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05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板材折弯机,包括上模安装座、下模安装座,在所述上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压刀,在所述下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底胎,所述压刀包括基胎和压头,所述基胎的顶部固定在上模安装座上,底部与所述压头可拆卸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压刀分为基胎和压头两部分,当需要不同型号压刀时,只需更换不同参数的压头即可,无需对整个压刀进行更换,提高了换模效率,减轻了作业难度,并且可以节省压刀的制作费用,减少成本。

Plate bending machine

A plate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comprises an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mounting seat mounting seat, the upper pressing die cutter is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seat, in the lower mold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tire, the tire pressure knife comprises a base and a press head, at the top of the base tire fixed on the upper di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eat, and the head is removably fixed.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knife into the base tire and the pressure head of two parts, when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knife, head can simply replace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without the pressure cutter replacement, improve the die changing efficiency, reduce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and can save production costs pressure knife,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折弯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材定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板材折弯机。
技术介绍
在钣金加工工艺中,板材折弯成型是很重要关键的一道工序,通常板材的折弯是在板材折弯机上完成,折弯机上安装折弯的模具或者通用的压刀,模具和压刀是根据折弯压力、材料特性(屈服强度)、板厚、折弯半径等参数来进行设计制造,使用时也要根据这谢参数来选择压刀或模具。因为具有通用性,往往一台折弯机都需要配备大量的不同参数的压刀和模具,来满足日常的各种材料的弯曲成形。通常,这些模具及压刀都是制作成整体结构,如折弯的材料尺寸较长,还要分段制作,以减轻每段的体积及重量,即便是这样,一台500t折弯机上的压刀,总长4000mm,分8段,每段的重量也要达到50Kg,总重在400Kg,工人在夹装这些压刀时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或者借用起重设备来完成更换压刀的操作,能够快速而轻松更换压刀、模具便成为要解决的课题。同时制造这些压刀需要昂贵的成本,如何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也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换模效率,降低成本的板材折弯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材折弯机,包括上模安装座、下模安装座,在所述上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压刀,在所述下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底胎,所述压刀包括基胎和压头,所述基胎的顶部固定在上模安装座上,底部与所述压头可拆卸固定。进一步,所述基胎与上模安装座插接固定。进一步,在所述上模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槽,在所述基胎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插槽的截面形状与固定凸起的截面形状相吻合。进一步,在所述固定凸起的前后两个面上设置有倒槽。进一步,在所述基胎与上模安装座上设置有螺纹孔。进一步,所述压头与基胎插接固定。进一步,在所述基胎的底部设置有滑槽,在所述压头的顶部设置有倒“L”形凸起,所述滑槽的截面形状与倒“L”形凸起的截面形状相吻合。进一步,在所述压头与基胎上设置有螺纹孔。进一步,所述倒“L”形凸起设置在压头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倒“L”形凸起两侧的压头顶部与基胎底部相贴合,形成压肩结合面。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机,通过将压刀分为基胎和压头两部分,当需要不同型号压刀时,只需更换不同参数的压头即可,无需对整个压刀进行更换,提高了换模效率,减轻了作业难度,并且可以节省压刀的制作费用,减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上模安装座1、压刀2、基胎21、压头22、倒“L”形凸起3、固定凸起4、倒角5、螺钉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机,包括上模安装座1和下模安装座(图中未示出),在上模安装座1上设置有压刀2,在下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底胎。压刀2包括基胎21和压头22,基胎21的顶部固定在上模安装座1上,基胎21的的底部与压头22可拆卸固定。通过将压刀2分为基胎21和压头22两部分,当需要不同型号压刀2时,只需更换不同参数的压头22即可,无需对整个压刀2进行更换,提高了换模效率,减轻了作业难度,并且可以节省压刀的制作费用,减少成本。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中,压头22与基胎21插接固定。在基胎21的底部设置有滑槽,在压头21的顶部设置有倒“L”形凸起3,滑槽的截面形状与倒“L”形凸起3的截面形状相吻合。通过滑槽与倒“L”形凸起3,可方便的对压头22进行更换,并且截面形状采用倒“L”形,有助于压头22的固定。为防止压头22在基胎21的滑槽内左右滑动,在压头22与基胎21上设置有螺纹孔,当压头22插接入基胎21后,通过螺钉6固定,限制压头22的左右滑动。为保证基胎22的滑槽以及压头21的倒“L”形凸起3不受到过分的侧向力而断裂,倒“L”形凸起3设置在压头21顶部的中间位置,倒“L”形凸起3两侧的压头21顶部与基胎22底部相贴合,形成压肩结合面。施压时,压力通过压肩结合面传递,不受侧向压力。在更换压刀2时,将之前的压头22拆卸取出,用新的压头22通过倒“L”形凸起3插入滑槽,再通过螺钉6进行固定。压头22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制作,例如R2规格、R5规格、墙板压刀等。实施例三在本实施例中,基胎21与上模安装座1插接固定。在上模安装座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槽,在基胎2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凸起4,固定插槽的截面形状与固定凸起4的截面形状相吻合。为提高固定强度,在固定凸起4的前后两个面上设置有倒槽,相对应的,在固定插槽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倒角5,倒角5的形状与倒槽相配合。为进一步提高基胎21的安装强度,在基胎21和上模安装座1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在基胎21插接后通过螺栓紧固。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板材折弯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材折弯机,包括上模安装座、下模安装座,在所述上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压刀,在所述下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底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刀包括基胎和压头,所述基胎的顶部固定在上模安装座上,底部与所述压头可拆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折弯机,包括上模安装座、下模安装座,在所述上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压刀,在所述下模安装座上设置有底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刀包括基胎和压头,所述基胎的顶部固定在上模安装座上,底部与所述压头可拆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胎与上模安装座插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插槽,在所述基胎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插槽的截面形状与固定凸起的截面形状相吻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材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凸起的前后两个面上设置有倒槽。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岩史利明王强王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