸筒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从而将移动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活塞16的外周面与缸筒23的内壁密封接触,在活塞16上开设有阻尼孔19,阻尼孔沿导杆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活塞16的两个端面。在其它实施例中,粘滞阻尼器中的活塞可以取消阻尼孔,并在活塞外周面与缸筒的内壁之间形成阻尼通道;或者在保留阻尼孔的基础上,同时在活塞外周面与缸筒的内壁之间形成阻尼通道。在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缸筒内填充有阻尼液;活塞16固定设置在导杆12上、并能够随导杆12在缸筒23内往复移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沿上下方向间隔地设置。根据不同的要求,粘滞阻尼器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者设置三个、四个、五个,乃至更多个。在左挡板和右挡板的外侧均设置有沿所述粘滞阻尼墙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加强板,为方便描述,将设置在左挡板17上的纵向加强板称为左纵向加强板13,将设置在右挡板18上的纵向加强板称为右纵向加强板14,左纵向加强板13的下端与左挡板1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粘滞阻尼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滞阻尼墙,其包括阻尼箱、传力架和至少一个缸筒型的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箱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底部的底板,所述箱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粘滞阻尼器沿箱体的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传力架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下表面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均沿所述粘滞阻尼墙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移动部包括圆形的缸筒和将缸筒两端封闭的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缸筒内、并位于第一密封装置与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活塞,以及依次贯穿第一密封装置、活塞和第二密封装置的导杆,导杆的两端伸出缸筒并抵靠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移动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在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缸筒内填充有阻尼液;活塞固定设置在导杆上、并能够随导杆在缸筒内往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滞阻尼墙,其包括阻尼箱、传力架和至少一个缸筒型的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箱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底部的底板,所述箱体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粘滞阻尼器沿箱体的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传力架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板和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下表面的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和右挡板均沿所述粘滞阻尼墙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粘滞阻尼器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移动部包括圆形的缸筒和将缸筒两端封闭的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于缸筒内、并位于第一密封装置与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活塞,以及依次贯穿第一密封装置、活塞和第二密封装置的导杆,导杆的两端伸出缸筒并抵靠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移动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在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之间的缸筒内填充有阻尼液;活塞固定设置在导杆上、并能够随导杆在缸筒内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当粘滞阻尼器的数量≥两个时,粘滞阻尼器沿上下方向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风北房修春杨建国简万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丹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