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4691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属于供排水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具有使雨水能够快速被收集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景观池,景观池的池口所在的平面低于地面,景观池下端设有蓄水池,蓄水池上端设有与地下管连通的排出管,景观池的池底设有与蓄水池连通的开口,景观池的池底在开口的两端分别铰接有封闭开口的转板一和转板二,景观池池底外壁设有向远离景观池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开口设有转板一和转板二的两端,转板一和转板二上分别设有使得转板一和转板二将开口封闭的压缩弹簧,当景观池内的水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所述转板一和转板二向蓄水池方向转动进而将开口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应对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以及更合理地利用雨水,人们研制了多种导水系统。公开号为CN2055021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铺设在绿化带的下方,至少包括两个过滤层,并且位于上方的过滤层的滤料的粒径大于相邻下方过滤层滤料的粒径,最下方过滤层的下部设有蓄排水管道;所述蓄排水管道上连接有至少一个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内设有抽水系统;所述蓄排水管道的顶面上设有多个透水孔。透水孔将从上层的过滤层流出的水通到蓄排水管道内,但是在大量的水从过滤层内流出时,透水孔的透水能力有限,使得从过滤层内排出的水不能快速的进入蓄排水管道内,进而影响上层过滤层内水的渗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具有使雨水能够快速被收集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景观池,所述景观池的池口所在的平面低于地面,所述景观池上端设有覆盖池口的倾斜设置的过滤网,所述景观池下端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上端设有与地下管连通的排出管,所述景观池的池底设有与蓄水池连通的开口,所述景观池的池底在开口的两端分别铰接有封闭开口的转板一和转板二,所述景观池池底外壁设有向远离景观池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开口设有转板一和转板二的两端,所述转板一和转板二上分别设有使得转板一和转板二将开口封闭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转板一和转板二的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当景观池内的水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所述转板一和转板二向蓄水池方向转动进而将开口打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雨水较大时,景观池的池口所在的平面低于地面,因此地面上的雨水易于流入景观池内,当雨水进入景观池内时,雨水中的杂质被景观池内的过滤网阻挡在过滤网上端,减小景观池内的杂质的蓄积,将过滤网倾斜设置便于过滤网上的杂质沿着过滤网移动到过滤网较低的一端,减小杂质阻挡雨水流过过滤网,此外当人不小心掉入景观池内时,过滤网对人体起到支撑作用,增加景观池的安全性,当雨水逐渐通过过滤网流到景观池内时,景观池内的雨水施加到景观池池底的转板一和转板二上重力逐渐增加,当景观池内的水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转板一和转板二向蓄水池方向转动进而将开口打开,进而将景观池内的雨水排到蓄水池内,此时压缩弹簧被压缩而具有弹力,随着进入景观池内的雨水逐渐增多,转板一和转板二受到雨水的压力逐渐增大,转板一和转板二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也使得雨水从景观池内的排出速度增加,进入蓄水池内进行收集,利于雨水的排出,当蓄水池内的雨水蓄积满之后,雨水通过上端的排出管溢流到地下管内进行排放,当景观池内的雨水降低到一定的水位时,雨水施加到转板一和转板二上的重力小于压缩弹簧的弹力,此时压缩弹簧的弹力将转板一和转板二向远离蓄水池方向转动,进而将开口封闭,减小景观池内雨水的排出,利于绿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的周向外侧池壁上设有收集盒,所述蓄水池在设有收集盒的周向池壁上设有透水层,所述收集盒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收集盒的一端伸出地面且在伸出地面的一端设有灌溉喷头,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抽水泵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周边设置的收集盒增加了蓄水池的蓄水能力,当蓄水池内雨水通过透水层进入收集盒内时,透水层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减小进入收集盒内的雨水中的杂质,减小雨水中的杂质从排水管内被抽水泵一抽出时堵塞在灌溉喷头内,当抽水泵一将收集盒内的雨水抽出时,灌溉喷头将雨水用于灌溉,使得雨水被再次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的上端池壁上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排出管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池内的雨水逐渐增加超过排出管时,雨水进入溢流管内进行排放,使得景观池内的雨水依然能够流到蓄水池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的池壁上设有与景观池连通的通水管,所述通水管上设有抽水泵二,所述通水管靠近景观池的位置设有截止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景观池内的水减小时,蓄水池上的通水管将蓄水池内的水通过抽水泵二输入景观池内,使得景观池内的水增多,利于绿化,当不需要往景观池内加水时,截止阀将限制水流到通水管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板一和转板二抵触的位置设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板一和转板二抵触的位置设置的密封垫增加了转板一和转板二之间的密封性,减小了水从转板一和转板二之间的缝隙间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景观池的池体在过滤网较低的一端设有垃圾箱,所述景观池上设有与垃圾箱相通的通孔,所述景观池上滑移连接有封闭通孔的移动板,所述垃圾箱下端设有蓄水盒,所述垃圾箱底部开设有供水流到蓄水盒内的过滤孔,所述蓄水盒上设有与蓄水池连通的连通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移动板将通孔打开,将过滤网上的杂质排出,当将过滤网上的杂质被排出到垃圾箱内时,景观池内的水也流到垃圾箱内,此时进入垃圾箱内的水通过过滤孔进入到蓄水盒内,之后通过连通管进入蓄水盒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景观池的池底设置的转板一和转板二在景观池内的雨水越来越多时,雨水施加到转板一和转板二上的重力将压缩弹簧压缩,使得转板一和转板二向蓄水池方向移动,进而将景观池的开口打开,使得景观池内蓄积的雨水被排放到蓄水池内,进行蓄积,根据景观池内雨水的逐渐增多,施加到转板一和转板二上的重力逐渐增加,使得转板一和转板二逐渐将开口打开,使得雨水排放的速度增加,转板一和转板二和压缩弹簧的设置便于根据雨水量的多少调节转板一和转板二之间的距离,调节景观池内雨水排放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景观池;11、过滤网;12、蓄水池;121、排出管;122、收集盒;123、透水层;124、排水管;125、灌溉喷头;126、抽水泵一;127、溢流管;128、通水管;1281、抽水泵二;1282、截止阀;13、开口;131、转板一;132、转板二;133、压缩弹簧;134、密封垫;14、支撑杆;15、垃圾箱;151、通孔;152、移动板;153、蓄水盒;154、过滤孔;155、连通管;2、地下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参照图1和图2,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景观池1,景观池1在下雨时蓄积雨水,平时用来绿化观赏,将景观池1的池口所在的平面低于地面,利于地面上的雨水流入景观池1内,景观池1上端设有覆盖池口的倾斜设置的过滤网11,当雨水进入景观池1内时,过滤网11将雨水中的杂质阻挡在过滤网11上并沿着过滤网11移动到过滤网11较低的一端,减小景观池1内杂质的蓄积,此外当人不小心掉入景观池1内时,过滤网11对人体起到支撑作用,增加景观池1的安全性,景观池1的池体在过滤网11较低的一端设有垃圾箱15,景观池1上设有与垃圾箱15相通的通孔151,此时过滤网11上蓄积的杂质通过通孔151排到垃圾箱15内,当不需要清理过滤网11上的杂质时,景观池1上滑移连接有封闭通孔151的移动板152,移动板152在阻挡杂质进入垃圾箱15的同时减小景观池1内的雨水流到垃圾箱15内,当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景观池(1),所述景观池(1)的池口所在的平面低于地面,所述景观池(1)上端设有覆盖池口的倾斜设置的过滤网(11),所述景观池(1)下端设有蓄水池(12),所述蓄水池(12)上端设有与地下管(2)连通的排出管(121),所述景观池(1)的池底设有与蓄水池(12)连通的开口(13),所述景观池(1)的池底在开口(13)的两端分别铰接有封闭开口(13)的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所述景观池(1)池底外壁设有向远离景观池(1)方向延伸的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设置在开口(13)设有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的两端,所述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上分别设有使得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将开口(13)封闭的压缩弹簧(133),所述压缩弹簧(133)远离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的一端与支撑杆(14)固定连接,当景观池(1)内的水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所述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向蓄水池(12)方向转动进而将开口(13)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的景观池(1),所述景观池(1)的池口所在的平面低于地面,所述景观池(1)上端设有覆盖池口的倾斜设置的过滤网(11),所述景观池(1)下端设有蓄水池(12),所述蓄水池(12)上端设有与地下管(2)连通的排出管(121),所述景观池(1)的池底设有与蓄水池(12)连通的开口(13),所述景观池(1)的池底在开口(13)的两端分别铰接有封闭开口(13)的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所述景观池(1)池底外壁设有向远离景观池(1)方向延伸的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设置在开口(13)设有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的两端,所述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上分别设有使得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将开口(13)封闭的压缩弹簧(133),所述压缩弹簧(133)远离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的一端与支撑杆(14)固定连接,当景观池(1)内的水位到达设定的高度时所述转板一(131)和转板二(132)向蓄水池(12)方向转动进而将开口(13)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2)的周向外侧池壁上设有收集盒(122),所述蓄水池(12)在设有收集盒(122)的周向池壁上设有透水层(123),所述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军刘海张聪陈灿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哲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