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572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道路、集水区、储水区、绿化带,所述道路从上到下分别是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碎石层、活性炭层,所述集水区设置在道路下方,集水区下方设有防水层,所述储水区设置在绿化带的下方,储水区是由透水砖形成的封闭结构,储水区一侧与集水区连通,储水区另一侧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利用道路自身过滤雨水,存储在绿化带下方慢慢渗透的方法,结构巧妙,成本低,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资源回收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在以往城市道路规划里,雨水一般都是流入两边的下水管道,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想办法研究将雨水回收用于路边绿化带的浇水,但是现在使用的雨水处理系统的大部分是由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存在以下缺点:1、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2、浇水时需要水泵抽水,使用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利用道路自身过滤,慢慢渗透的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集水区、储水区、绿化带,所述道路从上到下分别是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碎石层、活性炭层,所述集水区设置在道路下方,集水区下方设有防水层,所述储水区设置在绿化带的下方,储水区是由透水砖形成的封闭结构,储水区一侧与集水区连通,储水区另一侧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水区连通补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储水区为方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集水区高于储水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利用道路自身过滤雨水,存储在在绿化带下方慢慢渗透的方法,结构巧妙,成本低,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道路,2、集水区,3、储水区,4、绿化带,5、透水沥青,6、透水混凝土,7、碎石层,8、活性炭层,9、防水层,10、出水管,11、阀门,12、补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道路1、集水区2、储水区3、绿化带4,所述道路1从上到下分别是透水沥青5、透水混凝土6、碎石层7、活性炭层8,所述集水区2设置在道路下方,集水区2下方设有防水层9,所述储水区3设置在绿化带4的下方,储水区3是由透水砖形成的封闭结构,储水区3一侧与集水区2连通,储水区3另一侧连接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上设有阀门1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利用道路自身的混凝土6、碎石层7、活性炭层8过滤雨水,存储在在绿化带4下方,利用透水砖容易渗水的特性慢慢渗透来浇灌绿化带,储水区3另一侧连接出水管10,还可以将水抽上来用于喷水,本技术结构巧妙,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推广。万一天气干燥,长时间不下雨,集水区2与储水区3内水全部用光,无法滋润绿化带,本技术在所述储水区3连通补水管12,可以人工补水。本技术所述储水区3为方形,便于雨水向四方渗透,集水区2高于储水区3,使过滤后的水全部流入储水区3。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集水区、储水区、绿化带,所述道路从上到下分别是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碎石层、活性炭层,所述集水区设置在道路下方,集水区下方设有防水层,所述储水区设置在绿化带的下方,储水区是由透水砖形成的封闭结构,储水区一侧与集水区连通,储水区另一侧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道路、集水区、储水区、绿化带,所述道路从上到下分别是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碎石层、活性炭层,所述集水区设置在道路下方,集水区下方设有防水层,所述储水区设置在绿化带的下方,储水区是由透水砖形成的封闭结构,储水区一侧与集水区连通,储水区另一侧连接出水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北高晓军徐志国陈翔燕宋雅全王善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世节能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