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21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包括:车轮(1),后一桥转向梯形(2)、后一桥拉臂(3)、拉杆A(4)、后二桥拉臂(5)、后二桥转向梯形(6)、拉杆B(7)、后三桥拉臂(8)、后三桥转向梯形(9)和驱动油缸(10)。驱动油缸(10)驱动后二桥拉臂(5)绕固定销轴转动,通过拉杆A(4)与拉杆B(7),使后一桥拉臂(3)与后三桥拉臂(8)绕相应的轴转动,从而使后一桥转向梯形(2)、后二桥转向梯形(6)及后三桥转向梯形(9)位置发生变化,使后三桥车轮按一定角度转向,减少车辆的最小通过半径,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同时减少转向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提高车轮的可靠性。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ar wheel adjustable steering mechanism suitable for a semi-trailer type launch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steering mechanism of a rear wheel suitable for a semi-trailer launcher. Includes: wheel (1), after the bridge Ackerman (2), after a pull arm (3), A (4), after the pull rod pull arm bridge (5), second (6), Ackerman rod B (7), after the bridge arm pull (8), three (Ackerman 9) and driving cylinder (10). The driving cylinder (10) drive after the bridge arm (5) around the fixed pin shaft to rotate through the pull rod, A (4) and B (7), the pull rod pull arm after the bridge (3) and (8) after the bridge arm pull around the axis of rotation, so that after the bridge (2), Ackerman after the bridge Ackerman (6) and (9) after three Ackerman position changes after three wheel at a certain angle to reduce the vehicle through the minimum radius, improve the passing ability of the vehicle;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wheel and the ground of the steering wheel, improve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挂车式多轴车辆后轮可调转向机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中远程地地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具有射程远、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毁伤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是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实现远程精确打击的重要手段。侦查能力和快速打击能力的显著增强是未来战争发展的重要趋势,使中远程地地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导弹武器的战略机动能力是提高生存能力重要途径。随着导弹射程的增加,导弹重量迅速增长,导弹发射车由于重心、外形等超限,导致其机动能力提高成为发展瓶颈。对于我国而言,中远程导弹主要作战区域在山区,山区四级公路最小转弯半径为15m,路面通过宽度4.75m。目前重型导弹发射车无法顺利通过,极大地影响到陆军的战斗力。此类发射车在弯道行驶时需要人指挥,进弯道靠道路左边,弯道行驶靠道路中间,出弯道靠道路右侧,才能保证安全通过。对于半挂车导弹发射车,车身较同级别自行式导弹发射车更长,弯道行驶时通过性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解决中远程地地弹道导弹发射车弯道行驶通过性差的问题,同时可为判别地面设备通过能力是否满足要求提供重要依据。一种适用于半挂车辆的后轮转向机构,包括:车轮、驱动油缸、拉臂、拉杆和转向梯形。所述驱动油缸与后二桥拉臂相连,后二桥拉臂同时与两个拉杆及后二桥转向梯形相连,后一桥拉臂与拉杆和后一桥转向梯形相连,后三桥拉臂与拉杆和后三桥转向梯形相连。在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时,驱动油缸处于原始安装状态并保持锁止。各个拉臂、拉杆和转向梯形均处于中间位置,各车轮保持直线行驶。当车辆前轮以某个角度向左转向时,驱动油缸活塞杆伸出,后二桥拉臂绕其在车上的固定轴逆时针旋转,后二桥拉臂推动拉杆摆动,使后一桥拉臂绕其固定在车上的销轴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后一桥转向梯形位置发生变化,使后一桥车轮向左偏转一定角度;后二桥拉臂推动拉杆摆动,使后三桥拉臂绕其在车上的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后三桥转向梯形位置发生变化,使后三桥车轮向左偏转一定角度;同时,后二桥拉臂直接驱动后二桥转向梯形向位置发生变化,使后二桥车轮向左偏转一定角度。同理,当车辆前轮以某个角度向右转向时,驱动油缸活塞杆收回,使后二桥拉臂绕其在车上的固定轴顺时针旋转,驱动后一桥、后二桥和后三桥的车轮向右偏转。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各拉臂及拉杆的长度,再根据牵引车前轮转向角度及车辆转弯半径的大小,调节驱动油缸伸出或收回的行程,能够实现后三桥车轮的运行轨迹与牵引车转向轮的运行轨迹一致。通过配备车轮转角传感器及控制器,易于实现该后轮可调转向机构的自动控制,确保半挂车的后轮转向轨迹与牵引车转向轮的运行轨迹一致,不受牵引车前轮转角大小及转弯半径的限制,提高车辆在转弯时的通过性,尤其是在山区Ⅳ级公路的通过性。同时,后轮转向可有效减小车辆在转向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提高车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的直线行驶状态示意图;图2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的转向行驶状态示意图。1.车轮2.后一桥转向梯形3.后一桥拉臂4.拉杆A5.后二桥拉臂;6.后二桥转向梯形7.拉杆B8.后三桥拉臂9.后三桥转向梯形10.驱动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包括:车轮1,驱动油缸10、后一桥拉臂3、后二桥拉臂5、后三桥拉臂8、拉杆A4、拉杆B7、后一桥转向梯形2、后二桥转向梯形6及后三桥转向梯形9。所述驱动油缸10活塞杆端与后二桥拉臂5相连,后二桥拉臂5同时与拉杆A4、拉杆B7及后二桥转向梯形6相连,后一桥拉臂3与拉杆A4和后一桥转向梯形2相连,后三桥拉臂8与拉杆B7和后三桥转向梯形9相连。后一桥拉臂3、后二桥拉臂5与后三桥拉臂8通过销轴固定在车体上,驱动油缸10的油缸端通过销轴固定在车体上。在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时,驱动油缸10处于原始安装状态并保持锁止。后一桥拉臂3、后二桥拉臂5与后三桥拉臂8处于初始中间位置,拉杆A4、拉杆B7、转向梯形2、转向梯形6及转向梯形9均处于中间位置,各车轮1保持直线行驶。当车辆前轮以某个角度向左转向时,驱动油缸10活塞杆伸出,后二桥拉臂5绕其在车上的固定轴逆时针旋转,推动拉杆A4摆动,使后一桥拉臂3绕其固定在车上的轴逆时针转动,使后一桥转向梯形2位置发生变化,使后一桥车轮向左偏转一定角度;后二桥拉臂5推动拉杆B7摆动,使后三桥拉臂8绕其在车上的固定轴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后三桥转向梯形9位置发生变化,使后三桥车轮向左偏转一定角度;同时,后二桥拉臂5直接驱动后二桥转向梯形6位置发生变化,后二桥车轮向左偏转一定角度。同理,当车辆前轮以某个角度向右转向时,驱动油缸10活塞杆收回,使后二桥拉臂5绕其在车上的固定轴顺时针旋转,同时驱动后一桥、后二桥和后三桥的车轮向右偏转。油缸活塞杆伸出或收回的长度与牵引车车轮的转向角度、车辆的转弯半径相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车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驱动油缸(10)、后一桥拉臂(3)、后二桥拉臂(5)、后三桥拉臂(8)、拉杆A(4)、拉杆B(7)、转向梯形(2)、转向梯形(6)和转向梯形(9);所述驱动油缸(10)与后二桥拉臂(5)相连,后二桥拉臂(5)同时与拉杆A(4)、拉杆B(7)及后二桥转向梯形(6)相连,后一桥拉臂(3)与拉杆A(4)及后一桥转向梯(2)形相连,后三桥拉臂(8)与拉杆B(7)及后三桥转向梯形(9)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半挂式发射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1)、驱动油缸(10)、后一桥拉臂(3)、后二桥拉臂(5)、后三桥拉臂(8)、拉杆A(4)、拉杆B(7)、转向梯形(2)、转向梯形(6)和转向梯形(9);所述驱动油缸(10)与后二桥拉臂(5)相连,后二桥拉臂(5)同时与拉杆A(4)、拉杆B(7)及后二桥转向梯形(6)相连,后一桥拉臂(3)与拉杆A(4)及后一桥转向梯(2)形相连,后三桥拉臂(8)与拉杆B(7)及后三桥转向梯形(9)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半挂式发射的后轮可调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车辆处于直线行驶状态时,驱动油缸(10)处于原始安装状态并保持锁止;后一桥拉臂(3)、后二桥拉臂(5)、后三桥拉臂(8)、拉杆A(4)、拉杆B(7)和后一桥转向梯形(2)、后二桥转向梯形(6)和后三桥转向梯形(9)均处于中间位置,车轮(1)保持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生董彦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