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高架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657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防滑高架桥,包括桥梁本体,桥梁本体上设置有行车道和人行道,桥梁本体上设置有一端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行车道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凸起,凸起横亘贯穿整个行车道宽度,凸起上设置有贯穿桥梁本体厚度的分水管,桥梁本体底部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内部中空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容纳腔,分水管与容纳腔相连;当桥梁本体上结冰时,将氯化钠溶液打入到容纳腔中,而后从分水管中流出到桥梁本体表面,并且在桥梁本体表面扩散;将桥梁本体上的冰融化,这样的方法不需要桥梁维护人员从上到桥梁之上后在桥梁本体上喷洒氯化钠溶液,避免桥梁本体结冰之后维护人员上去不慎摔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滑高架桥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滑高架桥。
技术介绍
高架桥,即跨线桥,一种桥梁,指搁在一系列狭窄钢筋混凝土或圬工拱上,具有高支撑的塔或支柱,跨过山谷、河流、道路或其他低处障碍物的桥梁。高架桥的结构形式必须根据周边环境,按照桥梁美学的理念,采用合理的线形和高宽比、高跨比。如公告号为“CN201843073U”的高架桥排水系统,它包括行车道、人行道以及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的侧石,侧石上开设有供雨水流入的通孔,人行道下方设置有沿其纵向延伸的集水泄水通道,集水泄水通道与侧石上的通孔连接;对比档虽然提供了一种易于排水、安全性能较高的高架桥排水系统;但是在北方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在寒冬时节,当下小雨或小雪时,雨雪仅仅打湿路面,由于天气温度较低会在路面结成冰晶,当汽车在高架桥上行驶,尤其是上坡时候,会因为轮胎抓地力不强而造成轮胎与路面之间摩擦力较小,发生汽车滑坡现象,极为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雨雪天气汽车上坡打滑的防滑高架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滑高架桥,包括桥梁本体,所述桥梁本体上设置有行车道和人行道,所述桥梁本体上设置有一端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所述行车道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横亘贯穿整个行车道宽度,所述凸起上设置有贯穿桥梁本体厚度的分水管,所述桥梁本体底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内部中空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分水管与容纳腔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桥梁本体下方的加强筋对桥梁本体的结构起到了加强的效果,在加强筋内部设置一个中空的容纳腔;将容纳腔与设置在凸起上的分水管相连通,当桥梁本体上结冰时,在加强筋底部放置高压水枪,通过高压水枪向加强筋内部的容纳腔中注入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将氯化钠溶液打入到容纳腔中,而后从分水管中流出到桥梁本体表面,并且在桥梁本体表面扩散;由于氯化钠溶液的冰点较低,所以会将桥梁本体上的冰融化,这样的方法不需要桥梁维护人员从上到桥梁之上后在桥梁本体上喷洒氯化钠溶液,避免桥梁本体结冰之后维护人员上去不慎摔伤;而设置在桥梁本体上的凸起可增大车辆和桥梁之间的摩擦力,在车辆下坡的时候还可起到减速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侧壁向内凹陷,所述凸起向内凹陷的侧壁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氯化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刚开始下雨或者下雪的时候,不需要大批量的通过加强筋和分水管向桥梁本体上喷射氯化钠溶液;随着雨水、雪水在路面上蔓延时,顺着凸起的边缘流淌,流经设置在凸起侧壁上的第一凹槽时,将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氯化钠溶解,将雨水、雪水变成氯化钠溶液后向下继续流淌,避免结冰,防患于未然。作为优选,所述桥梁本体上设置有楼梯,所述楼梯绕支撑柱螺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常考虑到车辆的抓地力,不会将桥梁本体上的坡度设置的过大,所以需要怕较长的一段坡才能上到行车道上,对于行人而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行人的时间,绕支撑柱螺旋设置有楼梯,行人可从楼梯上直接上到人行道上。作为优选,所述桥梁本体上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包括多根立柱和将多根立柱固定住的横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桥梁本体周边的防护栏对行驶在行车道上的车辆和走在人行道上的行人具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底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放置有氯化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行道或行车道上的某一处仍然残留有冰块等,或在排水管道处的冰块较厚难以在分水管中流出的氯化钠溶液下溶解;桥梁维护者可从第一空腔中将固态氯化钠取出而后洒在需要的位置处,定点溶冰。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中部中空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放置有防滑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在行车道上行驶且路面上仍然残存有冰时,可将放置在第二空腔内的防滑链取出套在汽车的轮胎上,起到防滑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人行道上铺设有吸水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吸水砖铺设人行道,避免雨水、雪水在人行道上积攒,避免人行道上结冰而导致行人行走不慎而跌倒。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在桥梁本体下方的加强筋对桥梁本体的结构起到了加强的效果,在加强筋内部设置一个中空的容纳腔;将容纳腔与设置在凸起上的分水管相连通,当桥梁本体上结冰时,在加强筋底部放置一个水桶,在水桶中放置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将氯化钠溶液打入到容纳腔中,而后从分水管中流出到桥梁本体表面,并且在桥梁本体表面扩散;由于氯化钠溶液的冰点较低,所以会将桥梁本体上的冰融化,这样的方法不需要桥梁维护人员从上到桥梁之上后在桥梁本体上喷洒氯化钠溶液,避免桥梁本体结冰之后维护人员上去不慎摔伤;而设置在桥梁本体上的凸起可增大车辆和桥梁之间的摩擦力,在车辆下坡的时候还可起到减速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桥梁本体俯视图,用于体现设置在桥梁本体上的行车道和人行道;图2是实施例中桥梁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设置在桥梁本体上防护栏;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设置在桥梁本体上的凸起;图4是实施例中桥梁本体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设置在桥梁本体上的加强筋。图中,1、桥梁本体;11、行车道;12、人行道;121、吸水砖;13、楼梯;14、绿化带;15、上坡段;2、支撑柱;3、防护栏;31、立柱;32、横杆;33、第一空腔;34、第二空腔;41、凸起;42、分水管;43、第一凹槽;5、加强筋;51、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防滑高架桥,包括桥梁本体1,桥梁本体1上分为行车道11和人行道12,行车道11位于桥梁本体1表面的中心,人行道12位于桥梁本体的两侧,人行道12由吸水砖121拼接而成,吸水砖121详见公开号为“CN1483690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吸水砖及其制备方法,人行道12和行车道11之间设置绿化带14,通过绿化带14将人行道12和行车道11分割开;如图2和图4所示,在桥梁本体1底面竖直设置有多根支撑柱2,支撑柱2的另一端填埋在地下,将桥梁本体1支撑起;在桥梁本体1底部设置有多根加强筋5,加强筋5顺着支撑柱2向地面处延伸,并且在加强筋5的内部设置有贯穿其长度的容纳腔51,容纳腔51的两端与外界连通。如图2所示,在支撑柱2上设置有螺旋向上的楼梯13,楼梯13的顶部与桥梁本体1上的人行道12连通,行人可从楼梯13向上攀爬后到达人行道12。如图2和图3所示,在桥梁本体1的上坡段15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凸起41,凸起41是由水泥涂覆而成,凸起41贯穿整个行车道11的宽度设置,并在上坡段15的高度方向上阵列有多组,每一道凸起41互相平行;凸起1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斜面,并在斜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槽43,在第一凹槽43内粘设有氯化钠包,将氯化钠包覆在透水膜中,而后将包覆有氯化钠的透水膜利用不干胶粘在第一凹槽43内,透水膜的制备详见公开号为“CN101422702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管式有机无机复合透水膜的制备方法;在凸起41内设置有一根分水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滑高架桥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高架桥,包括桥梁本体(1),所述桥梁本体(1)上设置有行车道(11)和人行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本体(1)上设置有一端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2),所述行车道(11)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凸起(41),所述凸起(41)横亘贯穿整个行车道(11)宽度,所述凸起(41)上设置有贯穿桥梁本体(1)厚度的分水管(42),所述桥梁本体(1)底部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内部中空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容纳腔(51),所述分水管(42)与容纳腔(5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高架桥,包括桥梁本体(1),所述桥梁本体(1)上设置有行车道(11)和人行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本体(1)上设置有一端与地面连接的支撑柱(2),所述行车道(11)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凸起(41),所述凸起(41)横亘贯穿整个行车道(11)宽度,所述凸起(41)上设置有贯穿桥梁本体(1)厚度的分水管(42),所述桥梁本体(1)底部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内部中空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容纳腔(51),所述分水管(42)与容纳腔(5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高架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1)侧壁向内凹陷,所述凸起(41)向内凹陷的侧壁上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槽(43),所述第一凹槽(43)内设置有氯化钠。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传耀陈雷宋宗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鹿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